-
公开(公告)号:CN118662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15241.0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B5/346 , A61B5/338 , A61B5/00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电信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心电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预设算法对纸质心电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得到目标心电图像;对目标心电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心电信号特征;基于预先训练的设定网络模型对心电信号特征进行识别,得到心电信号识别结果;预设算法至少包括低通滤波算法、高斯模糊算法、二值法、膨胀法以及基于八邻域稀疏性的降噪算法中的一种。该方法通过在提取心电信号特征识别之前采用预设算法对纸质心电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了心电信号与噪声的对比度,确保了后续心电信号特征提取的精确性,通过设定网络模型对心电信号特征进行识别,有效提升了不同心电信号的识别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38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39099.X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忆阻器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线随机网络的PUF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该系统包括:全连接忆阻器网络、激发与读取阵列;所述全连接忆阻器网络由银纳米线忆阻器网络组成,用于存储银纳米线交点之间的电阻信息;所述激发与读取阵列由金属电极构成,用于读取电压电流的信号并通过高电压击穿的方式改变银纳米线忆阻器网络交点之间的电阻分布。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制备的PUF存在编码量较低、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298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93007.2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R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二维薄膜的高灵敏度微型自供电声电转换器,包括依次层叠的衬底、由多个电极形成的电极层和具有压电效应或类压电效应的二维薄膜;通过对所述衬底的选择性刻蚀在衬底内形成多个彼此独立且大小不一的空腔,所述电极层内各电极位于衬底上未设置空腔的范围。本发明通过二维薄膜下的一定体积的空腔,使声波能够在空腔内充分反射从而能在二维薄膜的两侧共同对其作用,增大振幅,同时利用部分二维薄膜存在的压电效应或类压电效应,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声电转换功能,具有突出的灵敏度和自供电特点,在可穿戴电子领域特别是人工耳蜗应用方面具有突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05529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57180.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R23/00 , G10L19/26 , G10L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数字化实时音频信号驱动热致发声装置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对热致发声装置前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转换和滤波降噪;将经过转换和滤波降噪后的模拟音频信号通过过采样的方式转换为10~16位高精度的数字信号流;对获得的数字信号流进行数字滤波后通过信号的两级数字化调制得到能够随时钟信号变化的数字化的音频信号流;对调制得到的数字化的音频信号流进行整形和功率放大,得到用于驱动热致发声装置播放音频的数字化的音频信号流。所述系统包括输入模块、模数转换模块、调制模块、输出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本发明实现了音频信号的实时数字化转换并驱动热致发声装置,有效消除了热致发声装置的倍频效应,显著降低了装置发声时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04036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58040.5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薄封装且全柔全透明可贴附的声音增强型耳机。包括全柔全透明的上壳、下壳和发声单元,上壳上加工有大孔洞和小孔洞,下壳的边缘加工有凸台,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后在下壳的凸台处封装,封装后的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声音共鸣腔,发声单元贴附在下壳的内壁上,发声单元通过导线与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连接。本发明制备快捷,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极大地缩小了发声单元的体积,可以获得更加宽广的声音频谱,其超薄全柔可贴附特性增加了佩戴舒适度,并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此方法有效地推动了由传统三维立体耳机向二维超薄柔性透明可穿戴的智能耳机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94608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48267.7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N3/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模拟生物体光突触的方法及器件,属于仿生突触技术领域。该方法,产生用于模拟生物体中突触前端的动作电位的光信号,利用对该光信号具有响应的半导体光敏材料产生的空穴电子对在电场下进行定向移动,从而改变在突触后端中载流子的浓度,进而增加或减少通过突触后端的电流,以模拟生物突触在光信号刺激下的基本性能。该器件包括衬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后突触层、半导体光敏层、前突触层、光源信号输入装置、背栅信号输入装置和源漏信号输入装置。本发明实现了模拟生物突触在光信号刺激下的基本性能,可大大降低由于存在总线而导致的功耗,并使得将光学图像直接转换为突触权重,带入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图像识别成为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6314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217023.4
申请日:2011-07-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L31/0352 , H01L31/072 , H01L31/18 , H01L5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基于仿生蛾眼半导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单晶半导体衬底上淀积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3N4)作为隔离层,在单晶半导体衬底表制备出仿生蛾眼阵列,在衬底背面蒸发金属作为背电极,在隔离层表面制备金属前电极,在阵列上填充半导体材料形成异质结,制得的半导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入射光的反射,而且可以增大异质结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963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217022.X
申请日:2011-07-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L31/0236 , H01L31/04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7
Abstract: 基于石墨烯/硅柱阵列肖特基光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单晶半导体衬底上热氧化生成氧化硅(SiO2)作为隔离层,腐蚀SiO2隔离层形成窗口并在窗口内采用光刻和干法刻蚀的方法制备出硅柱阵列,在衬底背面蒸发金属作为背电极,在隔离层上制备金属前电极,最后将石墨烯转移或旋涂到硅柱阵列上并与前电极相连;该太阳能电池结构简单,易于制备,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入射光的反射,而且增大了肖特基结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791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42322.3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信号采集模块、信号收发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向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收发模块进行供电;通过所述信号采集模块获取人体的力学信号和生理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收发模块将所述力学信号和生理信号发送至云端处理模块;通过所述云端处理模块内设置的状态监测模型对所述力学信号和生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确定驾驶员状态。本发明解决了驾驶员状态监测不精准导致行车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5405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63403.6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材料忆阻器的纳米电极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在衬底上旋涂PMMA稀释液,进行电子束曝光,并进行低温显影,形成图案化底接触电极;将图案化底接触电极经物理气相沉积,去胶剥离后制得底接触电极;利用原子层沉积的方式在制备底接触电极的衬底上制备绝缘层;将带有铜基底的二维材料进行铜基底刻蚀,转移至绝缘层上方;将转移的二维材料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图案化的二维材料电极;在二维材料图案化后的衬底表面旋涂PMMA稀释液,烘烤固胶后,进行电子束曝光,低温显影,形成图案化顶接触电极;将图案化顶接触电极经物理气相沉积,制得顶接触电极。本发明可大幅降低器件尺寸,提升器件性能均一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