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4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302879.4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极制备方法及微电极。该微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探针放置于绝缘套管中;在所述金属探针的针尖处对所述绝缘套管加热;沿所述绝缘套管的轴向拉动所述绝缘套管,使所述绝缘套管在所述针尖处断裂,并露出所述针尖;剩余的所述绝缘套管熔化并粘接于所述金属探针的外壁,形成绝缘层。采用金属探针制备微电极,金属探针具有针尖,采用加热拉伸方法将绝缘套管套设在金属探针的外壁,以在金属探针的外壁形成绝缘层,并使得金属探针的针尖露出,无需进行打磨即可作为微电极使用,简化制备过程,避免出现打磨导致的断裂问题,降低制备难度。同时还能降低制作成本,便于微电极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44380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292402.2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单颗粒微电极制备方法,将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相互靠近,利用静电吸附力将颗粒体吸附在探针的尖端,利用静电吸附力实现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的预连接,将预连接的探针和颗粒体放入真空环境中,在真空环境中向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实施金属沉积处理,在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之间沉积导电连接物质,利用导电连接物质将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导电连接。利用预连接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将多个探针上吸附有颗粒体,然后将多个吸附有颗粒体的探针一次性放入真空环境中,充分利用构建的真空环境,同时制备多个单颗粒微电极,从制备原理的根本上解决了单颗粒微电极制备过程耗时长的技术问题,以及频繁打开操作室导致灰尘进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16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296863.7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4/36 , G01N27/30 , H01M10/052 , B81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颗粒电极,包括:微电极,包括金属探针以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金属探针的外壁,并使所述金属探针的尖端露出;活性颗粒,与所述尖端电连接。采用金属探针作为微电极的基体,绝缘层包覆在金属探针的外壁后,金属探针的尖端直接裸露出绝缘层,无需进行打磨与切割即可,这样,微电极的尖端可以直接连接活性颗粒,进而可以直接使用活性颗粒进行电化学实验,避免对探针进行切割与打磨,提高单颗粒电极的制备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便于制备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370225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85581.1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确定锂离子电池中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锂离子电池的颗粒样品的电性曲线和显微图像;根据颗粒样品的显微图像,构建颗粒样品的几何模型;获取锂离子电池颗粒的控制方程;基于颗粒样品的几何模型,确定不同离子扩散系数的控制方程中的模型电性曲线;将与电性曲线的相似度最高的模型电性曲线对应的离子扩散系数,作为颗粒样品的离子扩散系数。使用该方法,能够基于颗粒样品的实际形状构建几何模型,相比传统技术中的球形假设,确定的离子扩散系数更加准确,使得技术人员在使用该离子扩散系数进行仿真实验时能够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03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0862384.3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5/20 , G06F30/20 , G06F17/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温度频域信息测量电池热物性参数的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选取热源装置并与电池样品接触,并在电池样品不同位置处设置若干热电偶;对热源装置施加不同的工作频率,获得电池样品表面每个热电偶所在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时域至频域变换获得电池样品表面每个热电偶处温度幅值与频率曲线以及相位与频率曲线;建立频域传热模型,调整模型参数,选取一组使得模型仿真结果与频域曲线的结果偏差最小的参数值组合,得到电池样品热物性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在保证辨识精度下快速辨识电池热物性参数,提高辨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5660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45645.9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615 , H01M10/635 , H01M10/48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组分组交流预热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以电池单体或模组为单元对电池组进行分组,利用具有开关器件的电路将每个电池分组与电池组充电接口连接起来,对所有电池分组进行配对,并利用控制电路连接每个配对中的两个分组;然后确定电池分组预热规程,若电池组处于低温环境时,判定电池组充电接口是否与外部电源相连,并依据判定结果按照预热规程对电池组进行预热。本发明可同时在有外部电源输入以及无外部电源输入的条件下实施,并可有效提高电池组预热速率以及预热时的能量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15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292167.9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4/13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颗粒微电极反应池,反应外壳的内部具有反应腔室,反应腔室用于容纳电解液,反应外壳上开设有连通反应腔室的第一装配通道和第二装配通道,微电极夹具装配在第一装配通道中,微电极夹具与第一装配通道相对密封,微电极夹具的前端朝向反应腔室,微电池夹具的前端用于可拆卸地装配单颗粒微电极,使得单颗粒微电极能够置于反应腔室中,集流体组件装配在第二装配通道中,集流体组件与第二装配通道相对密封,集流体组件的前端朝向反应腔室,集流体组件的前端装配有锂金属元件,使得锂金属元件能够置于反应腔室中。单颗粒微电极反应池组装后就构建了惰性气体环境,不再需要持续利用手套箱、惰性气体瓶以及气体循环系统等设备持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55347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292432.3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的单颗粒微电极制备方法,控制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相互靠近,在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之间施加连接材料,向连接材料投射激光,利用激光将连接材料融化,利用连接材料将探针的尖端和颗粒体导电连接。上述基于激光的单颗粒微电极制备方法中,利用激光融化连接材料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真空环境,连接材料融化至冷却凝固的过程也不需要真空环境,摒弃了借助于FIB/SEM系统的真空环境,在探针上沉积金属后完成单颗粒微电极的制备方案,不需要在每制备出一个单颗粒微电极后都需要更换探针,再次对FIB/SEM系统的操作室重新抽真空的步骤,从制备原理的根本上解决了单颗粒微电极制备过程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439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293431.0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极制备方法及微电极。该微电极制备方法包括:提拉涂膜设备夹持金属探针的顶部,使所述金属探针保持竖直状态;控制所述提拉涂膜设备带动所述金属探针沿竖直方向插入包覆液中;控制所述提拉涂膜设备带动所述金属探针从所述包覆液中拔出;所述金属探针外壁的包覆液在重力作用及表面张力作用下露出所述金属探针的针尖,并使包覆液包覆于所述金属探针的外壁形成绝缘层;将包覆后的所述金属探针静置,并将静置后的所述金属探针转移至温箱,使所述绝缘层转变成玻璃态的涂层;重复上述的涂布步骤,直至所述金属探针的循环伏安测试中的峰值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值,包覆后的所述金属探针形成微电极。简化制备过程,降低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46042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290305.X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的单颗粒微电极制备装置,操作平台用于放置颗粒体,激光器具有初始投射路径,激光器被配置为沿着初始投射路径投射激光,投射的激光被配置为用于融化连接材料,融化的连接材料被配置为用于将颗粒体导电连接在提供的探针上。上述基于激光的单颗粒微电极制备装置中,利用激光融化连接材料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真空环境,连接材料融化至冷却凝固的过程也不需要真空环境,摒弃了借助于FIB/SEM系统的真空环境,在探针上沉积金属后完成单颗粒微电极的制备方案,不需要在每制备出一个单颗粒微电极后都需要更换探针,再次对FIB/SEM系统的操作室重新抽真空的步骤,从制备原理的根本上解决了单颗粒微电极制备过程耗时长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