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976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11325.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该轮毂的直锻模具包括上模,其上设有上型面;下模,其位于上模下方,其上设有下型面;侧模,多个侧模沿下模的周向设置,侧模上设有圆弧形的分侧型面;第一驱动装置,与侧模一一对应连接,能够驱动侧模沿下模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且能够驱动侧模与下模贴合;锁模套,呈环形,用于在合模时将多个侧模和下模锁紧;合模时,多个侧模的分侧型面依次相连,并构成圆形的侧型面,上型面、下型面以及侧型面构成轮毂的型腔。通过侧模成形出轮毂的侧型腔,当锻造结束后,侧模均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远离下模,轮毂可顺利的从下模脱模,实现轮毂的直接锻造生产。

    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04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2764.2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微胶囊,所述核为金属铁微球,所述金属铁微球用于在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中,通过相态变化进行储热;所述壳为具有高温稳定性和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氧化物,所述壳用于在储能系统的储放热过程中封装所述金属铁微球以及作为导热介质。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具有极高的相变温度和较大的储能密度,通过封装技术可以确保相变材料相态变化后不容易泄露,采用该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可以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

    一种新型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的内部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695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8455.0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的内部连接方法,方法包括:将多个外边缘设置有L型双向凹槽的房屋模块相邻放置,使相邻房屋模块的L型双向凹槽相互对应;在相互对应的两个L型双向凹槽之间设置至少一根附加钢筋,使附加钢筋的一端设置于其中一个L型双向凹槽中,另一端设置于其中另一个L型双向凹槽中;使用混凝土浇筑房屋模块的L型双向凹槽,使混凝土填充L型双向凹槽,并包裹附加钢筋,以实现相邻房屋模块间的连接,并构建出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通过L型双向凹槽与附加钢筋相配合,结合钢筋笼及浇筑的混凝土,实现了房屋模块与浇筑部分之间的有效连接,房屋模块与浇筑部分能够协同受力,稳定性良好。

    高层建筑多灾害防御架构

    公开(公告)号:CN10688448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710166976.X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多灾害防御架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端部加强H型钢梁,其中,端部加强H型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垂直设置;剪力传递板,剪力传递板与钢管混凝土柱相连,剪力传递板与端部加强H型钢梁腹板平行;加劲角钢耗能器,所述加劲角钢耗能器分别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和所述端部加强H型钢梁相连;多灾害防御拉结筋,所述多灾害防御拉结筋无粘结穿过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并锚固在高层外框架角部。由此,能够实现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可恢复、减小地震损失、加快震后恢复速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连续倒塌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结构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基于地震动信号的滑坡事件识别、预警、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840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447409.X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地震动信号的滑坡事件识别、预警、评估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从地震动信号中识别滑坡地震波形信号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动信号的滑坡事件识别方法。方法以地震动信号为基础,采用初步排除无关信号、STFT变换、带通滤波的逐步信号分析手段,从中提取代表滑坡事件的滑坡地震动信号Ⅰ。利用滑坡地震动信号Ⅰ的IMF主分量信号能提取质量更好的滑坡地震动信号Ⅱ并能用于滑坡事件定位。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滑坡地震动信号Ⅱ的PSD定量计算对滑坡事件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同时提供滑坡事件识别方法,在滑坡事件预警中、在地震动信号降噪中的应用;滑坡事件评估方法在滑坡灾害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一种多尺度组织工程复合支架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440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1177302.8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尺度组织工程复合支架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所述多尺度组织工程复合支架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纤维层,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层包括第一纤维丝、第二纤维丝和第三纤维丝,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收集板上形成直径为50‑1000μm的多条第一纤维丝,所述多条第一纤维丝平行排列;在多条第一纤维丝之间形成直径为1‑50μm的第二纤维丝;在所形成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的结构上形成直径为50‑1000nm的第三纤维丝。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支架既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还具有适当的孔径和孔隙率,能够促进细胞的渗透、营养物质的运输,为细胞活动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分化、迁移等。

    电子束斑标定装置和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31887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0359073.2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束斑标定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电子束发生装置、信号采集装置、标定板、真空室和计算机设备。该装置基于计算机设备和信号采集装置的结构,通过计算机设备控制电子束发生装置产生和驱使电子束按照预设轨迹扫描标定板产生过程信号,利用信号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过程信号,利用计算机设备对过程信号进行处理,确定电子束位置偏差、束斑圆度和束斑尺寸,根据位置偏差、束斑圆度和束斑尺寸,调整电子束发生装置的位置状态矩阵、像散状态矩阵和聚焦状态矩阵,与传统的基于肉眼观察和基于成像的标定方式相比,避免了因视角倾斜导致的图像畸变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高和精度,同时大幅提高了标定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