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环形燃烧室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263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846946.8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环形燃烧室,环形燃烧室包括:壳体组件、内衬体组件、调节组件、油路组件。壳体组件的头部形成头部气流通道。内衬体组件形成燃烧腔。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片,沿周向间隔布置,各调节片转动连接于内衬体组件;驱动机构,带动各调节片转动以调节相邻两个调节片之间的间隔大小。针对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环形燃烧室可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相邻两个调节片之间的间隔大小,使得头部气流通道经由所述间隔向燃烧腔内供入的空气量与油路组件供入的燃油量相匹配,使得燃烧腔内参与燃烧的空气量与燃油量始终保持在化学当量比附近,扩大了燃烧室稳定工作的总空气量与燃油量的油气比范围,满足发动机对燃烧室出口温度的需求。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非热点火稳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58321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10099410.6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非热点火稳焰装置,是一种采用低温等离子体使可燃混气中产生大量电子和离子等自由基和活性成分来实现大体积点燃可燃混气的装置,属于航空航天动力推进系统领域。由高压电源1、高压电极2、进气孔3、进气座4、阻挡介质5、低压电极6、整流体7、燃烧室8组成;高压电极2与进气座4密封连接,并与高压电极1连接;进气孔3在进气座4上开孔;进气座4内侧与阻挡介质5密封连接;整流体7的外壁紧靠阻挡介质5的内壁,上游为高压电极1,下游为燃烧室8;燃烧室8与阻挡介质5密封连接。本发明能实现大体积点火,大幅度降低电压幅值,结构简单,系统可靠,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航空航天和工业燃烧系统所使用的点火装置。

    旋转爆震发动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690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43562.0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爆震发动机,其包括:外涵单元、内涵单元、转动单元、燃料供给单元以及点火器。旋转爆震燃烧段相当于传统发动机的燃烧室,而内涵气体出口相当于传统燃烧室出口。由于旋转爆震燃烧段采用旋转爆震燃烧技术,因而在同等燃烧室温升水平下熵增最小,从而显著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了耗油率。并且,由于旋转爆震燃烧段内的爆震燃烧产物的内能几乎全部转化为转动单元的筒体、风扇转子以及压气机转子的机械能,从而风扇转子、压气机转子与筒体一起高速旋转,进而无需设置涡轮部件。这种方式与传统发动机采用涡轮部件带动压气机旋转的方式相比,大大提升了燃烧室出口温度、显著减小了发动机质量,由此提升了发动机的推重比。

    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室及其油气比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9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98984.1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室及其油气比调节方法,燃烧室包括设有初级进气通道和燃烧腔部的火焰筒、供油管道、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栓和能够驱动第一调节栓沿初级进气通道的轴向移动的第一驱动部,第一调节栓的位于初级进气通道内的第一栓体的横截面积沿初级进气通道的轴向渐增;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栓和能够驱动第二调节栓沿供油管道的轴向移动的第二驱动部,第二调节栓的位于供油管道内的第二栓体的横截面积沿供油管道的轴向渐增。本申请调节燃烧室的油气比时,不改变燃油供给压力和进气压力,不影响燃油的点燃和充分燃烧,在飞机发动机启动或者空中突然停车时也可进行油气比的调节,调节精度较高。

    涡轮发动机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6222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1198998.6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发动机,其包括:第一壳体,具有进气口;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连通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心体,设置于第三壳体内,且中心体的外壁面与第三壳体的内壁面形成旋转爆震燃烧室;油路组件,受控连通于旋转爆震燃烧室;点火器,用于对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内的燃料和空气形成的燃气进行点火,进而燃气旋转爆震燃烧;压气机,对经由进气口进入第一壳体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涡轮机,在第二壳体内的气体的驱动下旋转运动;以及主轴,用于连接压气机和涡轮机,以使涡轮机带动压气机运动。本发明的涡轮发动机的结构紧凑、燃烧效率高,降低了发动机的耗油率,提升了发动机的推重比和整体性能。

    加力燃烧室及涡轮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569821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610222015.1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力燃烧室及涡轮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包括:外筒体组件、中心体组件、油路组件、环形燃烧腔以及点火器。中心体组件包括:前体,位于加力燃烧室的轴向前端且与外筒体组件形成环形燃烧腔的供含氧气体进入的气体入口;中体,沿轴线位于前体的后方且连接于前体并与前体成为一体;以及后体,沿轴向位于中体后方且与中体滑动套设,并与外筒体组件形成环形燃烧腔的气体出口。点火器设置于与外筒体组件形成环形燃烧腔的中心体组件的对应部分,以用于对进入环形燃烧腔内的燃料和含氧气体形成的燃气进行点火,进而燃气旋转爆震燃烧,从而解决了加力燃烧室燃烧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并改善了工质的做功能力。

    涡轮发动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9714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22428.X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3/14 F02C7/04 F02C7/22 F02C7/2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发动机,其包括:机匣、涡轮机、分流环、壳体、油路组件以及点火器。分流环连接于机匣的前端并与机匣一起套设于涡轮机。壳体收容机匣,并与机匣的外壁面形成外涵燃烧室,而分流环及机匣的内部形成内涵气流通道。油路组件受控连通于外涵燃烧室。点火器设置于外涵燃烧室内,用于对燃气进行点火,进而燃气爆震燃烧。在本发明的涡轮发动机中,外涵燃烧室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推重比。基于点火器设置于外涵燃烧室内,可使进入外涵燃烧室内的燃气旋转爆震燃烧,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涡轮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并改善了涡轮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工作可靠性。

    脉冲爆震发动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65506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72741.X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冲爆震发动机,其包括:燃料供给装置,提供燃料并输出燃料蒸气;引爆装置;以及爆震燃烧装置。引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起爆管,各起爆管的一端连通燃料供给装置;点火器,设置在对应一个起爆管连通燃料供给装置的一端处,用于将燃料供给装置输出的且进入起爆管内的燃料蒸气点燃;以及第一进气道,设置于对应一个起爆管的前端,向该对应一个起爆管输入空气。爆震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爆管,各主爆管的前部连通燃料供给装置而中部连通对应一个起爆管的另一端;第二进气道,设置于对应一个主爆管的前端,向该对应一个主爆管输入空气;以及喷管,设置于对应一个主爆管的后端。本发明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能形成稳定传播的爆震波。

    组合循环发动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4166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18697.6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计自飞 张会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循环发动机,其包括壳体、中心锥体、燃气涡轮单元、冲压燃烧单元、辅助火箭、氧化剂供给单元、燃料供给单元以及尾喷管组件。当组合循环发动机在过渡模态下工作时,由于辅助火箭能够为组合循环发动机提供推力补充,从而提高了组合循环发动机在过渡模态下的动力性能,由此有效地解决了组合循环发动机在燃气涡轮模态与冲压燃烧模态之间的“推力鸿沟”问题。并且,过渡模态下的飞行速度对于辅助火箭的引射来说是最理想的工作条件,从而提高了组合循环发动机的综合动力性能。此外,本发明的组合循环发动机的结构简单、鲁棒性好。

    涡轮发动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6222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98998.6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发动机,其包括:第一壳体,具有进气口;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连通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心体,设置于第三壳体内,且中心体的外壁面与第三壳体的内壁面形成旋转爆震燃烧室;油路组件,受控连通于旋转爆震燃烧室;点火器,用于对进入旋转爆震燃烧室内的燃料和空气形成的燃气进行点火,进而燃气旋转爆震燃烧;压气机,对经由进气口进入第一壳体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处理;涡轮机,在第二壳体内的气体的驱动下旋转运动;以及主轴,用于连接压气机和涡轮机,以使涡轮机带动压气机运动。本发明的涡轮发动机的结构紧凑、燃烧效率高,降低了发动机的耗油率,提升了发动机的推重比和整体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