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纳米级氟化物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62C

    公开(公告)日:2004-07-14

    申请号:CN02116679.X

    申请日:2002-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7772 C09K11/7773 Y10S977/83 Y10S977/834

    Abstract: 一种制备纳米级氟化物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荧光材料制备工艺。该方法将氧化钇(氧化镧或氧化钆)、氧化镱、氧化铒(氧化铥或氧化钬)溶于酸中配成溶液,其稀土离子的摩尔比为钇离子(镧离子或钆离子)∶镱离子∶铒离子(铥离子或钬离子)=70-90∶0-29∶0.001-15。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羧类络合剂,之后加入到可溶性氟化物溶液中,经离心、干燥制得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后即可制得。该材料是以氟化钇(氟化镧或氟化钆)为基质,掺杂有氟化镱、氟化铒(氟化銩或氟化钬)。制备出的纳米级上转换荧光材料,粒度小且均匀,可控制在37~166纳米,煅烧温度低,发光强度大,可满足生物分子荧光标记材料的需要。

    一种纳米级钼酸盐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47958A

    公开(公告)日:2002-05-08

    申请号:CN01134861.5

    申请日:2001-11-16

    Abstract: 一种纳米级钼酸盐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荧光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氧化镧(或氧化钇或氧化钆)、氧化镱、氧化铒(或氧化铥或氧化钬)溶于酸中配成溶液,之后加入氨羧类络合剂,再将钼酸钠或钼酸钾加入上述溶液后生成沉淀,离心分离并用水洗涤,制成水凝胶;也可进一步制成醇凝胶,放入高温炉中煅烧或倒入水热釜中加热,即得纳米级上转换荧光材料。该材料是以钼酸镧(或钼酸钇或钼酸钆)为基质,还掺杂有钼酸镱、钼酸铒(钼酸A或钼酸钬)。该方法可制备出纳米级上转换荧光材料,粒度小且均匀,平均粒径为50-60nm;而且煅烧温度低,发光强度大,可以满足作为生物分子荧光标记材料的需要。

    一种纳米级氟化物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76759A

    公开(公告)日:2002-10-30

    申请号:CN02116679.X

    申请日:2002-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7772 C09K11/7773 Y10S977/83 Y10S977/834

    Abstract: 一种纳米级氟化物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荧光材料制备工艺。该方法将氧化钇(氧化镧或氧化钆)、氧化镱、氧化铒(氧化铥或氧化钬)溶于酸中配成溶液,其稀土离子的摩尔比为钇离子(镧离子或钆离子)∶镱离子∶铒离子(铥离子或钬离子)=70-90∶0-29∶0.001-15。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氨羧类络合剂,之后加入到可溶性氟化物溶液中,经离心、干燥制得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后即可制得。该材料是以氟化钇(氟化镧或氟化钆)为基质,掺杂有氟化镱、氟化铒(氟化铥或氟化钬)。制备出的纳米级上转换荧光材料,粒度小且均匀,可控制在37~166纳米,煅烧温度低,发光强度大,可满足生物分子荧光标记材料的需要。

    一种纳米级钼酸盐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72C

    公开(公告)日:2004-10-20

    申请号:CN01134861.5

    申请日:2001-11-16

    Abstract: 一种纳米级钼酸盐基质上转换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荧光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氧化镧(或氧化钇或氧化钆)、氧化镱、氧化铒(或氧化铥或氧化钬)溶于酸中配成溶液,之后加入氨羧类络合剂,再将钼酸钠或钼酸钾加入上述溶液后生成沉淀,离心分离并用水洗涤,制成水凝胶;也可进一步制成醇凝胶,放入高温炉中煅烧或倒入水热釜中加热,即得纳米级上转换荧光材料。该材料是以钼酸镧(或钼酸钇或钼酸钆)为基质,还掺杂有钼酸镱、钼酸铒(钼酸銩或钼酸钬)。该方法可制备出纳米级上转换荧光材料,粒度小且均匀,平均粒径为50-60nm;而且煅烧温度低,发光强度大,可以满足作为生物分子荧光标记材料的需要。

    用于生物材料标记的稀土纳米粒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378083A

    公开(公告)日:2002-11-06

    申请号:CN01109551.2

    申请日:2001-03-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标记生物材料的稀土纳米粒子。该粒子的粒径在3nm-400nm之间,它能与所说的生物材料相连接,而且在激发时能够发出荧光。该粒子的成分是选自下列各复合物质中的一种或数种:SrAl2O4:Eu2+;SrAl2O4:Eu2++Dy3+;Y2O3:Eu3+;CaS:Eu3+;CaS:Eu3++X,其中X=Tm3+、Y3+或Al3+;ZnS:Y,其中Y=Eu2+、Mn2+、Cu2+、Ag+和/或Au+;Gd2O3:Eu3+;La2O3:Eu3+;MgB5O10:Ce3++Gd3+;SrB4O7:Sm2+和/或Gd3(PO4)2:Eu3+。为防止稀土纳米粒子的水解,在其表面可被包被上一层聚合物膜或无机物膜。包被后的粒子的粒径优选在5-100nm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