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92074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127506.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4G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装置试验系统,包括框架,框架的包围区域内设有试验区;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框架的顶部,用于驱使试验载体沿框架作水平直线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设于第一驱动装置的底部,用于驱使试验载体绕经过第二驱动装置的旋转中心的铅垂线转动;悬吊装置,包括绳索和分离组件,绳索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驱动装置上,绳索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试验载体,分离组件设于绳索上;扇风装置,设于试验区的旁侧;以及控制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着陆缓冲装置试验系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悬吊装置和扇风装置模拟出试验载体的多种着陆场景,使得着陆缓冲装置在该多种着陆场景下完成缓冲任务,从而实现着陆缓冲装置的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58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0334705.2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岛头框架,包括外罩板和内罩板,外罩板为弧面结构,用于与第一吸能元件的一端部连接,内罩板间隔设于外罩板的内侧,内罩板用于连接在第一吸能元件的另一端部上并与岛头基础连接,内罩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内罩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还提供了一种防护岛头,包括防护岛头框架。本申请通过弧面结构的外罩板可以将来自多个方位的冲击力引导向第一吸能元件,并且外罩板可以通过自身的溃缩变形吸收冲击力产生的部分能量,而具有多个通孔的内罩板可以根据岛头基础的外轮廓调整自身的弧度,使得内罩板更好地贴合安装到岛头基础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防护岛头多方位吸能性能差,难以与原有的岛头基础兼容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70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35165.X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岛头,包括安装框架和多个第一吸能元件组,安装框架包括外罩板和内罩板,外罩板为弧面结构,内罩板间隔设于外罩板的内侧,用于罩设于岛头基础上,内罩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第一吸能元件组从内罩板的一侧向外罩板的一侧呈放射状分布,第一吸能元件组包括至少一个沿外罩板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吸能元件。本申请提供的防护岛头通过弧面结构的外罩板可以将来自多个方位的冲击力引导向第一吸能元件组,借助第一吸能元件组吸收冲击力产生的能量,而具有多个通孔的内罩板可以根据岛头基础的外轮廓调整自身的弧度,使得内罩板更好地贴合安装到岛头基础上,从而解决了防护岛头多方位吸能性能差,难以与原有的岛头基础兼容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034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39551.1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发式吸能结构,包括触发件和吸能组件,触发件上开设有通腔和窗口,吸能组件包括安装板、弹性吸能件和阻拦板,在触发式吸能结构的未触发状态下,弹性吸能件收缩于通腔内,阻拦板的第二边抵接于触发件的内壁上;在触发式吸能结构的触发状态下,阻拦板的第二边脱离触发件的约束,弹性吸能件展开并将阻拦板的第二边推出窗口外;还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吸能护栏。本申请提供的触发式吸能结构采用了触发件与吸能组件配合,通过推动触发件来释放阻拦板,并且通过阻拦板将外物的撞击力传递给弹性吸能件,再通过弹性吸能件吸收外物的动能,进而使撞击护栏的外物最终停下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护栏仅能起导向作用及吸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1890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37479.9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城市交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安全岛防护装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防护路口的路况参数集以及预设时间内通过待防护路口的车辆的通行参数;根据通行参数,确定通过待防护路口的待防护车辆的类型;根据安全岛参数,确定待防护路口的各个安全岛防护装置的类型;根据路口参数、待防护车辆的类型以及各个安全岛防护装置的类型,确定待防护路口的各个安全岛防护装置设计参数。本申请提供的安全岛防护装置确定方法,针对性的根据各种撞击工况,确定待防护路口中各安全岛防护装置的类型以及面对不同类型待防护车辆的设计参数,避免安全岛防护装置过刚或者过柔,极大的提高了安全岛防护装置的安全防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5849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4327.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2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闸防护结构,包括基架;支撑架,间隔设置于基架的一侧;缓冲装置,设置于基架和支撑架之间;以及多个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多个吸能面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于支撑架的远离基架的一侧。本发明采用了支撑架、缓冲装置、吸能面板与基架配合,通过缓冲装置、吸能面板和支撑架三级防护结构对船舶碰撞船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确保了船闸主体免受损坏,并且由于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吸能面板易于维修和更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船闸防护结构缓冲效能差、难以修复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船闸防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和使用寿命,增强了船闸的安全性,降低了船闸的维修保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584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1910554327.6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2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闸防护结构,包括基架;支撑架,间隔设置于基架的一侧;缓冲装置,设置于基架和支撑架之间;以及多个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多个吸能面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于支撑架的远离基架的一侧。本发明采用了支撑架、缓冲装置、吸能面板与基架配合,通过缓冲装置、吸能面板和支撑架三级防护结构对船舶碰撞船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确保了船闸主体免受损坏,并且由于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吸能面板易于维修和更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船闸防护结构缓冲效能差、难以修复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船闸防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和使用寿命,增强了船闸的安全性,降低了船闸的维修保养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705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0335165.X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岛头,包括安装框架和多个第一吸能元件组,安装框架包括外罩板和内罩板,外罩板为弧面结构,内罩板间隔设于外罩板的内侧,用于罩设于岛头基础上,内罩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第一吸能元件组从内罩板的一侧向外罩板的一侧呈放射状分布,第一吸能元件组包括至少一个沿外罩板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吸能元件。本申请提供的防护岛头通过弧面结构的外罩板可以将来自多个方位的冲击力引导向第一吸能元件组,借助第一吸能元件组吸收冲击力产生的能量,而具有多个通孔的内罩板可以根据岛头基础的外轮廓调整自身的弧度,使得内罩板更好地贴合安装到岛头基础上,从而解决了防护岛头多方位吸能性能差,难以与原有的岛头基础兼容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9207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27506.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4G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装置试验系统,包括框架,框架的包围区域内设有试验区;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框架的顶部,用于驱使试验载体沿框架作水平直线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设于第一驱动装置的底部,用于驱使试验载体绕经过第二驱动装置的旋转中心的铅垂线转动;悬吊装置,包括绳索和分离组件,绳索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二驱动装置上,绳索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试验载体,分离组件设于绳索上;扇风装置,设于试验区的旁侧;以及控制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着陆缓冲装置试验系统通过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悬吊装置和扇风装置模拟出试验载体的多种着陆场景,使得着陆缓冲装置在该多种着陆场景下完成缓冲任务,从而实现着陆缓冲装置的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0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2010139551.1
申请日:2020-03-03
Applicant: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发式吸能结构,包括触发件和吸能组件,触发件上开设有通腔和窗口,吸能组件包括安装板、弹性吸能件和阻拦板,在触发式吸能结构的未触发状态下,弹性吸能件收缩于通腔内,阻拦板的第二边抵接于触发件的内壁上;在触发式吸能结构的触发状态下,阻拦板的第二边脱离触发件的约束,弹性吸能件展开并将阻拦板的第二边推出窗口外;还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吸能护栏。本申请提供的触发式吸能结构采用了触发件与吸能组件配合,通过推动触发件来释放阻拦板,并且通过阻拦板将外物的撞击力传递给弹性吸能件,再通过弹性吸能件吸收外物的动能,进而使撞击护栏的外物最终停下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护栏仅能起导向作用及吸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