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恢复功能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467494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67859.9

    申请日:2015-02-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可恢复功能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它主要由框架柱、框架梁、倒V形支撑、可更换耗能构件、平台梁、自复位耗能隅撑、高强预应力拉索和阻尼器组成,倒V形支撑的上端安装平台梁,下端安装在梁柱节点,可更换耗能构件安装在框架梁与平台梁之间,自复位耗能隅撑安装在每层框架顶部的角部位置,框架柱和基础之间断开,高强预应力拉索的上端锚固在框架柱,下端锚固在基础,框架柱和基础之间设置阻尼器。本发明概念清晰,施工方便,能够在强震时有效保护主要结构构件的安全,同时有利于震后对受损的构件修复更换,可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可恢复功能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4612243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66506.7

    申请日:2015-02-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可恢复功能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它主要由框架柱、框架梁、倒V形支撑、自复位耗能隅撑、高强预应力拉索和阻尼器组成,框架梁由可更换耗能构件和非屈服段组成,倒V形支撑的上端安装在可更换耗能构件的两侧,下端安装在梁柱节点,自复位耗能隅撑安装在每层框架顶部的角部位置,框架柱和基础之间断开,高强预应力拉索的上端锚固在框架柱,下端锚固在基础,框架柱和基础之间设置阻尼器。本发明概念清晰,施工方便,能够在强震时有效保护主要结构构件的安全,同时有利于震后对受损的构件修复更换,可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转动隔震支座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695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80766.4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转动隔震支座,属于建筑结构隔震减震领域。它主要由与上部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转动体和固定在基础上的凹槽构成,转动体包括上锚杆、锚板、钢柱和切割掉角部的部分球形体,锚板的上表面连接着上锚杆,锚板的下表面连接着钢柱的上端,钢柱的下端连接着切割掉角部的部分球形体,凹槽包括钢制球形凹面壳体、下锚杆、转动限位块和转动挡块,球形凹面壳体的外部连接着下锚杆,球形凹面壳体的内部固定着转动限位块和转动挡块,转动挡块与部分球形体的切割面紧贴在一起,转动限位块固定在球形凹面壳体的端部位置处。本发明概念清晰,传力明确,有利于在广大地震设防区域实现推广应用。

    一种三维组合式隔震耗能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5653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22530.6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一种三维组合式隔震耗能支座,包括铅芯支座、下套筒和上套筒;铅芯支座的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间连有钢拉索;下套筒套在上连接板外,下套筒顶部设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与上连接板间设有第一碟形弹簧;第一碟形弹簧中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下端与上连接板连接,支撑轴上端超出水平支撑板顶面;水平支撑板与上连接板间设有耗能限位条;耗能限位条呈卧置的U形;耗能限位条上端搭在水平支撑板上;耗能限位条下端压在下连接板上;上套筒连在水平支撑板顶部;支撑轴外侧、位于上套筒中的部位套有第二碟形弹簧;第二碟形弹簧顶部拧有固定螺母。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减震支座难以实现多维隔震以及无法满足在静荷载与动力作用下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技术问题。

    转动隔震支座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6957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310680766.4

    申请日:2013-12-12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转动隔震支座,属于建筑结构隔震减震领域。它主要由与上部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转动体和固定在基础上的凹槽构成,转动体包括上锚杆、锚板、钢柱和切割掉角部的部分球形体,锚板的上表面连接着上锚杆,锚板的下表面连接着钢柱的上端,钢柱的下端连接着切割掉角部的部分球形体,凹槽包括钢制球形凹面壳体、下锚杆、转动限位块和转动挡块,球形凹面壳体的外部连接着下锚杆,球形凹面壳体的内部固定着转动限位块和转动挡块,转动挡块与部分球形体的切割面紧贴在一起,转动限位块固定在球形凹面壳体的端部位置处。本发明概念清晰,传力明确,有利于在广大地震设防区域实现推广应用。

    耗能增强型装配式预制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0465264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81183.9

    申请日:2015-02-1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耗能增强型装配式预制剪力墙,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它由至少1个预制模块组成,预制模块主要包括防屈曲耗能支撑、钢管混凝土柱、内嵌剪力墙、钢梁,防屈曲耗能支撑对称设置在预制模块的两侧,端部与钢梁用高强螺栓连接,钢管混凝土柱对称布置在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内侧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钢管混凝土柱端部与钢梁固定在一起,内嵌剪力墙设置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组成的边框内。本发明概念清晰,施工方便,能够在强震时有效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可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摇摆剪力墙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96509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03890.1

    申请日:2014-01-0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摇摆剪力墙,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它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耗能阻尼器和摇摆隔震支座构成,竖向耗能阻尼器对称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脚部并锚固在基础内,摇摆隔震支座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底部的中部位置并锚固在基础内,摇摆隔震支座由两个沿竖向能发生相对运动但不能沿水平方向发生相对运动的钢构件组成。本发明概念清晰,施工方便,能够在中震或大震时有效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同时有利于震后对受损的构件修复更换,可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预应力角钢板加固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69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2250.1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预应力角钢板加固装置,属于建筑结构抗震加固领域。它主要包括四块角钢板、连接件和高强预应力螺栓,每块角钢板的两端固定着连接件,高强预应力螺栓通过连接件将相邻的两块角钢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与被加固构件截面相适配的闭环加固装置。本发明概念清晰,能够对被加固构件施加较大的预应力,施工方便,易于规格化生产,有利于在广大地震设防区域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新型转动隔震支座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1504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73577.4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转动隔震支座,属于建筑结构隔震减震领域。它主要由与上部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转动体和固定在基础上的凹槽构成,转动体包括上锚杆、锚板、钢柱和切割掉角部的部分球形体,锚板的上表面连接着上锚杆,锚板的下表面连接着钢柱的上端,钢柱的下端连接着切割掉角部的部分球形体,凹槽包括带有水平翼缘的球形凹面壳体、下锚杆、转动限位块和临时挡块,球形凹面壳体的外部连接着下锚杆,球形凹面壳体的内部固定着转动限位块和临时挡块,球形凹面壳体的水平翼缘与锚板之间用至少一根以上的弹簧连接在一起。本发明概念清晰,传力明确,有利于在广大地震设防区域实现推广应用。

    耗能增强型装配式预制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046526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1510081183.9

    申请日:2015-02-1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耗能增强型装配式预制剪力墙,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它由至少1个预制模块组成,预制模块主要包括防屈曲耗能支撑、钢管混凝土柱、内嵌剪力墙、钢梁,防屈曲耗能支撑对称设置在预制模块的两侧,端部与钢梁用高强螺栓连接,钢管混凝土柱对称布置在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内侧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钢管混凝土柱端部与钢梁固定在一起,内嵌剪力墙设置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组成的边框内。本发明概念清晰,施工方便,能够在强震时有效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可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