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式能量回收的动力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221195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011296164.5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式能量回收的动力吸振器,包括吸振器本体,所述吸振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吸振器底座,吸振器底座顶端设置有吸振器侧板,吸振器底座与吸振器侧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吸振器侧板的顶端设置有吸振器盖,吸振器盖与吸振器侧板之间设置有垫片。本发明将吸振原理与能量回收有机相结合,二者相互配合,有效控制振动的同时,大大地提高振动能量回收的比例与效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拆卸的弹簧,使得吸振器的刚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频率;吸振器具有摩擦阻尼,摩擦阻尼力的大小可调节;采用滑动摩擦方式,区别于其他接触碰撞发电方式或压电发电方式,此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振动。

    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6591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941877.6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包括内层吸振结构,外层吸振结构,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内层吸振结构包括质量块(5),内层导柱(7),内层吸振弹簧(12),内层绝缘外壳(14);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内层电极金属(4),内层电介质板(6),外层吸振结构包括外层导柱(3),外层吸振弹簧(13),外层绝缘外壳(17);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外层电极金属(1),外层电介质板(2),本发明通过接触滑动式的导体‑电介质独立层摩擦发电原理,电介质与金属电极之间只存在接触和摩擦,而避免了材料之间的撞击,不产生二次振动的危害。

    一种半主动式能量回收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4989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58526.9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主动式能量回收吸振器,包括吸振机构和摩擦发电机构;吸振机构包括弹性气囊,弹性气囊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待吸振设备;摩擦发电机构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设在弹性气囊外侧面,第二电极设在固定机构近弹性气囊一侧,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弹性气囊形变产生周期性接触分离实现接触摩擦生电,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外电路连接为外电路供电;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为弹性气囊上设充气孔以及安装在弹性气囊上配重件,通过调节弹性气囊内气压实现吸振器刚度改变,通过改变配重件重量实现吸振器质量的改变。本发明能有效解决现有吸振器的质量和刚度一定,固有频率无法调节以及振动产生能量得不到利用的问题。

    一种半主动、准零刚度可调节式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1992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616159.9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主动、准零刚度可调节式隔振器,包括永磁铁、安装调节柱和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设备连接柱,设备连接柱下端依次通过电磁铁和弹簧固定在底座上,弹簧外套设有弹簧套筒,弹簧套筒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且弹簧套筒长度小于弹簧长度;安装调节柱设置在设备连接柱旁边的底座上,安装调节柱上滑动设置有外框架,外框架为倒置的L型,外框架包括主杆和侧杆,侧杆自由端通过直线运动系统与设备连接柱相连,主杆套设在安装调节柱上、且主杆靠近电磁铁一侧上设置有永磁铁;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半主动、准零刚度可调节式隔振器,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半主动隔振器以及准零刚度隔振器独立工作、无法自由切换的问题。

    一种摩擦式能量回收的动力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2211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296164.5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式能量回收的动力吸振器,包括吸振器本体,所述吸振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吸振器底座,吸振器底座顶端设置有吸振器侧板,吸振器底座与吸振器侧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吸振器侧板的顶端设置有吸振器盖,吸振器盖与吸振器侧板之间设置有垫片。本发明将吸振原理与能量回收有机相结合,二者相互配合,有效控制振动的同时,大大地提高振动能量回收的比例与效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拆卸的弹簧,使得吸振器的刚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频率;吸振器具有摩擦阻尼,摩擦阻尼力的大小可调节;采用滑动摩擦方式,区别于其他接触碰撞发电方式或压电发电方式,此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振动。

    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6591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41877.6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包括内层吸振结构,外层吸振结构,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内层吸振结构包括质量块(5),内层导柱(7),内层吸振弹簧(12),内层绝缘外壳(14);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内层电极金属(4),内层电介质板(6),外层吸振结构包括外层导柱(3),外层吸振弹簧(13),外层绝缘外壳(17);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外层电极金属(1),外层电介质板(2),本发明通过接触滑动式的导体‑电介质独立层摩擦发电原理,电介质与金属电极之间只存在接触和摩擦,而避免了材料之间的撞击,不产生二次振动的危害。

    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13451491U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021952547.9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外双层吸振结构的摩擦能量回收吸振器,其包括内层吸振结构,外层吸振结构,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内层吸振结构包括质量块(5),内层导柱(7),内层吸振弹簧(12),内层绝缘外壳(14);内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内层电极金属(4),内层电介质板(6),外层吸振结构包括外层导柱(3),外层吸振弹簧(13),外层绝缘外壳(17);外层阻尼调节和能量转化装置包括外层电极金属(1),外层电介质板(2),本实用新型通过接触滑动式的导体‑电介质独立层摩擦发电原理,电介质与金属电极之间只存在接触和摩擦,而避免了材料之间的撞击,不产生二次振动的危害。

    一种摩擦式能量回收的动力吸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13628674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670804.6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式能量回收的动力吸振器,包括吸振器本体,所述吸振器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吸振器底座,吸振器底座顶端设置有吸振器侧板,吸振器底座与吸振器侧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吸振器侧板的顶端设置有吸振器盖,吸振器盖与吸振器侧板之间设置有垫片。本实用新型将吸振原理与能量回收有机相结合,二者相互配合,有效控制振动的同时,大大地提高振动能量回收的比例与效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拆卸的弹簧,使得吸振器的刚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频率;吸振器具有摩擦阻尼,摩擦阻尼力的大小可调节;采用滑动摩擦方式,区别于其他接触碰撞发电方式或压电发电方式,此方法不会造成二次振动。

    一种半主动、准零刚度可调节式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210371778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1065323.3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主动、准零刚度可调节式隔振器,包括永磁铁、安装调节柱和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设备连接柱,设备连接柱下端依次通过电磁铁和弹簧固定在底座上,弹簧外套设有弹簧套筒,弹簧套筒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且弹簧套筒长度小于弹簧长度;安装调节柱设置在设备连接柱旁边的底座上,安装调节柱上滑动设置有外框架,外框架为倒置的L型,外框架包括主杆和侧杆,侧杆自由端通过直线运动系统与设备连接柱相连,主杆套设在安装调节柱上、且主杆靠近电磁铁一侧上设置有永磁铁;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半主动隔振器无法降低系统固有频率以及准零刚度隔振器不可调节、适用范围小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