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06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72542.3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在电极表面固载Au/CaCO3纳米颗粒,然后在电极表面逐步修饰Ru(bpy)32+和Nb28,用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得修饰电极。以该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构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通过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对OTA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OTA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同时也为纳米抗体在电化学发光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本发明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能够用于复杂基质咖啡、谷物等实际样品的检测应用,样品不需复杂的处理过程即可用于检测,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样品前处理复杂、无法同时快速检测大量样品的问题。

    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致化学发光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9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628172.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C3N4和NU‑1000(Zr)之间能量共振转移(RET)的信号增大型电化学发光传感检测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在电极表面修饰g‑C3N4纳米片和OTA纳米抗体七聚体(Nb28‑C4bpα),然后用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得到修饰电极。以该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继续修饰OTA和OTA‑Apt‑NU‑1000(Zr)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通过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变化对OTA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使用纳米抗体多聚体作为识别分子,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实现OTA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并用于咖啡等复杂食品基质的实际检测应用,使用纳米复合材料替代有毒发光试剂,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降低了传统发光体系存在的安全问题。

    基于非金属纳米催化剂增强比色和电化学信号放大的多模式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940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6769.5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非金属纳米催化剂增强比色和电化学信号放大的多模式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1)、制备P‑N‑C非金属纳米酶步骤2)、多模式传感器的构建;步骤3)、根据步骤2)获得的不同浓度的NO2‑下的吸光度值相关实验数据获得在比色模式下NO2‑浓度于650和445nm处的吸光度值的比值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在电化学模式下NO2‑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重氮化反应生成的电信号和TMB溶液本身降低的电信号的比值的线性相关性。本发明通过采用P‑N‑C非金属纳米酶不仅具备高催化活性并且其不含金属组分合成成本大大降低,绿色环保,将其应用于多模式传感器中可以为亚硝酸盐的检测提供高灵敏度的催化信号。

    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致化学发光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9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28172.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C3N4和NU‑1000(Zr)之间能量共振转移(RET)的信号增大型电化学发光传感检测赭曲霉毒素A(OTA)的方法。在电极表面修饰g‑C3N4纳米片和OTA纳米抗体七聚体(Nb28‑C4bpα),然后用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得到修饰电极。以该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继续修饰OTA和OTA‑Apt‑NU‑1000(Zr)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通过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变化对OTA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使用纳米抗体多聚体作为识别分子,构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实现OTA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并用于咖啡等复杂食品基质的实际检测应用,使用纳米复合材料替代有毒发光试剂,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降低了传统发光体系存在的安全问题。

    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检测大米中真菌毒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079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653178.6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检测大米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向金纳米粒子水溶液中加入真菌毒素适配体水溶液,进行孵育,然后加入待测样品溶液,进行孵育,最后加入氯化钠水溶液进行孵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测定不同溶液在620 nm和520 nm处的紫外吸收值,计算这两者的紫外吸收值的比值A620 nm/A520 nm,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或者A620 nm/A520 nm值对样品中真菌毒素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所述真菌毒素优选为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现象直观,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可应用于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的现场快速检测分析。

    基于单原子纳米酶的比色阵列传感器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3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24508.8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单原子纳米酶的比色阵列传感器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本发明合成了三种具有过氧化酶样活性的单原子纳米酶,AuPt@Fe‑N‑C、AuPt@N‑C和Fe‑N‑C。本发明制备的单原子纳米酶在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本发明将这三种单原子纳米酶作为响应指纹,TMB作为显色底物,不同种重金属对于单原子纳米酶的过氧化酶样活性的影响不同。本发明将AuPt@Fe‑N‑C、AuPt@N‑C和Fe‑N‑C组成的单原子纳米酶组合构建比色阵列传感器,可用于海水、三文鱼等中多种重金属的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