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场蒙特卡罗法的涡旋光跨海面传输模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524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01135.8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场蒙特卡罗法的涡旋光跨海面传输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0,加载光子并进行初始化设置;S20,计算光子在信道中随机游走过程中的位置变化;S30,根据光子的位置变化判断光子是否达到探测面或者已经散射,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0,否则进入步骤S40;S40,计算光子的吸收率、局部正交坐标转换;S50,通过生存轮盘选择决定光子是否存活,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20,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60;S60,判断所有光子是否计算完毕,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70,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10;S70,计算海面光束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累加电场,得到电场强度,并记录保存。本发明可以更准确模拟涡旋光跨海面传输过程,且得到累加电场信息。

    一种面向水下可见光高速通信的信道编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983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91418.X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水下可见光高速通信的信道编码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完整的级联码体系来实现,步骤为:S1,对作为外码的RS码首先进行编码;S2,采用块交织器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级联码的总体性能,并由当前的信道湍流强度选择合适的交织深度进行交织,降低数据联系;S3,进行LDPC编码操作,当前水下信道中的湍流强度由闪烁指数进行判定;S4,通过水下信道之后,先进行内码的解码,在不同强度的湍流下,通过择优最小和译码算法中的两种迭代结果,选择更加合适的处理结果进行迭代处理;S5,解码完成后再次将数据通过块交织器,执行与交织过程相反的操作,恢复被块交织器打乱的数据,最后进行RS的解码。该发明能够有效应对水下光通信中由水下湍流造成的干扰,降低水下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提高了通信质量。

    一种识别涡旋光束模式数的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042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52206.9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涡旋光束模式数的方法,通过结合GS算法与ViT神经网络,对未知的光束进行高效、准确的识别。该方法首先对传输过程中受到畸变的涡旋光束通过校准系统进行相位恢复,通过GS算法多次迭代,逐步优化光束的相位分布,通过提取畸变涡旋光束相位,得到初步恢复的相位图像;然后将ViT神经网络引入到识别过程中。利用ViT强大的注意力转移机制,通过多层次的特征提取和表示学习,准确地识别出涡旋光束的相位特征。该方法在不同距离的传输信道中表现出较高的识别精度和稳定性,即使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也能保持较高的识别性能。

    一种水下涡旋光通信综合信道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90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6461.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涡旋光通信综合信道模型构建方法,用于研究涡旋光在海洋水下环境中的传输特性。该模型是基于蒙塔卡洛方法和多相位屏方法的水下涡旋光传输综合信道,在蒙特卡洛方法的框架下,使用多相位屏模型来模拟海洋湍流,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吸收和散射效应的影响,将涡旋光的水下传输过程分解为衍射‑折射‑散射的运动过程。提出的综合信道能够体现出涡旋光束在海洋水下环境中的传输特性,分析不同的海洋环境参数对涡旋光束传输性能的影响,可以给水下涡旋光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优化硬件设计,从而提升水下涡旋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一种考虑后向散射的跨介质激光信道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2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54564.7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跨介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后向散射的跨介质激光信道建模方法,能够模拟光信号传播过程中非球形粒子的后向散射,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浑浊海水、强风浪环境的海‑空跨介质光通信,以及对光的接收精度要求较高的远距离通信场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造RH‑G散射相函数;步骤二:建立后向散射跨介质激光信道模型。所述建立后向散射跨介质激光信道模型方法由初始输入模块、迭代更新模块、更新输出模块和叠加模块四部分构成。所述初始输入模块包括初始坐标和初始方向余弦,所述迭代更新模块包括RH‑G散射相函数计算散射角、确定行进步长和计算方位角,所述更新输出模块包括更新坐标和更新方向余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