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含沙水体分层泥沙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059777.X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沙水体分层泥沙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单侧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开口侧供河道中的涌潮灌入,所述容器内通过隔板按照高程至少分隔成两个容腔,各容腔与开口侧相连通;收沙结构,所述收沙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收沙池和清水池,所述收沙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容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布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收沙池中设置有浊度仪,所述河道中布置有流速仪。模型试验的涌潮快水阶段河道中不同高程的含沙水体通过分层结构依次经过沉沙池、清水池,泥沙经过充分沉淀留存在沉沙池,通过该装置可收集涌潮快水阶段不同高程的泥沙,弥补现有空白。

    非规则形状细颗粒改性聚酯模型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3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88805.X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规则形状细颗粒改性聚酯模型沙的制备方法,包括基材选择,基材制备,模型沙粉碎,均匀沙筛分,非均匀沙配制,本发明的模型沙颗粒粒度在0.05~2.0mm之间、颗粒容重变化范围在1.05~1.50t/m3之间。其水下休止角在25~33°之间,基本覆盖了模型沙选择的大部分需求。本次发明的非规则形状细颗粒改性聚酯模型沙为塑料沙,其物化性质稳定、不会腐烂变质、强度高、可重复利用,填补了粉煤灰、白土粉、滑石粉、电木粉等重质沙所拥有的颗粒细化、物化性质不稳的缺点,也填补了木屑易腐烂、变质的不足,并且本发明的模型沙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材的改性,符合多种使用环境的标准要求,适用面广,有较高的发展前景。

    一种高含沙水体分层泥沙收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59777.X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沙水体分层泥沙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单侧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开口侧供河道中的涌潮灌入,所述容器内通过隔板按照高程至少分隔成两个容腔,各容腔与开口侧相连通;收沙结构,所述收沙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收沙池和清水池,所述收沙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容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布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收沙池中设置有浊度仪,所述河道中布置有流速仪。模型试验的涌潮快水阶段河道中不同高程的含沙水体通过分层结构依次经过沉沙池、清水池,泥沙经过充分沉淀留存在沉沙池,通过该装置可收集涌潮快水阶段不同高程的泥沙,弥补现有空白。

    一种水动力模型试验三维空间多源数据自动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913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76323.4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动力模型试验三维空间多源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模组、第二移动模组和第三移动模组,三者分别沿X、Y和Z向运动并与PLC控制系统相配合,第二移动模组与第一移动模组相连,第三移动模组与第二移动模组相连,第三移动模组搭载有测量平台;PLC控制系统能够获取测量平台的位置信息;第一移动模组包括沿X向往返移动第一基板,第二移动模组与第一基板相连,第一基板配置有减振组件。本发明实现要素按照规划路径、点位进行自动测量,提高测量效率,并同步记录与测量要素对应时间、空间信息,方便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的分析,并且本装置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室内海堤越浪试验中背水坡护面破坏实时识别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642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19062.1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堤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室内海堤越浪试验中背水坡护面破坏实时识别装置及方法,方法包括:利用近红外深度相机,获取初始时刻及每次越浪后的海堤越浪试验图像,对背水坡护面块体的边界轮廓线进行识别,获得边界轮廓区域;计算初始时刻、第n次越浪后背水护面块体的边界轮廓区域的覆盖总面积;计算第n次越浪后背水坡护面块体的冲失率;根据垂直高度,得到第n次越浪后背水坡护面块体的塌陷深度,根据塌陷深度和海堤模型的高度,得到塌陷深度相对于海堤模型的相对塌陷深度;根据相对塌陷深度、冲失率,确定背水坡护面块体的破坏程度。采用了精确的图像处理技术和自动化算法,更准确地测量和评估海堤越浪试验中的破坏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