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88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10690.2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城市景观的海塘生物通道通风喷淋采光布置方法,包括生物通道,储水装置,通风装置,净化组件,过滤组件,风扇,电控系统。所述生物通道埋设于海塘堤坝下方,所述生物通道内布置有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两侧分别布置有通风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内部布置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外侧套设过滤组件,所述通风装置内设置有风扇,通风装置进风口设置有电控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储水装置和通风装置,对生物通道内提供通风喷淋采光等必要功能,且能保障生物通道内生物正常的生存需求,对海塘内外生物提供了安全且环境适宜的迁徙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059777.X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沙水体分层泥沙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单侧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开口侧供河道中的涌潮灌入,所述容器内通过隔板按照高程至少分隔成两个容腔,各容腔与开口侧相连通;收沙结构,所述收沙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收沙池和清水池,所述收沙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容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布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收沙池中设置有浊度仪,所述河道中布置有流速仪。模型试验的涌潮快水阶段河道中不同高程的含沙水体通过分层结构依次经过沉沙池、清水池,泥沙经过充分沉淀留存在沉沙池,通过该装置可收集涌潮快水阶段不同高程的泥沙,弥补现有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88805.X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规则形状细颗粒改性聚酯模型沙的制备方法,包括基材选择,基材制备,模型沙粉碎,均匀沙筛分,非均匀沙配制,本发明的模型沙颗粒粒度在0.05~2.0mm之间、颗粒容重变化范围在1.05~1.50t/m3之间。其水下休止角在25~33°之间,基本覆盖了模型沙选择的大部分需求。本次发明的非规则形状细颗粒改性聚酯模型沙为塑料沙,其物化性质稳定、不会腐烂变质、强度高、可重复利用,填补了粉煤灰、白土粉、滑石粉、电木粉等重质沙所拥有的颗粒细化、物化性质不稳的缺点,也填补了木屑易腐烂、变质的不足,并且本发明的模型沙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材的改性,符合多种使用环境的标准要求,适用面广,有较高的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94952.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涌潮潮头线形态及潮头推进速度现场测量方法,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至涌潮上方每隔一段时间对涌潮潮头拍照,获得整个测量河段的涌潮潮头图像;对涌潮潮头图像进行修正,转化到统一坐标系形成逐时刻完整的涌潮潮头线正射影像;根据涌潮潮头线位置明显的边界特征,识别出正射影像中涌潮潮头线的位置,并逐时刻解析出潮头线平面位置;根据前后时刻潮头线位置可得到潮头推进速度。可以广覆盖、高效率、一次性的获取涌潮潮头线整体平面形态及涌潮潮头推进速度,利于滩地、主槽涌潮推进速度分析,为公众安全观潮提供技术支持,还可分析涌潮对所经河段的冲击作用,对于涌潮河段的建设、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59777.X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含沙水体分层泥沙收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单侧开口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开口侧供河道中的涌潮灌入,所述容器内通过隔板按照高程至少分隔成两个容腔,各容腔与开口侧相连通;收沙结构,所述收沙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收沙池和清水池,所述收沙池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容腔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布置有第一水泵,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收沙池中设置有浊度仪,所述河道中布置有流速仪。模型试验的涌潮快水阶段河道中不同高程的含沙水体通过分层结构依次经过沉沙池、清水池,泥沙经过充分沉淀留存在沉沙池,通过该装置可收集涌潮快水阶段不同高程的泥沙,弥补现有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2000666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96924.3
申请日:2025-04-21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强潮河口区域生态海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利工程中生态堤防建设技术领域,海堤结构由内陆向临海侧依次设置的自然岸坡、海塘平台、多阶式防浪消能斜坡区和堤脚防冲区,自然岸坡上布置有堤内景观带,多阶式防浪消能斜坡区具有阶梯式的斜坡,斜坡上铺设有生态砌块。本发明提升海堤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以及社会服务价值,有助于促进河口滨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3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76323.4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动力模型试验三维空间多源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模组、第二移动模组和第三移动模组,三者分别沿X、Y和Z向运动并与PLC控制系统相配合,第二移动模组与第一移动模组相连,第三移动模组与第二移动模组相连,第三移动模组搭载有测量平台;PLC控制系统能够获取测量平台的位置信息;第一移动模组包括沿X向往返移动第一基板,第二移动模组与第一基板相连,第一基板配置有减振组件。本发明实现要素按照规划路径、点位进行自动测量,提高测量效率,并同步记录与测量要素对应时间、空间信息,方便试验过程及试验成果的分析,并且本装置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3560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60357.1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T17/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紊动效应的跨海桥梁一般冲刷形态计算方法,确定包含跨海桥梁工程的研究区域并划分网格,获得各网格节点高程,选取典型计算水文边界条件,建立包含整个跨海桥梁工程的非静压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桥梁建成前后的水动力场,进行潮位和流速的验证,计算各网格节点上脉动速度、静水中泥沙沉降速度及紊动能影响下的沉降速度,根据河口细颗粒泥沙模型计算挟沙力,最后计算各网格节点位置的海床一般冲刷幅度,从而得到了桥梁上下游区域内一般冲刷幅度特征。结合平面三维数值模型和考虑紊动效应的挟沙力计算方法,通过动态平衡理论,实现了跨海桥梁一般冲刷形态包括深度及范围的准确预测,提高了跨海桥梁一般冲刷形态的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107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15000.0
申请日:2022-01-31
Applicant: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风暴潮作用下的海堤漫溃堤动态淹没预报方法。本发明包括风暴潮位与台风浪计算、海堤越浪量计算及漫溃堤判定和海堤淹没预警预报,能够快速实现淹没预警预报。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相关台风预报数据,基于精细化网格,生成风场(2)通过风暴潮数值模型和波浪数值模型预报风暴潮位和台风浪参数;(3)通过输入风暴潮位、波高和海堤结构参数计算越浪量,根据海堤结构确定越浪量溃堤阈值后进行漫溃堤风险判定;(4)根据海堤漫溃堤情况对模型网格进行处理,并进行动态淹没计算。本发明通过建立堤前精细网格和地形的数学模型,实现风暴潮和波浪的相互关联耦合计算,以提高风暴潮位和波浪的预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3642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19062.1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V20/10 , G06V10/143 , G06V1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堤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室内海堤越浪试验中背水坡护面破坏实时识别装置及方法,方法包括:利用近红外深度相机,获取初始时刻及每次越浪后的海堤越浪试验图像,对背水坡护面块体的边界轮廓线进行识别,获得边界轮廓区域;计算初始时刻、第n次越浪后背水护面块体的边界轮廓区域的覆盖总面积;计算第n次越浪后背水坡护面块体的冲失率;根据垂直高度,得到第n次越浪后背水坡护面块体的塌陷深度,根据塌陷深度和海堤模型的高度,得到塌陷深度相对于海堤模型的相对塌陷深度;根据相对塌陷深度、冲失率,确定背水坡护面块体的破坏程度。采用了精确的图像处理技术和自动化算法,更准确地测量和评估海堤越浪试验中的破坏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