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26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39518.8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5 , G06Q10/063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洪涝灾害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洪涝灾害应急仿真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实时采集洪涝灾害相关的环境数据;S2,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建立洪涝灾害区域的数字孪生模型;S3,仿真计算:对洪水的传播路径、水深以及流速进行预测;S4,洪水传播路径优化:识别模式和异常;S5,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时监控:结合历史洪涝灾害应对经验,制定应急预案;S6,评估与改进: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结束后,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数字孪生模型和应急预案。本发明,实现了对洪涝灾害的精准预测和高效应对。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00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90804.0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02B3/10 , E02B3/16 , E02D15/00 , E01F9/608 , E01F9/615 , E01F9/619 , E01F9/669 , A01M25/00 , A01M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堤坝高效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河道堤坝高效防护装置,包括水利工程河道堤坝高效防护装置主体,防渗加固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框,调节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高压喷射注浆器,通过注入槽与外部泥浆搅拌机进行连接,将其泥浆由连接端对第二高压喷射注浆器及第一高压喷射注浆器进行供给,由第二注浆管道及第一注浆管道进行伸缩调节,同时可于调节框侧面进行注浆器水平调节,以便于在堤坝表面出现裂缝时,对注浆器进行调节带动其对堤坝表面进行维护,以保证浆液能够高效灌输到岩层缝孔之中,随着浆液的硬化,岩基的硬度与强度自然大大提升,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渗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452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92836.9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DTW层次聚类的洪水分类预报方法。本发明方法首先根据水文年鉴资料,搜集整理得到研究流域的多场次洪各站点的降水量时序数据集合,然后利用DTW层次聚类算法进行聚类,每一场次洪水单独作为一类,对每一类分组的水文预报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率定,得到多组预报模型的次洪模拟参数集,选定该流域中拟预报的某场次洪水降水量时序数据与每组分类样本的动态规整距离,根据与已知分类的距离计算结果,选择距离最小的类别对应的模型参数集进行洪水预报。本发明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丰富了洪水分类预报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356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1009829.8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区水质采样点的自动选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GIS平台读取研究区域内河道基本数据,并初步生成全局采样点;S2、根据各河段采样点情况,对每个采样点进行第一次赋值计算,筛选出各河段的河段采样优选点;S3、根据各分区不同区域、河道级别和边界缓冲区范围,对分区内各河段采样优选点进行第二次赋值计算,筛选出各分区的分区采样优选点;S4、根据分区采样优选点数量要求及控制面积,进行三次平衡赋值,筛选出最终优选采样点。根据需要调整系数,继续优选。本发明方法通过全局采样点自动生成和指标系数自动赋值,实现了平原河网区水质采样点自动选取,提高了水质采样点选取的便捷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6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26240.8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动力学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一维水动力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型准备:确定耦合区域;S2,耦合区域的划分:将耦合区域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S3,自适应边界调整算法:利用自适应边界调整算法,动态调整边界位置;S4,自适应网格优化:动态调整网格单元的尺度和分布密度;S5,耦合参数的计算:重复计算耦合参数;S6,时间步进的同步:在耦合区域内进行数据交换和修正;S7,结果输出与分析:输出耦合后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计算结果。本发明,避免了数值计算中的不稳定现象,提高了整体计算效率和精度,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水动力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853567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09829.8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区水质采样点的自动选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GIS平台读取研究区域内河道基本数据,并初步生成全局采样点;S2、根据各河段采样点情况,对每个采样点进行第一次赋值计算,筛选出各河段的河段采样优选点;S3、根据各分区不同区域、河道级别和边界缓冲区范围,对分区内各河段采样优选点进行第二次赋值计算,筛选出各分区的分区采样优选点;S4、根据分区采样优选点数量要求及控制面积,进行三次平衡赋值,筛选出最终优选采样点。根据需要调整系数,继续优选。本发明方法通过全局采样点自动生成和指标系数自动赋值,实现了平原河网区水质采样点自动选取,提高了水质采样点选取的便捷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38862.6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985 , G06Q50/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数据双引擎驱动的洪水预测及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洪水淹没预测的水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率定验证,确保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基于研究区历史洪水场次的雨洪潮资料,通过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作为深度学习模型数据集;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源复杂洪水淹没预测深度学习模型并进行超参数自动寻优;利用所述多源复杂洪水淹没预测深度学习模型的特征重要性判别方法分析多源复杂洪水的驱动因素贡献度。将物理机制驱动的水动力学模型和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机结合,整合物理模型的精度优势与数据驱动模型的快速求解优势,克服单一驱动模式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8701.X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海平原排涝调蓄湖设置、调度及布置设计方法,在参考洞库、闸前湖泊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平原排涝闸外侧海涂设置排涝调蓄湖,实现平原区连续排涝,是一种可行且实际的技术,解决了闸前开挖湖泊的用地难题,实现了洪水期调蓄和高低潮位连续排涝双重功能,且未改变海域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5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573037.8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堰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粒体型式生态堰坝的建立方法,包括坝顶、迎水面和背水面,所述坝顶、迎水面和背水面均由均匀颗粒或非均匀颗粒组成,均匀颗粒或非均匀颗粒之间存在缝隙,迎水面的坡比为1:1,背水面的坡比为1:3‑5。本发明散粒体堰坝采用不同级配(粒径)的石块颗粒构筑坝体,可以形成一定的壅水,满足堰坝的蓄水功能,又不完全阻断河道的纵向连通性,水流可以通过块石间隙流向河道下游,不切断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886269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339518.8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5 , G06Q10/063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洪涝灾害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洪涝灾害应急仿真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实时采集洪涝灾害相关的环境数据;S2,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建立洪涝灾害区域的数字孪生模型;S3,仿真计算:对洪水的传播路径、水深以及流速进行预测;S4,洪水传播路径优化:识别模式和异常;S5,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时监控:结合历史洪涝灾害应对经验,制定应急预案;S6,评估与改进: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结束后,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数字孪生模型和应急预案。本发明,实现了对洪涝灾害的精准预测和高效应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