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引起地下管线弯矩及应变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5061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615697.2

    申请日:2016-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引起地下管线弯矩及应变的计算方法,基于盾构法隧道统一土体移动模型三维解,提出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中,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公式;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结合土体垂直变形计算公式,推导出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引起地下管线弯矩及应变计算公式。本专利通过理论公式,对实际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中对邻近地下管线所受弯矩和应变大小进行预测,对工程具有预防、指导作用,并且为今后有关地面出入式盾构施工对邻近管线影响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8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1193.7

    申请日:2016-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3 E21D11/10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盾构的隧道管片内均匀布设隧道变形监测点,基于变形监测数据监测当前隧道变形状态;步骤2)在待修复隧道断面两侧分别施作隔离桩,限制隧道周围土体沿隧道横断面方向的位移变形;步骤3)在工程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先卸载部分隧道上方土体,以使隧道修复更容易完成;步骤4)在隧道径向两侧端的隧道管片上的螺丝栓位置处安装钢绞线Ⅰ后,采用四根钢绞线Ⅱ连接形成一结点后与一根钢绞线Ⅲ相连,且在该钢绞线Ⅲ与张拉设备相连;通过张拉装置在隧道内部张拉隧道两侧来恢复隧道的变形。采用专利方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隧道盾构隧道变形修复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一种限制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加固地基的临时地基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794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15613.5

    申请日:2016-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限制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加固地基的临时地基处理方法,不排水地基结构包括硬质隔水垫层、止水帷幕、不透水层和饱和软黏土层,硬质隔水垫层铺设在地基表面上,饱和软黏土层夹设于硬质隔水垫层和不透水层之间,其中:硬质隔水垫层位于饱和软黏土层的上端面,不透水层位于饱和软黏土层的下端面;止水帷幕包裹在饱和软黏土层的侧端面;用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来承受上部荷载,将原本地基处理中黏土渗透系数小这一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利用黏土中较高的孔隙水渗透压力平衡附加应力。地基功能完成后可回收工程材料,恢复自然原貌,相比现有的地基处理方法该地基处理设想工期更短,更加绿色环保。

    一种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地铁隧道位移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955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757176.0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地铁隧道位移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先建立计算模型,进行坑底卸荷分析,再进行基坑侧壁卸荷分析,最后通过利用叠加原理,得到由基坑坑底和四周侧壁产生的卸荷应力,所引起的隧道外侧某一点(x1,y1,z1)的水平总位移Sx与竖向总位移Sz;为精确计算在基坑坑底荷载与四周侧壁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隧道外侧位移,取朝向基坑侧的半侧隧道,均分若干个点,分别计算这若干个点的位移值,最后取平均位移值作为隧道位移值。因此施工前可通过本专利方法对具体工程的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出指定工况下的地铁隧道位移大小,若隧道超过相应允许值,可调整相关施工参数进行试算,直至达到安全标准。

    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的分区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800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566201.7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的分区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计算,采用统一土体移动模型解对其进行计算,并提出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根据隧道在对应区域引起的位移5mm、10mm、20mm作为划分影响区的标准控制值;然后根据影响分区结果,对实际工程中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均可以通过盾构施工引起的位移来进行评估,应用范围较广泛。该专利计算方法简单,考虑了土质条件对分区的影响,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周边各构筑物(包括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影响评估。

    一种基坑开挖对周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7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1161725.4

    申请日:2016-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对周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计算方法,先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计算,计算出建筑物所在处以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各点的位移。然后将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转化为沉降反力加在简化成弹性地基梁的建筑物上。用迈达斯软件计算得出沉降反力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值,并绘制出考虑建筑物时的地表沉降曲线。计算所得的建筑物的沉降与实测的沉降值不可能完全符合,本文通过两者的差值比较与误差分析,确定该方法得出的结果能将与实际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值。

    一种基坑开挖对周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797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61725.4

    申请日:2016-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对周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计算方法,先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计算,计算出建筑物所在处以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各点的位移。然后将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转化为沉降反力加在简化成弹性地基梁的建筑物上。用迈达斯软件计算得出沉降反力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值,并绘制出考虑建筑物时的地表沉降曲线。计算所得的建筑物的沉降与实测的沉降值不可能完全符合,本文通过两者的差值比较与误差分析,确定该方法得出的结果能将与实际的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较准确的预测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值。

    一种潮汐荷载下沉管隧道管节环向应变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22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62394.9

    申请日:2016-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汐荷载下沉管隧道管节环向应变的计算方法,将管节上回於层假定为不透水层,将潮汐水位的变化视做不透水层上部附加的大面积荷载p0,地下水位所在位置为不透水层顶面;不考虑横向潮流对管节结构的影响,计算作用在管节外壁的水、土压力和地基反力,采用温克尔地基模型,将环向应变计算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利用荷载‑结构法对管节结构环向受力及变形进行分析;通过管节横向模型受力计算以及管节环向应力应变关系;最终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某一潮汐水位下管节内外壁环向应变分布及管节内外壁各点环向应变随潮汐水位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以用于预测运营阶段沉管隧道管节环向应变,预判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和预防。

    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2766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565560.0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方法,由于本发明真实考虑到盾构推进方向和各力均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β,分别提出掘削面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附加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公式。在施工前根据具体的现场施工参数,如掘削面单位面积上的正面附加推力p1、开挖面处盾构轴线埋深h、盾构机外直径D、土的泊松比μ、土的剪切弹性模量G、土的压缩模量Es等模拟不同参数的施工条件下,所能够产生的土体中任一位置土体垂直变形大小;若地表沉降超过相应允许值,则需调整上述相关施工参数并进行试算,直至土体垂直变形低于或者等于相应允许值,从而使得施工达到安全标准。

    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8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1061193.7

    申请日:2016-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盾构的隧道管片内均匀布设隧道变形监测点,基于变形监测数据监测当前隧道变形状态;步骤2)在待修复隧道断面两侧分别施作隔离桩,限制隧道周围土体沿隧道横断面方向的位移变形;步骤3)在工程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先卸载部分隧道上方土体,以使隧道修复更容易完成;步骤4)在隧道径向两侧端的隧道管片上的螺丝栓位置处安装钢绞线Ⅰ后,采用四根钢绞线Ⅱ连接形成一结点后与一根钢绞线Ⅲ相连,且在该钢绞线Ⅲ与张拉设备相连;通过张拉装置在隧道内部张拉隧道两侧来恢复隧道的变形。采用专利方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隧道盾构隧道变形修复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