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0221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86940.8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余甘果洗净、烘干、切碎后与去离子水混合榨成汁,充分过滤后得到余甘果提取液;2)将余甘果提取液与AgNO3溶液混合反应,再将得到的混合液经过离心、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纳米银颗粒。得到的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小、结构稳定,能有效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活性,具有极强的杀菌效果,将其作为农用抗菌剂应用于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绿色有效且对人体也没有潜在危害,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的应用及生防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09022370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884403.5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的应用及生防制剂。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从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中分离得到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599)具有诱导水稻白叶枯病菌前噬菌体从溶原周期转换到裂解周期的功能,而前噬菌体进入到裂解周期后,会大量增殖,裂解水稻白叶枯病菌后从细菌细胞中释放,从而使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及数量受到影响,相当于AP1间接杀灭了水稻白叶枯病菌。所以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能够被用于防治由水稻白叶枯病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且AP1分离自稻田的细菌,不会对环境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安全环保。

    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0221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586940.8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甘果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余甘果洗净、烘干、切碎后与去离子水混合榨成汁,充分过滤后得到余甘果提取液;2)将余甘果提取液与AgNO3溶液混合反应,再将得到的混合液经过离心、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纳米银颗粒。得到的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小、结构稳定,能有效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活性,具有极强的杀菌效果,将其作为农用抗菌剂应用于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绿色有效且对人体也没有潜在危害,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的应用及生防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0902237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84403.5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的应用及生防制剂。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从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中分离得到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599)具有诱导水稻白叶枯病菌前噬菌体从溶原周期转换到裂解周期的功能,而前噬菌体进入到裂解周期后,会大量增殖,裂解水稻白叶枯病菌后从细菌细胞中释放,从而使得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及数量受到影响,相当于AP1间接杀灭了水稻白叶枯病菌。所以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能够被用于防治由水稻白叶枯病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且AP1分离自稻田的细菌,不会对环境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安全环保。

    一种利用牛蒡根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产品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1099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1565625.9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牛蒡根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牛蒡根洗净、烘干后磨碎得到牛蒡根粉末,将牛蒡根粉末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匀,离心得到牛蒡根提取液;(2)将步骤(1)的牛蒡根提取液与AgNO3溶液混合,20~30℃下避光反应得到混合液,混合液经离心、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纳米银颗粒。该方法工艺简单、能源消耗较少、原料易获得、无需额外添加还原剂与催化剂,不需光照、超声、加热等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得的纳米银颗粒结构稳定、平均粒径小,为5~50nm,对水稻白叶枯病原菌的生物膜形成和游动性抑制率高,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

    一种利用牛蒡根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产品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1099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65625.9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牛蒡根提取液制备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牛蒡根洗净、烘干后磨碎得到牛蒡根粉末,将牛蒡根粉末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匀,离心得到牛蒡根提取液;(2)将步骤(1)的牛蒡根提取液与AgNO3溶液混合,20~30℃下避光反应得到混合液,混合液经离心、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所述纳米银颗粒。该方法工艺简单、能源消耗较少、原料易获得、无需额外添加还原剂与催化剂,不需光照、超声、加热等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得的纳米银颗粒结构稳定、平均粒径小,为5~50nm,对水稻白叶枯病原菌的生物膜形成和游动性抑制率高,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