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85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66052.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电务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道岔轨道爬行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电连接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电连接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微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均固定安装在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包括壳体底座,所述壳体底座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基本轨内侧,且所述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探测部分正对监测对象的端面正前方,所述监测对象为尖轨或心轨的任一种;所述装置与基本轨同处等电位状态。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道岔尖轨或心轨爬行的精准监测和风险及时上报,且体积小、结构简单,能够稳定安装在轨道内侧,适应铁路的复杂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36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54031.0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道岔的斥离动程监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集成了光学模组、光电传感器和非可见光光源的图像位移传感器将目标转辙机表示杆的位移汇集成位移图像,并通过模数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将汇集成的位移图像转换成目标转辙机表示杆的位移数字信号,并计算出目标转辙机的位移量,在目标转辙机的位移量超出预存的位移阈值时进行报警,告知监测人员进行检修,避免损坏尖轨岔尖结构,防止出现脱轨事故;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转辙机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光学模组、光电传感器和非可见光光源组件,能够非接触式的精准监测转辙机表示杆的位移,进而实现对密贴、斥离位移状态进行精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817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13811.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贴检查器缺口监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监测分机、无线通信模块和监控终端;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处理器、第二FPD‑Link接口以及第一USB接口;监测分机包括数据处理器以及第二USB接口;图像处理器依次通过第二FPD‑Link接口、第一FPD‑Link接口、图像传感器与镜头连接;数据处理器依次通过第二USB接口、第一USB接口与图像处理器连接;数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终端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实时监测密贴检查器缺口尺寸大小,方便维护人员查看道岔心轨与基本轨的密贴与斥离状态,预防因尖轨与基本轨密贴不良引起的行车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147439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0506666.X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连接线夹的交变电流仿真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设备、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和电流升流器;计算机控制设备与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电连接,用于根据牵引电流曲线信息生成电流曲线转换控制信号并发送至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还与电流升流器电连接,用于根据电流曲线转换控制信号将牵引电流曲线信息转换为交变电流曲线信息,根据交变电流曲线信息生成升流器驱动信号并发送至电流升流器;电流升流器用于连接电连接线夹,具体用于根据升流器驱动信号仿真生成交变电流并通入电连接线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变电流大小不可控,导致无法精准测量电连接线夹的温度状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74392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506666.X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连接线夹的交变电流仿真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设备、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和电流升流器;计算机控制设备与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电连接,用于根据牵引电流曲线信息生成电流曲线转换控制信号并发送至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交变电流曲线转换驱动器还与电流升流器电连接,用于根据电流曲线转换控制信号将牵引电流曲线信息转换为交变电流曲线信息,根据交变电流曲线信息生成升流器驱动信号并发送至电流升流器;电流升流器用于连接电连接线夹,具体用于根据升流器驱动信号仿真生成交变电流并通入电连接线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变电流大小不可控,导致无法精准测量电连接线夹的温度状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666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71119.2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 , F25B21/02 , H05K7/2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冷凝实现除湿的电子装置,包括散热部分、冷凝部分、支架部分、冷凝片,所述散热部分与支架部分连接,所述冷凝部分连接散热部分,所述冷凝片夹在冷凝部分和散热部分之间,所述冷凝片为半导体冷凝片。所述冷凝部分包括冷端散热片,所述散热部分包括热端散热片,所述冷端散热片和热端散热片分别贴在冷凝片的制冷侧和散热侧;所述热端散热片帖冷凝片一侧固定有冷端散热片隔热柱,所述冷端散热片隔热柱穿过隔热硅胶板。利用冷凝原理使热空气在冷凝片的冷端散热片上形成冷凝水,并利用导水槽和导水管将冷凝水导出转辙机外,从而实现湿度控制,进而实现转辙机内部除湿。
-
公开(公告)号:CN1173676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01764.7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山东交通学院 ,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工电道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锁闭道岔锁闭力监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固定支架、场强检测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上位机;场强检测传感器通过非导磁金属铆接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锁闭铁上;场强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地磁场强度,并对检测到的地磁场强度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锁闭力;上位机通过通信模块与场强检测传感器连接,以读取场强检测传感器计算得到的锁闭力,本发明通过检测地磁场强度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锁闭力,实现对外锁闭道岔锁闭力监测,提高对铁路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候性,避免了温度、气候和振动的影响,而且安装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64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44287.2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监测道岔阻力的装置,包括可拆卸安装在转辙机动作杆上的无线结构件,无线结构件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能量收集管理模块均与主控处理单元连接且嵌装于无线结构件内。体积小巧轻便、安装结构简单,由结构件A、结构件B组成的分体结构,通过固定螺栓采用两者环抱的方式,将道岔转辙机动作杆可靠固定在一起。拆装快捷方便,在道岔转辙机维护、更换动作杆时,提高作业效率,节约宝贵天窗时间。与外部没有任何电缆、线缆连接,不改变道岔转辙机的结构,即使装置自身发生故障亦不会影响道岔转辙机的正常工作,避免出现因为外部线缆原因造成的行车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44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71117.3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L5/06 , B01D53/261 , B01D53/265 , B01D2257/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部控制转辙机湿度的装置,包括主控板、除湿器壳体、进风风扇、出风风扇、冷凝器,所述进风风扇、出风风扇、冷凝器设在除湿器壳体内;所述进风风扇通过进风管连接转辙机,所述出风风扇通过出风管连接转辙机,所述冷凝器设在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之间;所述除湿器壳体内设有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的主控板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部件在转辙机外安装,便于拆装更换,避免因为转辙机内部空间狭小局促而不能通用的问题,同时避免因为装置出现问题影响转辙机的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221023690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3158245.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济南铁路天龙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电务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道岔轨道爬行监测装置,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电连接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电连接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微控制单元、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均固定安装在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包括壳体底座,所述壳体底座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基本轨内侧,且所述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探测部分正对监测对象的端面正前方,所述监测对象为尖轨或心轨的任一种;所述装置与基本轨同处等电位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道岔尖轨或心轨爬行的精准监测和风险及时上报,且体积小、结构简单,能够稳定安装在轨道内侧,适应铁路的复杂工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