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马来酰亚胺功能的琼脂糖凝胶基蛋白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014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952259.9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酰亚胺功能的琼脂糖凝胶基蛋白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传感与免疫分析领域;本发明采用有机合成法,用3-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琥珀酰亚胺酯(MBS)活化琼脂糖凝胶(AG),利用重组蛋白A的C端半胱氨酸巯基与MBS中的不饱和羰基间的特异性识别形成稳定硫醚键而构建一种蛋白基微阵列;该法能够有效维持蛋白A二级、三级结构稳定,同时将能够识别抗体Fc域的N端充分暴露,提升固定抗体的活性;再结合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策略,能够实现疾病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该传感器构建简单,成本消耗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临床应用潜力大。

    一种基于ZnO@AgNCs信号放大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065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93150.5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ZnO@AgNCs信号放大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发光材料ZnO@AgNCs为基底,构建用于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无标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以ZnO纳米块为模板,原位生长AgNCs合成复合材料ZnO@AgNCs作为传感器ECL发光基底,ZnO@AgNCs复合材料结合了ZnO及AgNCs各自的发光性能,当PBS缓冲溶液中存在K2S2O8时,ZnO@AgNCs复合材料能发射出高效稳定的ECL信号,实现了ECL信号的放大,以此构建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灵敏特异检测PCT。

    一种基于Ru@MOF-5双电位比率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93158.1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发光材料Ru@MOF-5为基底,构建用于检测降钙素原(PCT)的双电位比率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以孔隙率高、稳定性好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MOF)材料MOF-5负载Ru(bpy)32+合成新型发光材料Ru@MOF-5作为传感器基底,此发光材料具有稳定高效的ECL输出,当PBS缓冲溶液中存在K2S2O8时,发光材料Ru@MOF-5分别在阴极(-1.5 V)和阳极(1.5 V)产生双信号,此外将复合材料AgNCs-Sem-AuNPs作为二抗标记物,用于增强基底的阴极信号,降低阳极信号,以此构建的比率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灵敏特异检测PCT。

    一种基于钒酸银/钒酸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30100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0532444.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钒酸银/钒酸铟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并首次验证了四苯乙烯纳米簇与氧化铜纳米球能量转移对在低电位下可达到的高效电化学发光猝灭的行为。这一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发光材料在电极上的固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有效调节发光强度的问题。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F检验、T检验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一种基于铜纳米簇-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09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861104.4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铜纳米簇‑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发明属于纳米材料与共振能量转移FRET领域;本发明以牛血清蛋白BSA包裹的铜纳米团簇Cu NCs作为能量供体,并在其表面利用L‑抗坏血酸原位生长金纳米粒子Au NPs作为能量受体,得到Cu NCs‑Au NPs三维共振结构,供受体对之间通过偶极‑偶极的非辐射作用方式传递能量,其传递速率与距离的六次方呈反比,二者之间光谱的高比率重叠以及超近的配对距离,显著猝灭了Cu NCs的ECL发射并控制发光强度在合理范围内,为生物标志物的痕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ECL‑FRET能量转移新模型,为猝灭型ECL传感体系的机理探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一种基于钒酸银/钒酸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3010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32444.5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钒酸银/钒酸铟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并首次验证了四苯乙烯纳米簇与氧化铜纳米球能量转移对在低电位下可达到的高效电化学发光猝灭的行为。这一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发光材料在电极上的固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有效调节发光强度的问题。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F检验、T检验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0159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624724.9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工业合成氨方案是德国化学家Haber和Bosch在20世纪初开发的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然而,Haber-Bosch工艺存在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高、能耗高、转化率低等问题,越来越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Haber-Bosch法,电化学合成氨近年来已被证实是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潜在的合成氨替代技术。鉴于此,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本发明研究了一种锂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氮气还原应用,并表现出较高的氨产量及法拉第效率。该发明将会为常温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研究进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种铁掺杂硫化铋纳米管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氮气还原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32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624731.9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合成氨技术越来越成为工业发展的命门,氮肥料的迫切需求以及哈伯-博施法的反应条件过于苛刻、转化率低使氨的制备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由于重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资源稀缺,因此,生产非贵金属的催化剂用于电催化分解N2饱和的电解液实现氮还原制氨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几年在能源领域一直是最大热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掺杂硫化铋纳米管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催化氮还原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