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44403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1578268.8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31 , G01N21/76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型纳米多孔材料Ru(bpy)32+/Zn‑oxalate MOFs的双猝灭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领域,首次以纳米复合材料Ru(bpy)32+/Zn‑oxalate MOFs为电化学发光信号源,利用另一种纳米多孔材料Au@NiFe MOFs作为双重猝灭剂构建夹心型免疫传感器,根据不同浓度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不同,实现对β‑淀粉样蛋白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3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40886.4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聚苯胺/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PANI/Ag NPs)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用于灵敏检测生物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分别制备作为基底的PANI/Ag NPs复合材料和作为标记物的石墨烯相氮化碳‑镍钴硫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g‑C3N4‑NiCo2S4‑CNTs),基于此构建夹心型传感器,使用双模式(恒电位电解I‑t曲线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进行检测。根据此方法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实际血清样本中的CYFRA21‑1浓度,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为检测CYFRA21‑1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94628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01985.4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发光材料Ru@MOF-5为发光体,用于检测雌二醇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以孔隙率高、稳定性好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MOF)材料MOF-5负载Ru(bpy)32+合成新型材料Ru@MOF-5,以此作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合成的新型发光材料Ru@MOF-5具有自发光特性,在检测目标物时PBS缓冲溶液中无需添加共反应剂,即可产生高且稳定的ECL信号。此策略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且操作更为简便。以此构建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灵敏准确检测雌二醇。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34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340886.4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聚苯胺/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PANI/Ag NPs)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用于灵敏检测生物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分别制备作为基底的PANI/Ag NPs复合材料和作为标记物的石墨烯相氮化碳‑镍钴硫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g‑C3N4‑NiCo2S4‑CNTs),基于此构建夹心型传感器,使用双模式(恒电位电解I‑t曲线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进行检测。根据此方法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实际血清样本中的CYFRA21‑1浓度,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为检测CYFRA21‑1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855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810856758.3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31 ,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NCs为发光体的信号“开‑关”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以银纳米团簇AgNCs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将硫脲Sem作为共反应剂促进剂包裹于AgNCs表面,且负载上金纳米粒子AuNPs,以此复合材料AgNCs‑Sem‑AuNPs增大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形成信号“开”的模式;此外,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NH2‑MIL‑125作为二抗标记物与AgNCs产生共振能量转移,造成信号“关闭”,以此构建的夹心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灵敏准确检测N端前脑钠肽。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65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93150.5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ZnO@AgNCs信号放大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基于发光材料ZnO@AgNCs为基底,构建用于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无标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以ZnO纳米块为模板,原位生长AgNCs合成复合材料ZnO@AgNCs作为传感器ECL发光基底,ZnO@AgNCs复合材料结合了ZnO及AgNCs各自的发光性能,当PBS缓冲溶液中存在K2S2O8时,ZnO@AgNCs复合材料能发射出高效稳定的ECL信号,实现了ECL信号的放大,以此构建的无标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灵敏特异检测PCT。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93158.1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发光材料Ru@MOF-5为基底,构建用于检测降钙素原(PCT)的双电位比率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以孔隙率高、稳定性好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MOF)材料MOF-5负载Ru(bpy)32+合成新型发光材料Ru@MOF-5作为传感器基底,此发光材料具有稳定高效的ECL输出,当PBS缓冲溶液中存在K2S2O8时,发光材料Ru@MOF-5分别在阴极(-1.5 V)和阳极(1.5 V)产生双信号,此外将复合材料AgNCs-Sem-AuNPs作为二抗标记物,用于增强基底的阴极信号,降低阳极信号,以此构建的比率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灵敏特异检测PCT。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8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56759.8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MOF)猝灭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以MOF材料UiO-67复合Ru(bpy)32+(Ru(bpy)32+/UiO-67)作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另一种MOF材料NH2-MIL-101负载MoS2量子点(MoS2 QDs@NH2-MIL-101)作为二抗标记物猝灭电致化学发光信号,以此构建夹心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灵敏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MOF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多孔且孔隙大小可调节,含有丰富的表面活性基团,可以承载更多的Ru(bpy)32+及MoS2,增加抗原抗体结合数量,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选择性,降低检出限,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灵敏准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6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211230095.7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8 , G01N33/531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硒化亚铁‑金纳米粒子(FeSe2‑Au NPs)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用于灵敏检测生物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分别制备作为基底的FeSe2‑Au NPs复合材料和作为标记物的甲苯胺蓝负载在聚丙烯酸官能化ZIF‑67(PAA‑ZIF‑TB)的复合材料,基于此构建三明治型免疫传感器,使用比率型(差示脉冲伏安法)进行检测。根据此方法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测定实际血清样本中的CYFRA21‑1浓度,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为检测CYFRA21‑1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61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186342.3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金修饰的磷酸铈作为共反应加速器放大NHCDs‑H2O2体系的ECL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领域与新型功能材料的新颖性结合。Au修饰的磷酸铈与氮掺杂碳点结合作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平台,构建夹心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检测。CePO4纳米材料好的形态特征、合适的酸性度和低毒性等使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CePO4@Au可以促进H2O2分解产生O2•−,产生更强的发光信号;CePO4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时,能显著提高其电子转移速率。Au修饰的磷酸铈可以增加抗原抗体的结合数量,增强ECL信号,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灵敏准确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