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温下测试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4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86019.7

    申请日:2020-06-01

    Inventor: 胡庆军 李诚 朱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下测试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需要测量的动力锂离子电池0.05C电流恒流放电;步骤2:锂离子电池进行1C电流恒流充电,步骤3:锂离子电池0.33C电流恒流充电;步骤4:锂离子电池在0.05C电流恒流充电;步骤5:锂离子电池在1C电流恒流放电;步骤6:锂离子电池在0.33C电流恒流放电;步骤7:锂离子电池在0.05C电流恒流放电,放电电压至2.5V截止,记录本段放电容量W6。对比不同锂电池单体,若W1/(W1+W2+W3)和W4/(W4+W5+W6)越大,说明电池的1C充电容量占总容量百分比大,其快充\快放性能好;若W3/(W1+W2+W3)和W6/(W4+W5+W6)越小,说明电池的不可用容量占总容量百分比越小,电池容量有效利用率越高,电池性能越好。

    一种液冷电池系统液冷板

    公开(公告)号:CN11058132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90900.0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电池系统液冷板,包括流道板(1),在所述的流道板(1)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设置上表面流道(2)、下表面流道(3),所述的上表面流道(2)、下表面流道(3)均为往复转折分布并形成多个直线段和转折段,其直线段均匀分布且互相平行;所述的上表面流道(2)、下表面流道(3)的直线段互相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组流道与电池换热,另一组流道设计成进行流道之间换热,提高液冷板的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系统中电芯的温度均匀性,抵抗干扰热源对于电池温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种便携式诊断电源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089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86034.1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诊断电源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认电芯与外壳尺寸、塑料外壳处理、电芯装配、串联电芯、引出上电导线、引出上电导线与包覆保护套;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诊断电源的设计方法,通过将四组电芯进行串联设置,形成可直接对汽车系统直接上点的诊断电源,该诊断电源能够在没有车载铅酸蓄电池的情况下给汽车的电池系统进行上电,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诊断工作,节约了诊断时间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及时处理车载电池的故障问题,另外本车载电源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成本低,质量轻便于携带,适用于在室外没有车载铅酸蓄电池的情况下对电池系统进行诊断,从而及时处理电池问题。

    一种缩小均衡电路电压差和提高均衡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170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25948.2

    申请日:2020-03-26

    Inventor: 胡庆军 朱旭 李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缩小均衡电路电压差和提高均衡效率的方法,S1、串联电池系统,四十个单体电池串联成电池系统;S2、设置隔离变压器,单体电池上均并联有隔离变压器;S3、设置辅助电池,在系统内设有辅助电池;S4、设置电池系统BMS,在电池模组上电性连接有电池系统BMS;S5、充放电过程中,给单体低压电池供电;S6、充放电过程中,单体高压电池放电;S7、充放电过程中,多组单体电池的电压过高或者过低,单独充放电;本发明通辅助电池缩小均衡源与单体电芯的电压差,采用统一的辅助电源/铅酸电池做为均衡源,缩小不同电源的电压差提高电能转化率,和提高电池一致性。

    一种采集电路防短路的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353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90855.7

    申请日:2019-11-13

    Inventor: 朱旭 李世明 高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集电路防短路的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模块电压;S2:保险丝焊接;S3:故障监控;S4;故障上报,在模块组装完毕后,在采集铜排上加装一块电流采集板,然后将电流采集板固定于铜排上,从而采集模块电压,在采集板上焊接一保险丝,通过接插件与采集线束接在一起,从而保证了采集电路必然经过保险丝,利用管理系统的传感器读取电压采集值异常,及时上报管理系统,通过仪表读取故障地址,更换保险丝,节约判断故障问题点的时间,及时解决问题,在每一个采集电路中增加一个保险,一旦采集电路发生短路,保险就会熔断,从而起到保护采集电路的目的,从而起到保护模块和电池系统的作用。

    电池模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13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91395.4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该结构包括:开口向上的模组壳体;设于模组壳体内的多个容纳腔,容纳腔开口向上,且呈矩阵形式排列;设于模组壳体顶部的盖板,在盖板上设有汇流排、采样线及动力线;以及设于盖板底部的止动架。减少电池模组四周的侧板和固定侧板的螺钉,去掉两个电池芯间的导热片,减少每个电池芯的端板外壳,提高轻量化、紧凑化设计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小体积,增大能量密度,采用连体的模组壁及一体化的模组壳体,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抗震性。

    一种电池PACK线束固定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052535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91046.X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PACK线束固定支架,其顶端设有供穿过扎带固定线束的扎带槽,线束固定支架的固定端的外端面上,设置胶头,胶头内装有结构胶;胶头设有受挤压后使结构胶渗出的通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捆扎线束的时候,将支架挤压固定到固定点,捆扎线束,然后胶水自行固化;因为有了真空吸盘固定,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形和位移,这种工艺也是能够实现的;其效果是:1、达到线束走线和固定的最优化设计,增加美观、可靠性,降低成本;2、电池模组外壳和PACK箱体可以标准化设计,不用考虑线束的安装固定,降低了设计难度和加工成本;3、胶结简单可靠,简化操作,省去专用的工装设备。

    一种锂离子电池系统一致性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2372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92207.6

    申请日:2020-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系统一致性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室温下,以1I1(A)电流放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步骤二:以1I1(A)电流恒流充电至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至恒压充电;步骤三:以1I1(A)电流放电至52%SOC,记录电池系统各串的电压VI1…Vj1;步骤四:以1I1(A)电流放电至50%SOC,记录电池系统各串的电压Vi2…Vj2;步骤五:以11I1(A)电流放电至48%SOC,记录电池系统各串的电压Vi3…Vj3;步骤六: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各组压差δ(52%SOC)、δ(50SOC%)、δ(48SOC%)计算取平均值。检测方法更加严谨,数据采集更为精确,且容易实现,更为精确的评估锂离子电池系统的一致性。

    一种电池PACK线束固定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10822116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568547.6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PACK线束固定支架,其顶端设有供穿过扎带固定线束的扎带槽,线束固定支架的固定端的外端面上,设置胶头,胶头内装有结构胶;胶头设有受挤压后使结构胶渗出的通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捆扎线束的时候,将支架挤压固定到固定点,捆扎线束,然后胶水自行固化;因为有了真空吸盘固定,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形和位移,这种工艺也是能够实现的;其效果是:1、达到线束走线和固定的最优化设计,增加美观、可靠性,降低成本;2、电池模组外壳和PACK箱体可以标准化设计,不用考虑线束的安装固定,降低了设计难度和加工成本;3、胶结简单可靠,简化操作,省去专用的工装设备。

    一种液冷电池系统液冷板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79346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1568478.9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电池系统液冷板,包括流道板(1),在所述的流道板(1)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设置上表面流道(2)、下表面流道(3),所述的上表面流道(2)、下表面流道(3)均为往复转折分布并形成多个直线段和转折段,其直线段均匀分布且互相平行;所述的上表面流道(2)、下表面流道(3)的直线段互相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组流道与电池换热,另一组流道设计成进行流道之间换热,提高液冷板的冷却效果,提高电池系统中电芯的温度均匀性,抵抗干扰热源对于电池温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