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1685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78119.4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拉曼双模式的纳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硫醇检测中的应用。所述传感器通过在纳米金花(AuNFs)上组装DNA单链及其修饰了二硫键和荧光基团的互补链构建纳米传感器。在小分子硫醇存在下,荧光基团修饰的互补链中的二硫键被剪切,导致荧光基团远离AuNFs。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开‑关”转换,引起荧光和SERS强度同时但相反的变化。该策略结合了荧光和拉曼分析的优点,设计简单,稳定性高,可以通过两种信号直接观察凋亡细胞中的硫醇耗竭事件。此外,该纳米传感器对不同细胞系内小分子硫醇的示踪和传感具有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225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77096.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15/115 , G01N33/53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截短适配体的双模式纳米传感器及其在检测辣椒素中的应用。本发明基于截短适配体Cap‑1‑2通过无酶等温双重扩增介导的动态DNA系统,首次构建双模信号的免疫层析适配体传感器,实现对CAP的灵敏检测。荧光探针嵌入G‑四链体表现出出色的荧光信号,可对高通量的食用油样品进行高效检测。胶体金连接Mg2+的三接头脱氧核酶裂解的生物素化DNA(DS‑B),并在侧流层析试纸条上表现出出色的比色信号。该比色法可在护理点实现即时检测(POCT)。且该双模式纳米传感器检测信号为0.054ng/mL,回收率为89.44%‑98.77%,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该双模式纳米传感器具有更高的通量、更好的便携性和更高的灵敏度,在食品领域的快速检测具有巨大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3786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730935.5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增强拉曼传感器对真菌毒素的比率型检测法,属于光谱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基于氧化石墨烯基的表面增强拉曼传感器对真菌毒素的比率型检测法,合成了高性能探针(Au‑4MBA@AgNPs‑ToxinApt)和高稳定基底(ITO/Au/GO),紧接着制备传感器(Au‑4MBA@AgNPs‑ToxinApt‑GO/Au/ITO),利用适配体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π‑π相互作用实现成功构建。实现对真菌毒素高灵敏和高选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目的,该方法适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和分析检测领域。
-
-
-
公开(公告)号:CN1152666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15284.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OF基复合金纳米花的SERS活性基底对组胺的比率型检测法。本发明制备了结构清晰的核壳型Au NFs@ZIF‑67基底,内核金纳米花(Au NFs)形貌均一,外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67厚度可控(50‑150nm)。通过ZIF‑67通道将组胺富集到高SERS活性Au NFs上,组胺与预接枝到Au NFs上的4‑巯基苯甲酸(4‑MBA)发生席夫碱反应,可以实现微量组胺的特异性捕获,并有效降低基底对组胺的检测限。同时4‑MBA的特征峰(1074cm‑1)又可作为拉曼内标,成功构建高稳定性的比率型MOF基SERS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8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1178119.4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拉曼双模式的纳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硫醇检测中的应用。所述传感器通过在纳米金花(AuNFs)上组装DNA单链及其修饰了二硫键和荧光基团的互补链构建纳米传感器。在小分子硫醇存在下,荧光基团修饰的互补链中的二硫键被剪切,导致荧光基团远离AuNFs。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开‑关”转换,引起荧光和SERS强度同时但相反的变化。该策略结合了荧光和拉曼分析的优点,设计简单,稳定性高,可以通过两种信号直接观察凋亡细胞中的硫醇耗竭事件。此外,该纳米传感器对不同细胞系内小分子硫醇的示踪和传感具有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54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66028.1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Q1/6804 , C12Q1/6886 , G01N33/533 , G01N33/58 , G01N33/53 , G01N33/68 , G01N33/57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酸多色荧光探针及制备与在实时原位观察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顺序激活中的应用。在S‑AuNSs@SiO2表面通过酰胺键修饰P53固定链、Bax固定链以及Cyt c固定链,通过互补配对准则连接上修饰有不同荧光基团的互补链、适配体链,构建多色荧光探针。在靶标存在下,DNA双链被迫解开,荧光团从体系中释放出来使猝灭的荧光恢复。由于具有20个对称“热点”,可产生更强的局部电场,基于S‑AuNSs的探针表现出更好的光学性能。本发明的S‑AuNSs@SiO2‑P集成度高,易于获取,实现了活细胞中实时原位观察P53介导的凋亡通路的顺序激活,在机理研究、药物发现、凋亡过程动态监测等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29509.8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适配体基试纸条双模式检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本发明将AuNRs/PDA与链霉亲和素溶液混合均匀,振荡孵育,加入生物素修饰的适配体Bio‑Apt再次孵育,获得AuNRs/PDA‑Apt信号探针;组装包含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吸水垫和聚氯乙烯底板的试纸条;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预先包被牛血清蛋白‑靶标结合物和SA‑Bio‑cDNA,分别形成测试线T线和控制线C线;将含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溶液与Au NRs/PDA‑Apt信号探针混合孵育,滴于到试纸条的样品垫上反应,检测观察比色强度和光热强度,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本发明首次构建的Au NRs/PDA介导的双模式检测显著提高了抗生素分析的灵敏度和实用性,显著提升了侧流层析试纸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2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10834.7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球的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发明利用适配体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便携性的特点,采取适配体与AFM1同时竞争法,构建了一种基于AuNPs的黄曲霉毒素M1适配体横向流动试纸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当中,在保证灵敏度的基础上,具有检测快速、批次稳定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