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21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235518.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9/50 , G06F119/14 , G06F1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云计算的隧道锚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分析与隧道锚所对应悬索桥主缆的传导力;获取隧道锚所对应锚址区的岩体特性参数,并基于岩体特性参数分析与隧道锚对应的锚址风险参数;获取隧道锚的锚塞体参数,并基于锚塞体参数,分析隧道锚的抗拔承载力;基于云计算中的中心节点对传导力、抗拔承载力和锚址风险参数进行评估处理,生成安全评估系数,并根据安全评估系数,对隧道锚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本发明对隧道锚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充分考量了影响隧道锚安全性能的各个因素,提升了评估准确性;同时通过云计算进行分布式处理,提高了分析的效率,进而实现隧道锚安全性能的快速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727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32886.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19/12 , E01D2/04 , E01D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的钢箱梁钢桥面板,包括底板、顶板、若干腹板和若干连接板,各腹板沿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固定连接底板,各连接板分别可拆卸固定于各腹板,顶板与底板相对并固定于顶部钢槽,实现与连接板的固定,进而形成钢桥面板的框架结构,通过若干钢桥面板的顶板的对接,形成桥面结构,由于连接板和各腹板可拆卸连接,当顶板损坏时,仅需将连接板从腹板拆下,将原损坏的顶板进行更换即可,实现对原钢桥面板的直接改造,进而可从根本上解决钢桥面板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5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25943.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合理成桥状态调索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设置虚拟合拢段的边界力以及交叉段吊索和斜拉索承担的竖向荷载,并计算恒载作用下主缆传递给塔顶的荷载,构建斜拉桥调索计算模型,进行线性调索得到目标斜拉桥模型;将目标斜拉桥模型调整为非线性算法,斜拉索调整为非线性索单元后,计算变形后的塔顶坐标和主梁坐标,以变形后的桥塔和主梁坐标作为约束条件计算恒载作用下主缆传递给塔顶的荷载;在两次恒载作用下主缆传递给桥塔荷载误差小于预设误差阈值的情况下,合并悬索桥主缆线形计算模型和斜拉桥调索计算模型,得到合成模型;基于合成模型将调整合拢段的边界力。本发明能通过调索保证主缆、吊索和斜拉索合理受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8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62226.X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19/00 , E01D4/00 , E01D21/00 , E01D101/30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管横撑与哑铃形拱肋连接装置及方法,其中单管横撑与哑铃形拱肋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单管横撑和哑铃形拱肋,哑铃形拱肋包括两个圆管和两个第一腹板,两个第一腹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于两个圆管之间,并与两个圆管均相连接,包括:连接板、两个第二腹板及第一加强组件,连接板与第一腹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用于连接单管横撑,两个第二腹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腹板和连接板之间,并与连接板、第一腹板及圆管均相连接,第一加强组件与连接板、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均相连接,用于提高连接板、第一腹板及第二腹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双管连接结构以抵抗横向传力时产生的变形,造成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352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44945.8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杠杆式阻尼装置及装有杠杆式阻尼装置的斜拉桥,涉及桥梁振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杠杆式阻尼装置始终以固定设置的第二转轴为中心处于力矩平衡状态。斜拉索面内振动时,斜拉索的振动通过第一杠杆直接传递至第一阻尼装置和通过第一杠杆带动第二杠杆转动后传递至第二阻尼装置,实现面内减振效果。斜拉索面外振动时,斜拉索的振动通过面外杠杆放大后传递至第一阻尼装置,实现面外减振效果。本发明在斜拉索与杠杆式阻尼装置之间安装一个速度锁定器,实现施工阶段就可安装杠杆式阻尼装置并发挥减振作用,且无论施工中还是安装完成后本发明的杠杆式阻尼装置能保持力矩平衡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5760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22593.7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拍照的高强螺栓群终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强螺栓螺母表面标记;对初拧后的待测高强螺栓群拍照;对终拧后的待测高强螺栓群拍照;对两次拍摄获得的图像进行识别,识别并计算出高强螺栓螺杆端面圆心与圆形标记圆心的像素坐标;利用像素坐标得出各高强螺栓从初拧至终拧的转角,并判断高强螺栓终拧是否合格。本发明提出的高强螺栓终拧检测方法通过拍摄两次图像后即可运用计算机自动识别高强螺栓群中全部高强螺栓的螺母转角,并自动统计转角数据,自动生成检测结果,避免了对高强螺栓逐个进行人工读数和人工计算,大幅缩短检测时间;在标记螺母时仅需在高强螺栓螺母的表面任意位置施画一个圆点,操作简单不易出错。
-
公开(公告)号:CN1190617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92906.X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原位进行滑动体更换的支座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支座侧面布置临时支撑机构,同时,临时支撑机构上端、下端分别密贴上部构件、下部构件;S2:调节支座受力状态使得支座卸载,临时支撑机构承受上部构件荷载;S3:取出支座内部待更换的滑动体组件,更换新的滑动体组件;S4:再次调节支座受力状态使得支座承受上部构件的荷载,临时支撑机构卸载,而后拆除临时支撑机构。本发明在滑动体组件损坏时,可以无需取出整个支座便能对滑动体组件进行更换,实现原位更换,省时省力,更换中无需封闭桥梁中断交通,社会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9235229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044945.8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杠杆式阻尼装置及装有杠杆式阻尼装置的斜拉桥,涉及桥梁振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杠杆式阻尼装置始终以固定设置的第二转轴为中心处于力矩平衡状态。斜拉索面内振动时,斜拉索的振动通过第一杠杆直接传递至第一阻尼装置和通过第一杠杆带动第二杠杆转动后传递至第二阻尼装置,实现面内减振效果。斜拉索面外振动时,斜拉索的振动通过面外杠杆放大后传递至第一阻尼装置,实现面外减振效果。本发明在斜拉索与杠杆式阻尼装置之间安装一个速度锁定器,实现施工阶段就可安装杠杆式阻尼装置并发挥减振作用,且无论施工中还是安装完成后本发明的杠杆式阻尼装置能保持力矩平衡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7740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58185.1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成都云会科技有限公司 , 德阳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缆回转索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主缆回转索鞍装置通过设置弧形索鞍、预埋模块和支撑模块,弧形索鞍朝锚碇主体的两侧延伸,支撑模块的一端固定于弧形索鞍的底部,另一端连接锚碇主体,可对弧形索鞍提供支撑,预埋模块位于弧形索鞍的内侧,并与弧形索鞍之间形成混凝土浇注腔,弧形索鞍设置有弧形回转槽,弧形索鞍可通过弧形回转槽实现主缆的回转,通过以上结构,在进行索鞍装置的施工时,仅需先将预埋模块预埋于锚碇主体,再将弧形索鞍设置于预埋模块的一侧并通过支撑模块支撑,最后在弧形索鞍与预埋模块之间浇注混凝土,即可完成索鞍装置的施工,有效降低索鞍装置的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608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626203.5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宜昌长江大桥建设营运集团有限公司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桥研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1D19/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悬索桥吊索检测机器人,包括:本体结构,本体结构包括机器人框架、支承于机器人框架上的动力行走单元;动力行走单元包括四个动力行走轮,分别为两个第一动力行走轮和两个第二动力行走轮,第一动力行走轮和第二动力行走轮具有高度差,两个第一动力行走轮关于悬索桥的吊索对称设置以夹住吊索,两个第二动力行走轮关于吊索对称设置以在不同的高度夹住吊索;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吊索;驱动模块驱动本体结构的动力行走轮沿吊索行走。本申请将第一动力行走轮和第二动力行走轮设置为具有高度差,从而两个第一动力行走轮和两个第二动力行走轮为两前两后的布置方式,便于机器人检测小直径吊索,对吊索直径适应性强,覆盖吊索直径范围在45mm‑110mm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