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锚复合基础的承载力确定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78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22015.8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锚复合基础的承载力确定方法,岩石锚杆的根数不少于6根时,将桩基础外围的岩石锚杆等效为半径是岩石锚杆中心所在圆的半径的钢环,桩锚复合基础底部截面分为桩端基底受压区、钢环弹性受拉区和钢环塑性受拉区;确定桩锚复合基础底部截面的承载力计算简图,得到桩端基底受压区以及钢环塑性受拉区所对应的圆心角,进而计算桩端基底受压区合力、内力矩以及钢环塑性受拉区的合力及其对截面中心的力矩;确定钢环弹性受拉区的角度范围,并基于钢环弹性受拉区的角度范围计算钢环弹性受拉区的合力、内力矩;根据内力平衡条件,计算桩锚复合基础底部截面处的轴向压力及桩锚复合基础底部截面处的内力矩,实现桩锚复合基础的承载力计算。

    欠固结软土盾构隧道地表水平变形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48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634042.0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欠固结软土盾构隧道地表水平变形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欠固结软土地基固结确定欠固结软土地基固结引起的地表剩余水平变形最大值、最大值所在水平位置和地表剩余水平变形分布系数,进而计算地表剩余水平变形;基于盾构施工和盾构施工地层损失率,计算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短期水平变形;根据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长期水平变形最大值和最大值所在水平位置计算地表长期水平变形;利用上述地表剩余水平变形、地表短期和长期水平变形计算欠固结软土盾构隧道的地表长期水平变形。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仅针对隧道自身沉降与结构变形,缺乏对隧道周围地层的变形分析,实际工程无法应用等问题。

    用于盾构隧道的加固结构以及盾构隧道的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1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7014.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的加固结构以及加固方法,第一旋喷桩组包括多个第一旋喷桩,第一旋喷桩的部分结构位于盾构隧道上方,另一部分结构位于盾构隧道侧方;支撑桩组包括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第一支撑桩位于盾构隧道下方,第二支撑桩位于盾构隧道下方,第一支撑桩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桩。由此,通过使第一旋喷桩的部分结构位于盾构隧道上方,并使第一支撑桩、第二支撑桩均位于盾构隧道下方,能够使盾构隧道上土体和下土体的加固结合,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减少盾构隧道的工后沉降,有利于提高盾构隧道的施工质量,保障盾构隧道长期使用性能,并且,加固结构便于施工,施工难度低。

    盾构隧道试验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569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59659.5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试验装置,涉及盾构隧道技术领域。该盾构隧道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第一驱动件、盾构机组件和多个管片,模型箱包括箱本体,盾构机组件包括盾构机、第二驱动件,沿第一方向,盾构机的正投影与箱本体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管片为弧形且与隧道相适配。通过使盾构机沿第一方向的正投影与箱本体沿第一方向的正投影部分重合,可使盾构机在箱本体侧面开挖出截面为一半圆形的隧道,可减小箱本体的体积和盾构隧道试验装置占用地面的面积,可节约试验成本,并且,通过在盾构机内拼装管片,可以模拟盾构机开挖隧道时的实时拼装管片过程,以提高试验的还原度,有利于提高盾构隧道模拟开挖过程中成果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9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31776.6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包括建立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和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中,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I中;忽略沉管隧道横截面的变形,将管节视为Euler梁模型,将地基视为Pasternak地基模型,引入位移相位角模拟地震的行波效应,考虑行波作用对于管节非一致激励的影响,沉管隧道接头位于变化地层交界面,获取变化地层交界面的沉管隧道弯曲控制方程;采用抗弯弹簧和抗剪弹簧模拟接头的受弯和受剪,考虑接头对于竖向位移差、转角、弯矩和剪力的传递作用,分析接头的受力峰值变化及接头突变段影响范围,本发明能够准确接头变形和受力的响应规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