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767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01438.9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7/13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啸荷载作用下沉管隧道内力以及变形的分析方法,包括采用一阶孤立波模拟海啸,引入流体力学方法分析作用在海底面的海啸力,采用指数形式简化海啸力,并由Boit固结理论得到有海啸引起的作用在沉管隧道上的渗透压力;建立两端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模型模拟沉管隧道,忽略管节横截面的变形,管节视为Euler梁,地基视为Pasternak地基,得到地基梁模型在海啸作用下的梁变形控制方程;引入接头抗弯系数和抗剪系数来实现接头受弯和受剪的模拟,得到控制沉管隧道在接头处的连续性边界条件;获得在海啸荷载作用下的沉管隧道管节以及接头的沉降、转角、剪力和弯矩等参数。本发明为实现在灾害条件下海水‑海床‑隧道多介质体系动力响应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483934.0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沉管隧道减震与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沉管隧道体系包括基槽、生物水泥砂桩结构、固体废物混合桩结构、回填层和沉管隧道;所述基槽呈倒梯形,生物水泥砂桩结构和所述固体废物混合桩结构分别竖直地位于所述基槽边坡和底端下部;回填层设置于所述沉管隧道外侧,回填层内有生物水泥加固区,生物水泥加固区由所述沉管隧道沉放至所述基槽底端上方进行回填时,在回填施工面抽取海水且向沉管隧道外侧的底部两侧和顶部中心注射微生物菌液和混合液形成。本发明的沉管隧道体系,能够显著减小地震波引发的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降低沉管隧道内力与变形;同时采用固体废物原料和微生物固化土壤技术具有环保、可持续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029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31776.6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包括建立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和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中,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I中;忽略沉管隧道横截面的变形,将管节视为Euler梁模型,将地基视为Pasternak地基模型,引入位移相位角模拟地震的行波效应,考虑行波作用对于管节非一致激励的影响,沉管隧道接头位于变化地层交界面,获取变化地层交界面的沉管隧道弯曲控制方程;采用抗弯弹簧和抗剪弹簧模拟接头的受弯和受剪,考虑接头对于竖向位移差、转角、弯矩和剪力的传递作用,分析接头的受力峰值变化及接头突变段影响范围,本发明能够准确接头变形和受力的响应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58823.5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基槽边坡清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和清淤方法,上述清淤系统包括:输水管道,沿基槽边坡向外延伸铺设,输水管道的进水口与送水泵连通;隔板,沿输水管道间隔铺设于输水管道上,相邻隔板间安装有吸水泵,吸水泵的进水口与输水管道连通;输泥管道,沿隔板铺设于隔板上,输泥管道的出泥口通过滤泥袋与吸泥泵连通,输泥管道上铺设有滤布,吸水泵的出水口与输泥管道连通;以及隔墙,沿输泥管道间隔安装于输泥管道上,隔墙的一侧侧壁上安装有淤泥漏网,滤布的底部延伸并安装于淤泥漏网的底部。本发明中通过组成输水冲刷系统,以清理输泥通道的同时为输送淤泥提供助力,以有效清理淤积于基槽中的淤泥,改善沉管隧道基槽回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7163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11500.0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沉管隧道管节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海床进行放坡开挖形成基槽;在基槽底部施工高压旋喷桩,并在基槽的底部吊放沉管;其中,至少部分数量的高压旋喷桩支撑于沉管的底部;在基槽的底部施工刚性桩,使刚性桩支撑于沉管的相对两侧壁;对基槽内进行回填压实,完成沉管的施工。刚性桩打入沉管的相对两侧,保护沉管不受倾覆破坏,可以使刚性桩周围的地基土处于横向挤压中,与高压旋喷桩共同对地基起到挤密的作用;同时,刚性桩以及高压旋喷桩均有对地基土的置换作用,与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协同受力,具有成本低、施工便捷、承载力较高、抗震性能较好,抗浮能力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沉管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09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96558.4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E02D29/073 , E02D31/08 , E02D31/00 , E02D27/46 , E02D23/00 , E02D5/30 , E02D5/58 , E02D5/46 , E02D2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下穿防波堤的沉管隧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加固体系包括:第一基槽、第二基槽、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地下连续墙基础、高压旋喷桩、垫层、沉管隧道、钢壳钢筋混凝土传力体系、防波堤基础、防波堤加固层以及复修防波堤,沉管隧道设置在垫层之上,防波堤基础设置在钢壳钢筋混凝土传力体系顶端上部,防波堤加固层设置在复修防波堤侧面,防波堤加固层以及复修防波堤设置在防波堤基础之上。由此,本发明在不破坏原有防波堤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减小上部防波堤荷载及外部附加荷载对于沉管隧道的影响,减少不均匀上覆荷载引发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降低沉管隧道内力与变形,具有保护沉管隧道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40821.7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以及海底沉管隧道的建造方法,涉及沉管隧道领域,橡胶带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套设于第一管节外侧,第二部分套设于第二管节外侧;第一加强板套设于第一部分外侧,第二加强板套设于第二部分外侧,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由此,通过使橡胶带套设于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外侧,并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均套设于橡胶带外侧,且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间隔,不仅能够对海底沉管隧道进行防水加固,还能够为管节间的轴向拉伸和相对变形提供缓冲介质,降低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发生轴向变形和弯曲、扭曲变形的概率,提高了海底沉管隧道的防水性能,有利于提高海底沉管隧道的使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47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81956.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E02D29/063 , E02D27/52 , E02D31/08 , E02D31/00 , E02D3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海底沉管隧道砂土地基抗液化加固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减震排水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加固体系包括碎石泡沫桩、碎石泡沫板和碎石泡沫墙,多个碎石泡沫桩呈阵列式埋置于沉管隧道下方的海底砂土地基中,碎石泡沫板覆盖于基槽底部且设置于沉管隧道与碎石泡沫桩之间,两个碎石泡沫墙竖直埋置于海底砂土地基中且分别位于碎石泡沫桩阵列的两侧;沉管隧道与同侧的碎石泡沫墙之间连接有拉结件,沉管隧道的两侧填充有减震回填层,减震回填层和沉管隧道的上方填充有块石回填层。本申请具有施工简便快捷、承载力高、抗砂土液化能力强以及抗震能力强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28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58872.9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沉管隧道引流抗浮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上述加固系统包括若干透水层,阵列式的埋设于海底沉管隧道下方的砂土地基中,用于在横向方向上形成排水通道;若干透水柱,分布于上、下相邻的透水层之间,用于在竖向方向上将相邻透水层进行透水导通;以及若干排水桩,沿海底沉管隧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式的分布于海底沉管隧道两侧,用于将透水层与沉管隧道外围的回填层进行透水导通,位于同一竖向面上的若干透水层的两端对应与与左、右相邻的排水桩相连,排水桩的顶部与回填层相连。本发明中利用透水层、透水柱和排水桩组成砂土液化地基的排水结构,以改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砂土地基的横向排水不畅通,以及竖向排水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58362.8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管隧道下卧砂土桩间排水横梁和排水加固墙抗浮加固体系。该加固体系包括碎石桩、桩间排水横梁、排水钢筋混凝土加固墙、碎石垫层、回填层和沉管隧道;所述碎石桩竖向由挤密法阵列于可液化砂土地基中;碎石桩开有通孔,其中安装有焊接套筒;排水钢筋混凝土加固墙立于碎石桩阵列的相对的两侧,预留有孔位并安装有焊接套筒;所述桩间排水横梁穿过碎石桩的焊接套筒,两端连接到排水钢筋混凝土加固墙的焊接套筒,焊接固定;所述碎石垫层设置于碎石桩阵列至上;所述沉管隧道设置于碎石垫层上,两侧填有回填层。本发明施工简便、工期短、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海底沉管隧道下卧可液化砂土场地复合地基抗浮加固体系及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