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61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33366.6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预测的LIBSVM建模方法。铅酸蓄电池的内阻会随其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大,从而使其容量下降并而导致循环使用寿命减小。因此,对其使用寿命的准确评估将有助于提高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持续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由此,本发明在研究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利用LIBSVM支持向量机基于蓄电池健康状态、端电压和电池剩余容量的样本测量数据,建立反映电池剩余容量与健康状态、端电压两个状态变量的非线性映射建模方法。建模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44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300518.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半导体粉料摩擦催化的二氧化碳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中,加入具有摩擦催化性能的半导体粉料和有机摩擦材料,使半导体粉料和有机摩擦材料相互摩擦,将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和甲烷。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将机械能用于二氧化碳的还原上,在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加入具有摩擦催化性能的半导体粉料,然后加入一些有机材料,例如加入较多的具有特氟龙表面(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涂层)的磁子进行磁力搅拌,通过氧化物半导体粉料与特氟龙(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涂层)之间的摩擦即可以使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高效地被还原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为二氧化碳的还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909736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10140.1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70 , C12N15/10 , A61K48/00 , A61K31/708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生长的生物重组型miR34a-5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将人类来源的tRNA作为运载骨架,从其碱基序列中的反密码子处,通过插入可表达成熟miR34a-5p的碱基序列,再通过质粒将该合成结构转运到普通的E.coli体内,经过12h左右的孵育,对目的miRNA进行分离、纯化和脱盐处理,便可获得能直接使用的重组型miRNA。在保证高产率、高纯度的前提下,由于其从始至终的制备过程均是以自然界生物体为媒介,极高保真度的还原了天然miR34a-5p在细胞内原本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相对于人工化学合成的miRNA类似物而言,更加安全、稳定和天然。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39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1431424.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粉料摩擦催化的磁力转盘,能够产生大面积的摩擦接触面,促使大量半导体粉料高效地进行摩擦催化。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半导体粉料摩擦催化的磁力转盘,能够对反应容器中的半导体粉料进行摩擦产生催化效应,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盘,底面为圆盘状,采用能与半导体粉料进行摩擦产生催化效应的摩擦材料制成,并且底面积与反应容器的底面积相匹配;磁力构件,设置在摩擦盘上,能够在外部磁力搅拌机作用下带动摩擦盘进行旋转;以及连接层,将磁力构件与摩擦盘固定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431424.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导体粉料摩擦催化的磁力转盘,能够产生大面积的摩擦接触面,促使大量半导体粉料高效地进行摩擦催化。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半导体粉料摩擦催化的磁力转盘,能够对反应容器中的半导体粉料进行摩擦产生催化效应,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盘,底面为圆盘状,采用能与半导体粉料进行摩擦产生催化效应的摩擦材料制成,并且底面积与反应容器的底面积相匹配;磁力构件,设置在摩擦盘上,能够在外部磁力搅拌机作用下带动摩擦盘进行旋转;以及连接层,将磁力构件与摩擦盘固定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09097363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811010140.1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70 , C12N15/10 , A61K48/00 , A61K31/708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生长的生物重组型miR34a‑5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将人类来源的tRNA作为运载骨架,从其碱基序列中的反密码子处,通过插入可表达成熟miR34a‑5p的碱基序列,再通过质粒将该合成结构转运到普通的E.coli体内,经过12h左右的孵育,对目的miRNA进行分离、纯化和脱盐处理,便可获得能直接使用的重组型miRNA。在保证高产率、高纯度的前提下,由于其从始至终的制备过程均是以自然界生物体为媒介,极高保真度的还原了天然miR34a‑5p在细胞内原本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相对于人工化学合成的miRNA类似物而言,更加安全、稳定和天然。
-
公开(公告)号:CN105552560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510926287.5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1Q5/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HF‑UHF波段宽频带全向接收天线,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包括第一圆台形振子、第二圆锥形振子及若干个连接杆,第二结构包括第二圆台形振子、第一圆锥形振子及若干个连接杆,第一圆台形振子通过连接杆与第二圆锥形振子连接,第二圆台形振子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圆锥形振子连接,第一圆锥形振子和第二圆锥形振子按照锥尖相对的方式共轴布置;第一圆台形振子和第一圆锥形振子位于天线馈电点的同一侧,第二圆锥形振子和第二圆台形振子位于天线馈电点的另一侧。相对传统的双锥天线,本发明工作频带更宽,驻波比小于2.3的阻抗带宽超过四个倍频程且具有水平面全向的方向图,同时天线体积更小,方便携带。
-
公开(公告)号:CN112487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41092.9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6F16/31 , G06F16/34 , G06F40/211 , G06F40/268 , G06F40/2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极简摘要策略的科技文本问题方法抽取的方法,包括获取科技文档数据集;对非结构化文本进行预处理,获取训练语料标签;利用BERT预训练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文本进行向量化表征;采用Transformer模型搭建seq2seq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作为编码器、解码器,生成限定内容与样式的极简摘要;应用词性分析和句法分析算法抽取所生成极简摘要中的问题方法词。该方法包括数据爬取、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科技文本自动化处理,并从中抽取出具有对应关系的问题词与方法词。
-
公开(公告)号:CN109850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71195.6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半导体粉料摩擦催化的污染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含有拟治理污染物的溶液中,加入具有摩擦催化性能的半导体粉料,并加入摩擦介质;然后,通过摇动或者搅拌让摩擦介质与半导体粉料之间进行相互摩擦,使得半导体粉料产生催化效应,促使溶液中的污染物降解。本方法利用半导体粉料的摩擦催化效应,通过摩擦使半导体获得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的激发,进而使溶液中的污染物产生降解,过程中不需要光的辐照,有效克服了光催化材料进行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点,可以在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污染物的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44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10156.2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70 , C12N15/10 , A61K48/00 , A61K31/708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生长的生物重组型miR124‑3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将人类来源的tRNA作为运载骨架,从其碱基序列中的反密码子处,插入可表达成熟miR124‑3p的碱基序列,再通过质粒将该合成结构转运到普通的E.coli体内,经过12h左右的孵育,对目的重组型miRNA进行分离、纯化和脱盐处理,便可获得能直接使用的重组型miRNA。在保证高产率、高纯度的前提下,由于其从始至终的制备过程均是以自然界生物体为媒介,极高保真度的还原了天然miR124‑3p在细胞内原本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相对于人工化学合成的miRNA类似物而言,更加安全、稳定和天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