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入口匝道联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383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809931.9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入口匝道联动控制方法,首先,收集交通流特征历史数据,预处理后进行数图转换;其次,输入图像数据,建立并训练交通流特征值的预测模型;第三,收集实时交通流特征数据,预处理后数图转换输入模型,输出短时变化趋势预测图,并利用图数转换将预测趋势图转为文本数据;第四,转换后的文本数据,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道路交通特征值进行短时预测,对汇入主线的车流量提前进行联动控制;最后,使用VB+VISSIM程序进行ALINEA算法的仿真评价与分析,并发布路况信息。本发明控制方法,数据预处理后分别进行数图转换,数图转换可提取二维图像更多细节特征,降低模型训练和预测时间,提高预测精度与实时信息处理速度。

    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入口匝道联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38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09931.9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模型的入口匝道联动控制方法,首先,收集交通流特征历史数据,预处理后进行数图转换;其次,输入图像数据,建立并训练交通流特征值的预测模型;第三,收集实时交通流特征数据,预处理后数图转换输入模型,输出短时变化趋势预测图,并利用图数转换将预测趋势图转为文本数据;第四,转换后的文本数据,利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对道路交通特征值进行短时预测,对汇入主线的车流量提前进行联动控制;最后,使用VB+VISSIM程序进行ALINEA算法的仿真评价与分析,并发布路况信息。本发明控制方法,数据预处理后分别进行数图转换,数图转换可提取二维图像更多细节特征,降低模型训练和预测时间,提高预测精度与实时信息处理速度。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短时剩余车位数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310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810616.8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短时剩余车位数量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短时剩余停车位数量预测模型和下一时段的剩余停车位数量预测两部分,首先,建立样本数据集,利用图像训练卷积神经网络,获得短时剩余停车位数量预测模型;其次,将预测场景下的当前时段二维时间序列图导入模型,即可预测下一时间段停车位剩余数量变化趋势。此外,将趋势图进行数图转化,即可以获得下一时间段剩余停车位数量。相比于其他深度、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需要训练的参数更少,且其特殊的空间结构能够利用输入的文本数字化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二维图像形式进行特征提取、学习与预测。通过对比分析,模型鲁棒性更好,预测结果精确度更高。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短时剩余车位数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310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810616.8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短时剩余车位数量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短时剩余停车位数量预测模型和下一时段的剩余停车位数量预测两部分,首先,建立样本数据集,利用图像训练卷积神经网络,获得短时剩余停车位数量预测模型;其次,将预测场景下的当前时段二维时间序列图导入模型,即可预测下一时间段停车位剩余数量变化趋势。此外,将趋势图进行数图转化,即可以获得下一时间段剩余停车位数量。相比于其他深度、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需要训练的参数更少,且其特殊的空间结构能够利用输入的文本数字化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二维图像形式进行特征提取、学习与预测。通过对比分析,模型鲁棒性更好,预测结果精确度更高。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新型智能光电轮廓标

    公开(公告)号:CN208701530U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20823386.X

    申请日:2018-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公路的新型智能光电轮廓标,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央处理模块和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定位模块、通信模块、供电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壳体上设有一组灯孔,壳体的外表面覆盖3M工程级反光膜,该光电轮廓标通过通信模块与远程终端连接。这种光电轮廓标成本低、结构简单、能对高速公路事故上游路段车辆进行事故报警和事故路段交通诱导,能够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