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分支线缆自动布线的路径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074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0312742.1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分支线缆自动布线的路径搜索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算法效率不高、路径不平滑、分支点难以确认等问题;其规划步骤为:生成障碍物表面附近以及布线空间壁面的采样点,在无相图中采用Dijksra算法求解线缆主干节点,并采用多区域冗余点剔除策略和节点补足策略优化节点;然后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分支节点的位置;最终,更新无相图,以搜索线缆主干路径中节点的方式搜索出线缆分支路径中的节点,并采用B样条曲线完成路径拟合。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了算法的搜索效率,避免了线缆与障碍物之间发生干涉现象,完成分支线缆路径的搜索并避免了线缆的悬空现象。

    一种纳米薄膜与微通道相结合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4432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0223083.9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薄膜与微通道相结合的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冷凝器和泵;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竖直且等距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冷凝器通过输送管连通所述微通道的上端,所述泵处于所述输送管上;在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微通道的上方设有芯片;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微通道的下方设有疏水性纳米薄膜;所述冷凝器通过冷凝管连通所述疏水性纳米薄膜下端的蒸汽出口并回收冷凝冷却液气体以供循环使用。该装置使工作流体在多孔纳米薄膜产生的毛细压力驱动下进入到多孔疏水性薄膜,同时结合单相冷却,即将多孔疏水性薄膜技术使用于微通道中,更好地改善了蒸发制冷技术的制冷效果。

    一种基于混合水滴算法的线缆布线路径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113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35041.8

    申请日:2017-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混合水滴算法的线缆路径自动规划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算法效率不高、路径不平滑等问题。其规划步骤为:对线缆布线环境进行建模;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智能水滴算法中的参数,给水滴的移动提供导向;改进水滴算法中水滴的移动方式,并进行路径寻优;根据优化结果输出线缆路径;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了算法的搜索效率,避免了线缆与障碍物之间发生干涉现象,并减少了布线所需线缆的长。

    一种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和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0780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710112071.4

    申请日:2017-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和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储液箱和蒸发冷却冷水机组,所述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储液箱内的除湿液通过除湿循环管路分别对所述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上进风口的进风和出风口的出风进行除湿,同时所述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内的冷水通过冷却循环管路对所述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且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的回路中换热后升温的冷水与所述除湿循环管路的回路中浓缩后的除湿液再次换热降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空调系统中湿控环路和温控环路分别独立控制又相互影响,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具有实用性强、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等优点。

    一种纳米薄膜与微通道相结合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4432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23083.9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薄膜与微通道相结合的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冷凝器和泵;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竖直且等距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冷凝器通过输送管连通所述微通道的上端,所述泵处于所述输送管上;在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微通道的上方设有芯片;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微通道的下方设有疏水性纳米薄膜;所述冷凝器通过冷凝管连通所述疏水性纳米薄膜下端的蒸汽出口并回收冷凝冷却液气体以供循环使用。该装置使工作流体在多孔纳米薄膜产生的毛细压力驱动下进入到多孔疏水性薄膜,同时结合单相冷却,即将多孔疏水性薄膜技术使用于微通道中,更好地改善了蒸发制冷技术的制冷效果。

    一种基于混合水滴算法的线缆布线路径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113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035041.8

    申请日:2017-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混合水滴算法的线缆路径自动规划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算法效率不高、路径不平滑等问题。其规划步骤为:对线缆布线环境进行建模;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智能水滴算法中的参数,给水滴的移动提供导向;改进水滴算法中水滴的移动方式,并进行路径寻优;根据优化结果输出线缆路径;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了算法的搜索效率,避免了线缆与障碍物之间发生干涉现象,并减少了布线所需线缆的长。

    一种面向分支线缆自动布线的路径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074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12742.1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分支线缆自动布线的路径搜索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算法效率不高、路径不平滑、分支点难以确认等问题;其规划步骤为:生成障碍物表面附近以及布线空间壁面的采样点,在无相图中采用Dijksra算法求解线缆主干节点,并采用多区域冗余点剔除策略和节点补足策略优化节点;然后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分支节点的位置;最终,更新无相图,以搜索线缆主干路径中节点的方式搜索出线缆分支路径中的节点,并采用B样条曲线完成路径拟合。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升了算法的搜索效率,避免了线缆与障碍物之间发生干涉现象,完成分支线缆路径的搜索并避免了线缆的悬空现象。

    一种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和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07809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12071.4

    申请日:2017-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液体除湿和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储液箱和蒸发冷却冷水机组,所述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储液箱内的除湿液通过除湿循环管路分别对所述蒸发冷却新风机组上进风口的进风和出风口的出风进行除湿,同时所述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内的冷水通过冷却循环管路对所述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且所述冷却循环管路的回路中换热后升温的冷水与所述除湿循环管路的回路中浓缩后的除湿液再次换热降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空调系统中湿控环路和温控环路分别独立控制又相互影响,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具有实用性强、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等优点。

    一种纳米薄膜与微通道相结合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936814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20367611.3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纳米薄膜与微通道相结合的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冷凝器和泵;所述壳体内的中间位置竖直且等距设有多条微通道,所述冷凝器通过输送管连通所述微通道的上端,所述泵处于所述输送管上;在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微通道的上方设有芯片;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微通道的下方设有疏水性纳米薄膜;所述冷凝器通过冷凝管连通所述疏水性纳米薄膜下端的蒸汽出口并回收冷凝冷却液气体以供循环使用。该装置使工作流体在多孔纳米薄膜产生的毛细压力驱动下进入到多孔疏水性薄膜,同时结合单相冷却,即将多孔疏水性薄膜技术使用于微通道中,更好地改善了蒸发制冷技术的制冷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体化平板脉动热管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066530U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20863933.3

    申请日:2015-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平板脉动热管,包括平板热管本体部分、外接于平板热管本体部分的两个充液口和处于平板热管本体部分内的工质流动腔,所述工质流动腔包括上下两层,并且上下两层所述工质流动腔相互错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下错位的工质流动腔增大了单位长度上的槽道数目,有助于强化平板式脉动热管的散热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