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98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57571.7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D01F9/22 , D01F1/10 , D01F1/09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4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径碳纤维材料、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SiO2纳米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孔洞结构的模板,分散于纺丝液中进行纺丝,得到纳米纤维,将所述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和煅烧处理,得到包覆SiO2的碳纤维,再采用碱溶液刻蚀处理,得到了孔隙规则且均匀的多孔径碳纤维材料。通过控制SiO2纳米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控制碳纤维的孔隙密度和孔隙大小,与单一孔径的纳米碳纤维相比,本发明的多孔径碳纤维的分级孔隙具有更高的电子导电性,介孔提供快速高效的电子传输通道,大孔增加比表面积,使钠离子稳定地吸附脱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94447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499186.4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oS2/Fe2O3异质结构@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使用水热法制得了二硫化钼纳米花,然后将二硫化钼纳米花分散到含有铁离子的静电纺丝有机溶液中并进行纺丝,接着利用退火处理的方法得到MoS2/Fe2O3异质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单一组分相比,MoS2/Fe2O3复合异质结构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其电化学性能,碳纳米纤维宿主一方面可以增强导电性,另一方面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复合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高倍率性能的、能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的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制备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1420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22291.X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 D01F1/10 , D01F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金属硫化物@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使用静电纺丝的多孔碳纤维封装双金属离子,经过退火和硫化处理得到双金属硫化物@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多孔结构能够缓冲金属硫化物与钠离子反应引起的体积变化,碳纤维的强导电性为电子的转移提供了有效传输路径,双金属硫化物的协同作用显著的提升了电化学性能,从而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超强的循环稳定性;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高导电率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74244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1811537870.7
申请日:2018-12-1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8 , H01M10/0562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将锂、铝或铟的氯化物以及锆或铪的氯氧盐与氢氧化物混合均匀,在室温下发生固相反应获得纳米级前驱体,利用前驱体中原位生成的金属盐作为熔剂,在高温加热下熔融并且作为反应介质,最终制备了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材料Li1+xAxB2‑x(PO4)3(其中,A=Al,In;B=Zr,Hf)。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在室温下的电导率达到10‑3 S/cm量级。相对于常用的制备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材料所用的高温固相法法、溶胶凝胶法等,本发明具有易操作、反应时间短、过程实用、安全性好、成本低、材料纯度高、分散性好、成分均一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6013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03548.X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催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光催化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TiO2层、Cu3N层和第二TiO2层。所述光催化剂薄膜用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时的降解率可达99.2%;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光催化剂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薄膜Cu3N层的组分,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且方法简单,制作成本低,原料无毒,利用率高,便于控制各层的结构及性能,生产流程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34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61654.9
申请日:2018-12-0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 B82Y3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B82Y30/00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的Argyrodite型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将卤化物、硫化物或者硒化物在低球磨转速下混合均匀,然后在特定的温度下发生固相反应获得单相的Argyrodite型固态电解质Li6PCh5X(其中,Ch为S或者Se,X为Cl、Br或I)。然后将其在较高转速下进行球磨得到纳米级的电解质。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在室温下的电导率达到10‑3 S/cm量级。相对于常用的制备Argyrodite型固态电解质Li6PCh5X的高能长时间球磨外加高温退火法,本发明具有样品结晶性好、颗粒分散性好、均一性好,纯度高、易操作、反应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所得的电解质产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67352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61219.4
申请日:2014-07-2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Mn:TiO2/Nb:SrTiO3/金属异质结的制备及电场调控磁性的方法。将Nb:SrTiO3衬底清洗后,在氧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生长,在Nb:SrTiO3衬底的上下表面利用掩膜板分别溅射金属薄膜或其他化合物薄膜以作为上下电极。金属/Mn:TiO2/Nb:SrTiO3/金属异质结未施加偏压时,通过SQUID测量其磁性质;当对金属/Mn:TiO2/Nb:SrTiO3/金属异质结施加一反向偏压使其处于低阻态后,SQUID测试其磁性质;当对异质结施加一偏压使其处于高阻态后,SQUID测试其磁性质;能综合分析这一电场诱导与控制的铁磁性的物理实质。本发明是基于调控氧空位浓度实现金属/Mn:TiO2/Nb:SrTiO3/金属异质结电场控制磁性的方法,对下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6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1091.6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50/403 , H01M50/409 , H01M50/431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隔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Ce@C@PPy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A‑MOF材料为主体,通过高温炭化得到A@C材料,A选自Fe或Co,然后将A@C材料与Ce复合,生成ACe@C材料,ACe@C材料为ZIF衍生的三维A、Ce共掺杂碳纳米框架,再通过冰浴搅拌的方法在ACe@C材料表面包裹一层聚吡咯,制得ACe@C@PPy复合材料。ACe@C@PPy复合材料自身的多孔结构有利于Li+传输和电解质扩散,A‑Ce双原子掺杂的协同作用促进多硫化物转化,包裹的聚吡咯增强导电性,其界面材料具有亲锂特性,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并用于修饰高性能锂硫电池隔膜。
-
公开(公告)号:CN115925350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710555.X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抗疲劳荷载钢混连接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水泥30~50份、河沙30~40份、硅灰20~30份、超细掺合料15~30份、高强纤维1~5份、增韧纤维1~5份、烷基酚甲醛树脂环氧烷加成物1~5份、氯离子吸附剂0.05‑0.1份、早强剂0.5~3份、复合膨胀剂5~10份、缓凝剂0.5~3份、缓蚀剂0.5~1份、萘磺酸系减水剂0.05~1份、水10‑15份。获得了高强抗疲劳荷载钢混连接灌浆材料,可以满足要求高的施工应用,而不需要用到高成本的进口
-
公开(公告)号:CN114975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10110.1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葡萄糖介孔碳球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硫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制备葡萄糖碳球、制备葡萄糖介孔碳球以及制备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首先将葡萄糖水热碳化形成葡萄糖碳球,接着采用化学活化法用ZnCl2对葡萄糖碳球进行刻蚀,合成葡萄糖介孔碳球,用融熔扩散法将葡萄糖介孔碳球与硫复合形成锂硫电池的正极导电骨架,具有有效阻隔、吸附多硫化物、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和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效果,得到的硫/葡萄糖介孔碳球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卓越的长循环稳定性和杰出的倍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