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变流器的水冷系统、方法、控制器及牵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0077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01310.5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变流器的水冷系统、方法、控制器及牵引系统,该系统包括:水泵,用于为所述水冷系统提供冷却液体;第一水冷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牵引变流器的整流模块,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利用所述水泵提供的冷却液体对所述牵引变流器的整流模块进行冷却;第二水冷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牵引变流器的逆变模块,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利用所述水泵提供的冷却液体对所述牵引变流器的逆变模块进行冷却;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水冷散热器、所述第二水冷散热器流出的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能够有效控制列车牵引变流器的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的温度波动范围,避免温度波动范围较大而影响模块寿命。

    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009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162836.1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包括通过冷却管路互相连接的散热装置和冷凝器、冷媒释放阀门和处理单元。冷媒释放阀门布置在冷却管路上,处理单元与散热装置、冷凝器和冷媒释放阀门电性连接。冷却管路内有流动的冷媒,处理单元控制散热装置出口处的干度小于预设值从而确保位于散热装置出口与冷凝器入口之间的冷却管路内的冷媒处于汽液两相态且汽态的质量分数低于预设比例。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实现散热降温和灭火,可以均匀设置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极大程度上减小散热和灭火盲区。并且,不会造成电气电子器件或其他物品的损坏,灭火所需要的冷媒量相比于水雾或惰性气体等形式要小得多。

    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009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62836.1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包括通过冷却管路互相连接的散热装置和冷凝器、冷媒释放阀门和处理单元。冷媒释放阀门布置在冷却管路上,处理单元与散热装置、冷凝器和冷媒释放阀门电性连接。冷却管路内有流动的冷媒,处理单元控制散热装置出口处的干度小于预设值从而确保位于散热装置出口与冷凝器入口之间的冷却管路内的冷媒处于汽液两相态且汽态的质量分数低于预设比例。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自动控制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实现散热降温和灭火,可以均匀设置冷媒释放阀门释放冷媒,极大程度上减小散热和灭火盲区。并且,不会造成电气电子器件或其他物品的损坏,灭火所需要的冷媒量相比于水雾或惰性气体等形式要小得多。

    一种冷却系统的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57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095322.8

    申请日:2019-1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用变流器冷却系统的维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系统的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一种冷却系统,以及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故障预警方法包括:获得热交换器的实测进水口温度和实测出水口温度、以及实测进风口温度和实测出风口温度;基于热交换器的实测进水口温度和实测进风口温度、以及冷却液流量标称值和冷空气流量标称值,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预测模型确定热交换器的目标出水口温度和目标出风口温度;以及响应于实测出水口温度与目标出水口温度的温差达到第一阈值而实测出风口温度与目标出风口温度的温差未达到第二阈值,输出换热器故障预警。本发明能够快速、精准地定位出冷却系统的具体故障部件,以便于及时地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

    一种一体化电驱系统及其集成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4878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62720.X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电驱系统的集成冷却装置,其包括:驱动电机;集成设备,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相对两侧;散热器,其设置在所述集成设备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其中,所述集成冷却装置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驱动电机、集成设备和散热器同时被冷却。本发明通过利用驱动电机动力,驱动冷却风扇,作为驱动装置的冷却风来源,并通过合理设计控制器/逆变器等集成装备的冷却方案,实现一体化装置的整体冷却。本发明能够高效实现一体化电驱装置的冷却,该方案无需额外增加冷却部件,机构紧凑,有利于电驱装置集成化程度和功率密度进一步提升。

    一种泵驱两相冷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9200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163992.1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泵驱两相冷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其中该系统的储液罐上设有加热装置,储液罐的汽相区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储液罐的液相区与循环泵的入口连接。蒸发器分别与循环泵的出口和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连接。循环泵分别与储液罐和蒸发器之间以及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均设有温度测量装置、压力测量装置和控制阀门,循环泵与蒸发器之间互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流量测量装置。储液罐的气相区设有压力测量装置,储液罐内设有液位测量装置。处理单元分别与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测量装置和控制阀门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够简化系统控制方法,提高被冷却设备和泵以及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泵驱相变冷却负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20342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1163250.9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压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泵驱相变冷却负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泵驱相变的冷却性能较差,系统内模块集成度不高,无法实现负载损耗的分级利用的问题;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冷却装置、供液装置、负载装置和回汽装置;先由冷却装置将过冷液态工质输出给供液装置,再由供液装置将过冷液态工质分流输出给负载装置,负载装置将所述过冷液态工质相变为气液两相工质,实现对负载装置的冷却,再通过回汽装置返回气液两相工质到冷却装置,进行冷凝并进入下一次循坏,实现了对负载的高效循环冷却;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模块阵列拓展性能以及泵驱相变冷却性能。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泵驱相变冷却负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20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63250.9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压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泵驱相变冷却负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泵驱相变的冷却性能较差,系统内模块集成度不高,无法实现负载损耗的分级利用的问题;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冷却装置、供液装置、负载装置和回汽装置;先由冷却装置将过冷液态工质输出给供液装置,再由供液装置将过冷液态工质分流输出给负载装置,负载装置将所述过冷液态工质相变为气液两相工质,实现对负载装置的冷却,再通过回汽装置返回气液两相工质到冷却装置,进行冷凝并进入下一次循坏,实现了对负载的高效循环冷却;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模块阵列拓展性能以及泵驱相变冷却性能。

    一体化电机
    9.
    发明公开
    一体化电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8422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49442.3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体化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电驱模块和冷凝器,其中,电驱模块布置在电机本体的其中一侧,冷凝器布置在电机本体的上方,电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道,电驱模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端均分别与冷凝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形成封闭的回路用于冷媒循环。本发明的一体化电机,散热系统与一体化电机本机集成,电机本体及其电驱模块集成在一块,共用一套散热系统,在电机定子与蒙皮之间及电驱模块冷板内部流道内充注有饱和太冷媒,采用无泵驱相变技术,利用走行风冷散热,结构更紧凑,无外部连接管路,重量轻,单位重量散热效率更高。

    用于多支路流量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02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23351.5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多支路流量测试的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快速接插部件、连接管和流量测量装置,其中,快速接插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流量测量装置布置在连接管上。本申请装置简便,易于安装测试,并配合通过总路进出口压力值的修正算法得到支路的真实流量,避免了因接入该流量测试装置而造成的支路流阻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的流量测试误差,实现无需在多支路冷却系统的支路上设计安装流量计也可通过试验得知在运行过程中的各支路的真实流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