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09923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10258460.5
申请日:2012-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06 , B32B33/00 , B32B2038/0092 , B32B2309/105 , B32B2605/08 , B44C5/04 , B44F1/04 , B60R13/02 , Y10T428/24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饰膜构造体(10)。其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1)、由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无彩色层(2)以及以填埋在无彩色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3)。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满足Ra在2μm以下且Rmax在4μm以下或者Sm在50μm以上。无彩色层(2)的明度L*为0~80。从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看去时,各点的面积为10-3~105μm2且多个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1~80%。金属光泽层(3)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这样就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
-
公开(公告)号:CN102910022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260747.1
申请日:2012-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18 , B32B15/08 , B32B27/06 , B32B33/00 , B32B2038/0092 , B32B2309/105 , B32B2605/08 , B44C3/02 , B44C5/04 , B44F1/04 , Y10T428/24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饰膜构造体(10)。其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1)、由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2)以及以填埋在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3)。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满足Ra在2μm以下且Rmax在4μm以下或者Sm在50μm以上。金属光泽层(3)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从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看去时,各点的面积为10-3~105μm2且多个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99%。无彩色层(3)的明度L*为0~80。这样就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
-
公开(公告)号:CN102910022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210260747.1
申请日:2012-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18 , B32B15/08 , B32B27/06 , B32B33/00 , B32B2038/0092 , B32B2309/105 , B32B2605/08 , B44C3/02 , B44C5/04 , B44F1/04 , Y10T428/24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饰膜构造体(10)。其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1)、由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金属光泽层(2)以及以填埋在金属光泽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无彩色层(3)。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满足Ra在2μm以下且Rmax在4μm以下或者Sm在50μm以上。金属光泽层(3)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从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看去时,各点的面积为10-3~105μm2且多个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20~99%。无彩色层(3)的明度L*为0~80。这样就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
-
公开(公告)号:CN102909923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258460.5
申请日:2012-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06 , B32B33/00 , B32B2038/0092 , B32B2309/105 , B32B2605/08 , B44C5/04 , B44F1/04 , B60R13/02 , Y10T428/24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饰膜构造体(10)。其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1)、由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多个点构成的无彩色层(2)以及以填埋在无彩色层(2)的点与点之间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层(1)的背面一侧的金属光泽层(3)。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的表面粗糙度满足Ra在2μm以下且Rmax在4μm以下或者Sm在50μm以上。无彩色层(2)的明度L*为0~80。从表面层(1)的表面一侧看去时,各点的面积为10-3~105μm2且多个点在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为1~80%。金属光泽层(3)的刺激值Y45°在10000以上。这样就易于实现光泽不过强、具有暗淡发光质感的金属抛光面风格的外观。
-
公开(公告)号:CN11643801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80076266.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叠层涂膜,包括光亮性层和着色层,该光亮性层含有光亮材料和黑色系着色材料且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被涂物的表面上,该着色层层叠在该光亮性层上,含有红色系着色材料且具有透光性,所述着色层的用绝对值表示的光谱透过率曲线在620nm处的切线斜率为0.02nm-1以上且0.06nm-1以下,所述光谱透过率是用在去掉所述着色层而使所述光亮性层的表面露出的状态下以光的入射角为45゜且受光角为15゜测得的光谱反射率除在所述光亮性层上层叠了所述着色层的状态下以光的入射角为45゜且受光角为15゜测得的光谱反射率而得到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721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80076241.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Abstract: 一种叠层涂膜,包括光亮性层和着色层,该光亮性层含有光亮材料且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在被涂物的表面上,该着色层层叠在该光亮性层上,含有红色系着色材料且具有透光性,就所述光亮性层而言,在将光的入射角(自光亮性层的表面的垂线的角度)设为45゜且受光角(从镜面反射方向朝向光源侧的倾斜角)θ下测得的反射光的明度指数L*值设为L*(θ)时,在45°≤θ≤80°以及100°≤θ≤110°时的L*(θ)为10以下,在将所述光亮材料投影到所述光亮性层的底面上时,所述光亮材料的投影面积占该底面的比例为每单位面积3%以上且7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933317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24511.1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层叠涂敷薄膜结构,其具有将特定颜色着色到被涂敷对象的层叠涂敷薄膜,所述层叠涂敷薄膜具有:第一层,布置在所述被涂敷对象的近侧,并且包含平均颗粒直径为所述特定颜色的波长的1/2以上且在2μm以下的颜料;和第二层,布置在所述被涂敷对象的远侧,并且包含平均颗粒直径为0.05μm以上且小于所述特定颜色的波长的1/2的颜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682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43087.7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22 , B05D5/06 , B05D7/14 , B05D7/53 , B05D7/57 , B05D2252/10 , Y10T29/49888 , Y10T428/249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层涂膜结构及叠层涂膜形成方法。将涂膜(6)的涂敷颜色的光谱反射率(1BC)与特定颜色的光谱反射率(1BC+2BC)的比率(1BC)/(1BC+2BC)设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在通过由第一涂料形成的涂膜(6)及由第二涂料形成的涂膜(7)所构成的叠层使外板部(2)产生所述特定颜色,并在内板部(1)上由第二涂料形成涂膜(4)的具有双重结构的被涂敷物中,能够当在内板部(1)上形成涂膜(4)后对外板部(2)依次涂敷第一涂料及第二涂料时,防止内板部(1)因涂料飞沫而导致颜色不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0187018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167460.5
申请日:2010-04-2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32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5/06 , B05D7/536 , Y10T428/3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层涂膜构造。设上层涂膜(3、4)让波长域300nm以上390nm以下的光线透过的透过率平均值小于0.5%且让波长域390nm以上450nm以下的光线透过的透过率平均值在6.5%以下。或者,设上层涂膜(3、4)让波长域300nm以上390nm以下的光线透过的透过率平均值在0.5%以上且让波长域390nm以上450nm以下的光线透过的透过率平均值在4.5%以下。因此,在利用电沉积涂敷等上层涂膜(3、4)直接涂在下涂涂膜(2)上所形成的叠层涂膜构造中,不设置中间涂膜,便能够提高叠层涂膜构造的耐光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331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31718.6
申请日:2010-02-26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14 , B05D5/06 , B05D7/22 , B05D7/57 , B05D225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的涂装方法及涂装装置,该涂装方法包括:第1涂膜形成步骤(K1),在形成有底层涂膜(4)的汽车车身的外板面(2)上涂覆第1涂料而形成具有底层遮蔽性的第1涂膜(5);第2涂膜形成步骤(K2),在形成第1涂膜之后,在其上涂覆第2涂料而形成底层遮性比第1涂膜低且单独或与第1涂膜一起产生外观涂膜色的第2涂膜(6);第3涂膜形成步骤(K3),至少在第1涂膜形成步骤之后,将第3涂料涂覆于内板面(3)上而形成所产生的外观涂膜色与外板面的外观涂膜色同色或近似色的第3涂膜(7)。由此,以简单的构成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涂覆到外板面上的第1涂料的粉尘附着在内板面的第3涂膜上而导致的该内板面的美观受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