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1610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80075014.0
申请日:2019-10-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古樋知重
Abstract: 天线模块(100)是多个天线元件(121)至少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所得到的阵列天线。多个天线元件(12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中央部的第一天线组(151)以及配置于比该中央部靠端部侧的第二天线组(152)。第一天线组(151)中的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不为等间隔,第二天线组(152)中的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为比第一天线组(151)中的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中的最大间隔大的等间隔。向第二天线组(152)中包括的天线元件供给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小于向第一天线组(151)中包括的天线元件供给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天线模块整体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振幅分布为单峰型。
-
公开(公告)号:CN10540933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480040424.9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古樋知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A61L9/205 , A61L9/22 , A61L2209/14 , B01J19/088 , B01J2219/00162 , B01J2219/0809 , B01J2219/0815 , B01J2219/0828 , B01J2219/0875 , C01B2201/24 , C01B220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在绝缘性基体(21)上形成有多根线状电极(22)、第1外部电极(23F)、第2外部电极(23A)以及第3外部电极(23B),表面由电介质膜(24)覆盖。第1外部电极(23F)与多根线状电极(22)中的1根线状电极(EF)连接。第2外部电极(23A)与多根线状电极(22)中的、远离线状电极(EF)的顺序下的第奇数根的线状电极连接。第3外部电极(23B)与多根线状电极(22)中的、远离线状电极(EF)的顺序下的第偶数根的线状电极连接。周期性脉冲电源(1)对第1外部电极(23F)施加每一规定周期1次的壁电荷形成用脉冲电压(VF),并且分别对第2外部电极(23A)以及第3外部电极(23B)以每一规定周期多次的比例施加2相的脉冲电压(V1、V2)。
-
公开(公告)号:CN113016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980075014.0
申请日:2019-10-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古樋知重
Abstract: 天线模块(100)是多个天线元件(121)至少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所得到的阵列天线。多个天线元件(12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中央部的第一天线组(151)以及配置于比该中央部靠端部侧的第二天线组(152)。第一天线组(151)中的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不为等间隔,第二天线组(152)中的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为比第一天线组(151)中的天线元件之间的间隔中的最大间隔大的等间隔。向第二天线组(152)中包括的天线元件供给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小于向第一天线组(151)中包括的天线元件供给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天线模块整体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振幅分布为单峰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7717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980063473.7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天线模块(100)包括具有多层构造的介电体基板(160)、第1辐射电极(122)、第2辐射电极(121)以及接地电极(GND)。第2辐射电极(121)在介电体基板(160)的层叠方向上配置于第1辐射电极(122)与接地电极(GND)之间。在介电体基板(160)中,在第1辐射电极(122)与第2辐射电极(121)之间的至少局部形成有空洞部(150)。
-
公开(公告)号:CN108712997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780015391.6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C01B13/11
Abstract: 臭氧生成用元件(10)具备电介质基板(13)、电极(第一梳形电极)(21A)以及电极(第二梳形电极)(21B)。电极(21A)具有端子电极部(23A)和与端子电极部(23A)交叉的多个电极子部(22A)。电极(21B)具有端子电极部(23B)和与端子电极部(23B)交叉的多个电极子部(22B)。电极子部(22A)和电极子部(22B)配置为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作为电极子部(22A)和与电极子部(22A)在‑X方向侧相邻的电极子部(22B)的间隔的第一距离(W11)不同于作为电极子部(22A)和与电极子部(22A)在+X方向侧相邻的电极子部(22B)的间隔的第二距离(W12)。而且,第二距离(W12)相对于第一距离(W11)之比为1.1以上且4.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2771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80063473.7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天线模块(100)包括具有多层构造的介电体基板(160)、第1辐射电极(122)、第2辐射电极(121)以及接地电极(GND)。第2辐射电极(121)在介电体基板(160)的层叠方向上配置于第1辐射电极(122)与接地电极(GND)之间。在介电体基板(160)中,在第1辐射电极(122)与第2辐射电极(121)之间的至少局部形成有空洞部(150)。
-
公开(公告)号:CN11155712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80007473.5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降低多层基板和天线元件的插入损耗。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基板(1)包括层叠体(140)、布线导体(130)以及第1接地电极(110)。层叠体(140)通过多个介电体层层叠而形成。布线导体(130)形成于层叠体(140),供高频信号通过。第1接地电极(110)形成于层叠体(140),具有与布线导体(130)相对的第1面。第1面具有第1区域(112)和第2区域(111A)。第1区域(112)的表面粗糙度比第2区域(111A)的表面粗糙度小。在从第1接地电极(11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第1区域(112)与布线导体(130)的至少局部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155712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1980007473.5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降低多层基板和天线元件的插入损耗。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基板(1)包括层叠体(140)、布线导体(130)以及第1接地电极(110)。层叠体(140)通过多个介电体层层叠而形成。布线导体(130)形成于层叠体(140),供高频信号通过。第1接地电极(110)形成于层叠体(140),具有与布线导体(130)相对的第1面。第1面具有第1区域(112)和第2区域(111A)。第1区域(112)的表面粗糙度比第2区域(111A)的表面粗糙度小。在从第1接地电极(110)的法线方向观察的平面图中,第1区域(112)与布线导体(130)的至少局部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871299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780015391.6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C01B1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Abstract: 臭氧生成用元件(10)具备电介质基板(13)、电极(第一梳形电极)(21A)以及电极(第二梳形电极)(21B)。电极(21A)具有端子电极部(23A)和与端子电极部(23A)交叉的多个电极子部(22A)。电极(21B)具有端子电极部(23B)和与端子电极部(23B)交叉的多个电极子部(22B)。电极子部(22A)和电极子部(22B)配置为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作为电极子部(22A)和与电极子部(22A)在-X方向侧相邻的电极子部(22B)的间隔的第一距离(W11)不同于作为电极子部(22A)和与电极子部(22A)在+X方向侧相邻的电极子部(22B)的间隔的第二距离(W12)。而且,第二距离(W12)相对于第一距离(W11)之比为1.1以上且4.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409331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40424.9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古樋知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 A61L9/205 , A61L9/22 , A61L2209/14 , B01J19/088 , B01J2219/00162 , B01J2219/0809 , B01J2219/0815 , B01J2219/0828 , B01J2219/0875 , C01B2201/24 , C01B220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流产生装置。在绝缘性基体(21)上形成有多根线状电极(22)、第1外部电极(23F)、第2外部电极(23A)以及第3外部电极(23B),表面由电介质膜(24)覆盖。第1外部电极(23F)与多根线状电极(22)中的1根线状电极(EF)连接。第2外部电极(23A)与多根线状电极(22)中的、远离线状电极(EF)的顺序下的第奇数根的线状电极连接。第3外部电极(23B)与多根线状电极(22)中的、远离线状电极(EF)的顺序下的第偶数根的线状电极连接。周期性脉冲电源(1)对第1外部电极(23F)施加每一规定周期1次的壁电荷形成用脉冲电压(VF),并且分别对第2外部电极(23A)以及第3外部电极(23B)以每一规定周期多次的比例施加2相的脉冲电压(V1、V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