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力变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5656323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510809734.9

    申请日:2015-11-20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力变换装置的铁道车辆。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将多个半导体模块并联连接的电力变换装置中,使寄生电感所引起的开关动作时的浪涌电压均匀化并降低。为此,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第一及第二电容器和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第一及第二电容器的正极端子和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的正极端子与正侧布线连接,第一及第二电容器的负极端子和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的负极端子由负侧布线连接,第一电容器经由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于正侧布线及负侧布线的一端,第二电容器经由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于正侧布线及负侧布线的另一端,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在正侧及负侧布线上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区域,经由正极端子与正侧布线连接,并经由负极端子与负侧布线连接。

    车辆用驱动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69835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0302669.5

    申请日:2016-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提高采用使电动机与电力变换装置形成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结构时的冷却性能。其特征在于,将对由在内部具备开关元件的半导体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的一部分配置在轴承的上风侧的进气流路上,将散热器的另一部分配置在轴承的下风侧的排气流路上。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80004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018393.3

    申请日:2015-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003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其的铁道车辆,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业用电力转换装置在具有高压的耐压的功率模块中存在组装工时数增加的问题,还有难以确保栅极侧导体基板或阴极侧的导体基板与功率模块的主端子或散热板的金属之间的空间绝缘距离或缘面绝缘距离的问题。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功率模块、电容器、主电路配线和栅极驱动电路,功率模块具备高压的主端子、接地主端子、驱动用的栅极控制端子和接地控制端子,电容器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主电路配线连接功率模块的主端子和电容器的端子,栅极驱动电路驱动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与栅极控制端子、接地控制端子之间具有借助绝缘片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和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8000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510018393.3

    申请日:2015-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003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其的铁道车辆,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业用电力转换装置在具有高压的耐压的功率模块中存在组装工时数增加的问题,还有难以确保栅极侧导体基板或阴极侧的导体基板与功率模块的主端子或散热板的金属之间的空间绝缘距离或缘面绝缘距离的问题。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功率模块、电容器、主电路配线和栅极驱动电路,功率模块具备高压的主端子、接地主端子、驱动用的栅极控制端子和接地控制端子,电容器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主电路配线连接功率模块的主端子和电容器的端子,栅极驱动电路驱动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与栅极控制端子、接地控制端子之间具有借助绝缘片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和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力变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565632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809734.9

    申请日:2015-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797 H02M7/003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力变换装置的铁道车辆。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将多个半导体模块并联连接的电力变换装置中,使寄生电感所引起的开关动作时的浪涌电压均匀化并降低。为此,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第一及第二电容器和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第一及第二电容器的正极端子和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的正极端子与正侧布线连接,第一及第二电容器的负极端子和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的负极端子由负侧布线连接,第一电容器经由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于正侧布线及负侧布线的一端,第二电容器经由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连接于正侧布线及负侧布线的另一端,第一及第二半导体模块在正侧及负侧布线上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区域,经由正极端子与正侧布线连接,并经由负极端子与负侧布线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