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以及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830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5801.6

    申请日:2012-02-02

    Inventor: 山中亨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壳体内限制转向轴的移动量,并且体积小强度优良的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电动转向式的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1)经由滚珠丝杠机构(23)将电动马达(21,22)的旋转动力变换成转向轴(6)的轴向(X1)移动。转向轴(6)的中间部的丝杠轴(32)的两端的抵接部(45,46)对应于转向轴(6)的移动方向在转子(26)内插通,与对应的限位器(47,48)抵接,由此来限制转向轴(6)的移动量。以与壳体不同部件的强度强的材料来构成限位器(47,48)。

    车辆转向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5287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710151851.6

    申请日:2007-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8 F16H1/32

    Abstract: 一种车辆转向装置,其包括:第一恒星齿轮,其连接到转向构件;第二恒星齿轮,其根据转向构件的操作而运转并连接到用于转向车轮的转向机构;第一行星齿轮,其与第一恒星齿轮啮合;和第二行星齿轮,其与第一行星齿轮一体转动并与第二恒星齿轮啮合。该转向装置构造成,第一恒星齿轮和第二恒星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是变位齿轮,且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形成在一圆筒体上,该圆筒体在其两个端部处具有相同数量的内齿。

    车辆用操舵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77714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10103920.6

    申请日:2007-05-15

    Abstract: 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备:操舵轴(3),包括与操舵构件(2)连接的第一部分(5)和与转舵轮(4L、4R)连接的第二部分(6);传递比可变机构(8),能够变更作为转舵轮的转舵角(θ2)相对操舵构件的操舵角(θ1)之比的传递比(θ2/θ1);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23),用于对传递比可变机构的动作引起的操舵构件的操舵反作用力进行补偿。传递比可变机构(8)包括可差动旋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部分(5、6)的差动机构(17、17G、17H)及驱动差动机构(17、17G、17H)的差动机构用电动机(18)。差动机构用电动机(18)的旋转轴(22)的轴线(L4)及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23)的旋转轴(36)的轴线(L5)双方配置成与操舵轴(3)的轴线(L1)一致。

    行星齿轮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799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510133817.7

    申请日:2005-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8 F16H1/2863 F16H35/008 F16H2057/128

    Abstract: 一种其齿轮(21、22、23、24)均由连续变位齿轮构成的行星齿轮装置。利用调节螺母(29a)的拧动操作,利用滚珠轴承(29),通过按压支撑每对一体的输入侧行星齿轮(23)和输出侧行星齿轮(24)的第二行星架板(26),并使其沿轴向长度方向移动,输入恒星齿轮(21)和每个输入侧行星齿轮(23)之间的齿隙得到调节。利用调节螺母(19a)的拧动操作,利用滚珠轴承(19),通过按压输出恒星齿轮(22)并将其沿轴向长度方向移动,输出恒星齿轮(22)和每个输出侧行星齿轮(24)之间的齿隙也得到调节。因此,在安装期间或安装完成后,所有啮合部分的齿隙均能够得到调节。

    车辆用转向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12489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210457707.6

    申请日:2012-11-14

    Inventor: 山中亨介

    Abstract: 车辆用转向装置具有:转向轴(6)、以及限制转向轴(6)沿轴向(X1)的移动量的限位器(47、48)。转向轴(6)具有第一外周面(61)和第二外周面(62)、以及环状的台阶部(63)。台阶部(63)包括:接触部(64),其相对于限位器(47、48)在轴向(X1)对置;第一角部(65),其将第一外周面(61)与接触部(64)的内端连接且剖面为凹弯曲状;以及第二角部(66),其在与转向轴(6)的中心轴线相比前侧或者后侧的位置将第一外周面(61)与第二外周面(62)连接,曲率半径比第一角部(65)大且剖面为凹弯曲状。

    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以及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2830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05801.6

    申请日:2012-02-02

    Inventor: 山中亨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壳体内限制转向轴的移动量,并且体积小强度优良的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电动转向式的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1)经由滚珠丝杠机构(23)将电动马达(21,22)的旋转动力变换成转向轴(6)的轴向(X1)移动。转向轴(6)的中间部的丝杠轴(32)的两端的抵接部(45,46)对应于转向轴(6)的移动方向在转子(26)内插通,与对应的限位器(47,48)抵接,由此来限制转向轴(6)的移动量。以与壳体不同部件的强度强的材料来构成限位器(47,48)。

    滚珠丝杠、以及具有滚珠丝杠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5114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10636577.7

    申请日:201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大的负载施加于多个滚珠中的一部分滚珠的滚珠丝杠、以及具有该滚珠丝杠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上述滚珠丝杠具有滚珠丝杠轴、滚珠螺母、多个滚珠以及滚动路。滚动路形成于滚珠丝杠轴与滚珠螺母之间。滚珠配置于滚动路。滚珠丝杠轴具有丝杠轴外表面以及外螺纹槽。外螺纹槽形成于丝杠轴外表面,并且形成滚动路的一部分。滚珠螺母是包围外螺纹槽的一部分的部件,而且具有螺母内表面以及内螺纹槽。内螺纹槽形成于螺母内表面,并且形成滚动路的一部分。内螺纹直径D取如下直径:根据滚珠螺母的轴向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与滚珠螺母的轴向的中间部分相比,在滚珠螺母的轴向的端部大,并且一端部比另一端部大的直径。

    车辆转向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08629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135832.4

    申请日:2007-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其包括一个变角比率机构,用以改变转向构件的转向角相对于转向机构的转角的角比率,该变角比率机构包括连接到转向柱的第一恒星齿轮、连接到转向机构的第二恒星齿轮以及行星齿轮,每一个行星齿轮包括第一轮齿部分和第二轮齿部分,第一轮齿部分和第二轮齿部分分别适于与第一和第二恒星齿轮啮合,并且在齿宽方向彼此间隔开,第一轮齿部分和第二轮齿部分通过锻造成型为一个整体。

    车辆用操舵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77714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710103920.6

    申请日:2007-05-15

    Abstract: 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备:操舵轴(3),包括与操舵构件(2)连接的第一部分(5)和与转舵轮(4L、4R)连接的第二部分(6);传递比可变机构(8),能够变更作为转舵轮的转舵角(θ2)相对操舵构件的操舵角(θ1)之比的传递比(θ2/θ1);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23),用于对传递比可变机构的动作引起的操舵构件的操舵反作用力进行补偿。传递比可变机构(8)包括可差动旋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部分(5、6)的差动机构(17、17G、17H)及驱动差动机构(17、17G、17H)的差动机构用电动机(18)。差动机构用电动机(18)的旋转轴(22)的轴线(L4)及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23)的旋转轴(36)的轴线(L5)双方配置成与操舵轴(3)的轴线(L1)一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