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发光元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451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13500.5

    申请日:201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基板;第一电极,设置于上述支撑基板之上;第一导电型层,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之上,具有作为半导体的第一接触层;发光层,设置于上述第一导电型层之上;第二导电型层,设置于上述发光层之上,具有第二接触层;以及第二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二导电型层之上,具有细线部和焊盘部:上述细线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接触层之上,从上方观察,上述第一接触层与上述第二接触层不重叠地设置。

    半导体发光元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34512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313500.5

    申请日:201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基板;第一电极,设置于上述支撑基板之上;第一导电型层,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之上,具有作为半导体的第一接触层;发光层,设置于上述第一导电型层之上;第二导电型层,设置于上述发光层之上,具有第二接触层;以及第二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二导电型层之上,具有细线部和焊盘部:上述细线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接触层之上,从上方观察,上述第一接触层与上述第二接触层不重叠地设置。

    发光元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68386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110070619.6

    申请日:2011-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14 H01L33/22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覆层、电流扩散层、第二层以及电极。发光层能够发射出发射光。电流扩散层包括表面处理层和第一层。表面处理层具有包括凸起部分和与凸起部分相邻布置的底部部分的表面。第一层被设置于表面处理层和覆层之间。第二层被设置于表面处理层和覆层之间,并且包括具有的杂质浓度高于电流扩散层的杂质浓度的区域。电极被设置于表面处理层的没有提供凸起部分和底部部分的表面区域上。

    半导体发光元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60815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10265519.9

    申请日:201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基板、第一电极、第一导电型层、发光层、第二导电型层、第二电极。上述第一导电型层具有:第一接触层、具有比上述第一接触层的杂质浓度低的杂质浓度的窗层、第一包覆层。上述第二导电型层具有:第二包覆层、电流扩散层、第二接触层。上述第二电极具有:细线部,在上述第二接触层之上延伸;焊盘部,设置于未形成上述第二接触层的区域,与上述细线部电连接。上述第一接触层和上述窗层的带隙能量分别比上述发光层的带隙能量大。上述第一接触层在上述窗层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选择性地设置,从上方观察,上述第一接触层与上述第二接触层不重叠地设置。

    发光元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68386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070619.6

    申请日:2011-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14 H01L33/22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覆层、电流扩散层、第二层以及电极。发光层能够发射出发射光。电流扩散层包括表面处理层和第一层。表面处理层具有包括凸起部分和与凸起部分相邻布置的底部部分的表面。第一层被设置于表面处理层和覆层之间。第二层被设置于表面处理层和覆层之间,并且包括具有的杂质浓度高于电流扩散层的杂质浓度的区域。电极被设置于表面处理层的没有提供凸起部分和底部部分的表面区域上。

    半导体发光元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60815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265519.9

    申请日:201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基板、第一电极、第一导电型层、发光层、第二导电型层、第二电极。上述第一导电型层具有:第一接触层、具有比上述第一接触层的杂质浓度低的杂质浓度的窗层、第一包覆层。上述第二导电型层具有:第二包覆层、电流扩散层、第二接触层。上述第二电极具有:细线部,在上述第二接触层之上延伸;焊盘部,设置于未形成上述第二接触层的区域,与上述细线部电连接。上述第一接触层和上述窗层的带隙能量分别比上述发光层的带隙能量大。上述第一接触层在上述窗层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选择性地设置,从上方观察,上述第一接触层与上述第二接触层不重叠地设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