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7316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880010419.8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2251/5369 , Y10T428/24942
Abstract: 面发光体包括透光性基材(1),和形成在透光性基材(1)表面的光散射层(2),和形成在光散射层(2)表面的、通过光或电能发光的、有机或无机的发光体(3);在所述面发光体中,提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光散射层(2)包含粘合料(4)以及2种填充材料(5,6);在设粘合料(4)的折射率为Nb,2种填充材料(5,6)中一种的折射率为Nf1,另一种的折射率为Nf2时,满足Nf2>Nb>Nf1的关系。由于光散射层(2)包含2种填充材料(5,6),因此从光散射层(2)射向透光性基材(1)时的临界角发生变化,到透光性基材(1)的光入射率变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变得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961613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580017180.3
申请日:2005-03-23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IMES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27/3209 , H01L51/5206 , H01L51/5218 , H01L51/5221 , H01L51/5234 , H01L51/5268 , H01L51/52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可降低发射亮度和发射颜色的角度依赖性;相对于膜厚的波动而言,其发射亮度和发射颜色的变化很小;且可增加光的使用效率。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在阳极1和阴极2之间具有多层发射层3,该发射层3由等势面形成层4或电荷产生层4彼此隔开。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器件至少在其内部或外部具有光散射器件5,以用于散射自该发射层3发射的光。在光由该光散射器件散射的情况下,该有机发光器件可通过输出自该发射层发射的光来降低发射亮度和发射颜色的角度依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316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880010419.8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2251/5369 , Y10T428/24942
Abstract: 面发光体包括透光性基材(1),和形成在透光性基材(1)表面的光散射层(2),和形成在光散射层(2)表面的、通过光或电能发光的、有机或无机的发光体(3);在所述面发光体中,提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光散射层(2)包含粘合料(4)以及2种填充材料(5,6);在设粘合料(4)的折射率为Nb,2种填充材料(5,6)中一种的折射率为Nf 1 ,另一种的折射率为Nf 2 时,满足Nf 2 >Nb>Nf 1 的关系。由于光散射层(2)包含2种填充材料(5,6),因此从光散射层(2)射向透光性基材(1)时的临界角发生变化,到透光性基材(1)的光入射率变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变得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11341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80130244.9
申请日:2009-07-27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8 , H01L51/0051 , H01L51/0072 , H01L51/008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可以通过改进中间层来改善其耐用性和持续性性能。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在阳极(1)和阴极(2)之间层叠的多个发光层(4),所述中间层(3)介于发光层中的两个之间。中间层(3)由以下层形成:层(3a),其由电荷转移复合物、功函数为3.7eV以下的金属或该金属的化合物所构成;包含导电材料的透光层(3b);由电荷传输有机材料形成的层(3c);以及由空穴注入材料形成的层(3d)。电荷传输材料层(3c)的厚度为0.5nm~30nm。
-
公开(公告)号:CN101288343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680034689.3
申请日:2006-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09 , H01L51/0056 , H01L51/006 , H01L51/52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有机发光元件包含:包括设在一对电极(31,32)中间的发光层(33)的第一发光单元(3);和包括设在一对电极(51,52)中间的发光层(53)的第二发光单元(5)。在有机发光元件(1)中,两对电极(31,32,51,52)中的处在最外侧的一个电极具有光反射性质,而其他电极具有透光性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32,51)之间提供透光绝缘层(4)。绝缘层(4)具有可以阻止没有反射电极的发光单元的发光层发出的光与其他光发生干涉的厚度,或者具有散射发光层发出的光的性质。这减少了发光层(33,53)发出的光与其他光之间的干涉,因此在有机发光元件(1)中,发射光谱的角度依存性小,并且有可能调节光的颜色。
-
公开(公告)号:CN101790899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880104507.4
申请日:2008-08-25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2251/5369
Abstract: 一种有机EL发光元件,具有在透光性基板(1)和有机发光层(2)之间的透光性电极(3)以及在基板(1)和透光性电极(3)之间的用于改变光方向的光提取层(4)。从有机发光层(2)发出的光通过透光性基板(1)从光提取层(4)和透光性电极(3)提取。光提取层(4)形成具有光散射层(5)。在光散射层(5)中,光散射区(8)和透光区(9)以共面关系存在,所述光散射区(8)由光散射粒子(6)和粘合剂树脂(7)构成,所述透光区(9)含有比例比光散射区(8)的比例低的光散射粒子(6)。通过提高斜向上光的提取效率同时抑制正向上光提取量的减少,可以以高效率提取光。
-
公开(公告)号:CN1961613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580017180.3
申请日:2005-03-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27/3209 , H01L51/5206 , H01L51/5218 , H01L51/5221 , H01L51/5234 , H01L51/5268 , H01L51/52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可降低发光亮度和发光颜色的角度依赖性;相对于膜厚的波动而言,其发光亮度和发光颜色的变化很小;且可增加光的使用效率。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在阳极1和阴极2之间具有多层发光层3,该发光层3由等势面形成层4或电荷产生层4彼此隔开。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该有机发光器件的内部和外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具有光散射器件5,以用于散射自该发光层3发光的光。在光由该光散射器件5散射的情况下,该有机发光器件可通过输出自发光层3发光的光来降低发光亮度和发光颜色的角度依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43172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80113738.1
申请日:2008-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5 , H01L51/0052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7 , H01L51/0073 , H01L51/0079 , H01L2251/558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光散射区形成于透光基板上而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发光层(3)中的发光点与光反射电极(2)之间的距离d表示为以下等式:其中,(1)λ为当从发光层(3)发出的光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光谱辐射通量和CIE标准光谱发光效率的乘积或者光谱辐射通量除以各波长的光子能的商取最大值时的波长;n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层的折射率;n1和k1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光反射电极(2)接触的层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n2和k2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光反射电极(2)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a为满足关系“1.28<a≤-5.56×norg/nEML+7.74”的值;norg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发光层(3)接触的层的折射率;nETL为对于波长λ的光,发光层(3)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288343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680034689.3
申请日:2006-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09 , H01L51/0056 , H01L51/006 , H01L51/52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有机发光元件包含:包括设在一对电极(31,32)中间的发光层(33)的第一发光单元(3);和包括设在一对电极(51,52)中间的发光层(53)的第二发光单元(5)。在有机发光元件(1)中,两对电极(31,32,51,52)中的处在最外侧的一个电极具有光反射性质,而其他电极具有透光性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32,51)之间提供透光绝缘层(4)。绝缘层(4)具有可以阻止没有反射电极的发光单元的发光层发出的光与其他光发生干涉的厚度,或者具有散射发光层发出的光的性质。这减少了发光层(33,53)发出的光与其他光之间的干涉,因此在有机发光元件(1)中,发射光谱的角度依存性小,并且有可能调节光的颜色。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