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1341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80130244.9
申请日:2009-07-27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8 , H01L51/0051 , H01L51/0072 , H01L51/008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可以通过改进中间层来改善其耐用性和持续性性能。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在阳极(1)和阴极(2)之间层叠的多个发光层(4),所述中间层(3)介于发光层中的两个之间。中间层(3)由以下层形成:层(3a),其由电荷转移复合物、功函数为3.7eV以下的金属或该金属的化合物所构成;包含导电材料的透光层(3b);由电荷传输有机材料形成的层(3c);以及由空穴注入材料形成的层(3d)。电荷传输材料层(3c)的厚度为0.5nm~30nm。
-
公开(公告)号:CN101790899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880104507.4
申请日:2008-08-25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2251/5369
Abstract: 一种有机EL发光元件,具有在透光性基板(1)和有机发光层(2)之间的透光性电极(3)以及在基板(1)和透光性电极(3)之间的用于改变光方向的光提取层(4)。从有机发光层(2)发出的光通过透光性基板(1)从光提取层(4)和透光性电极(3)提取。光提取层(4)形成具有光散射层(5)。在光散射层(5)中,光散射区(8)和透光区(9)以共面关系存在,所述光散射区(8)由光散射粒子(6)和粘合剂树脂(7)构成,所述透光区(9)含有比例比光散射区(8)的比例低的光散射粒子(6)。通过提高斜向上光的提取效率同时抑制正向上光提取量的减少,可以以高效率提取光。
-
公开(公告)号:CN101843172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80113738.1
申请日:2008-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5 , H01L51/0052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7 , H01L51/0073 , H01L51/0079 , H01L2251/558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光散射区形成于透光基板上而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发光层(3)中的发光点与光反射电极(2)之间的距离d表示为以下等式:其中,(1)λ为当从发光层(3)发出的光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光谱辐射通量和CIE标准光谱发光效率的乘积或者光谱辐射通量除以各波长的光子能的商取最大值时的波长;n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层的折射率;n1和k1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光反射电极(2)接触的层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n2和k2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光反射电极(2)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a为满足关系“1.28<a≤-5.56×norg/nEML+7.74”的值;norg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发光层(3)接触的层的折射率;nETL为对于波长λ的光,发光层(3)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316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880010419.8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2251/5369 , Y10T428/24942
Abstract: 面发光体包括透光性基材(1),和形成在透光性基材(1)表面的光散射层(2),和形成在光散射层(2)表面的、通过光或电能发光的、有机或无机的发光体(3);在所述面发光体中,提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光散射层(2)包含粘合料(4)以及2种填充材料(5,6);在设粘合料(4)的折射率为Nb,2种填充材料(5,6)中一种的折射率为Nf 1 ,另一种的折射率为Nf 2 时,满足Nf 2 >Nb>Nf 1 的关系。由于光散射层(2)包含2种填充材料(5,6),因此从光散射层(2)射向透光性基材(1)时的临界角发生变化,到透光性基材(1)的光入射率变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变得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627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621.2
申请日:2006-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L5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53 , B82Y10/00 , H01L51/0038 , H01L51/0047 , H01L51/422 , H01L51/442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电装置,其通过接收光而产生电力。该有机发电装置包括正极(2)和负极(3),其中至少一个电极为透明的;还包括发电层(1),其由电子施主材料和空穴施主材料的混合物形成并通过接收光产生电力,且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并且包括无机层(4),其功函数大于正极的功函数,且放置在发电层和正极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发电层分离电荷的效率,从而得到高效且寿命长的有机发电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133499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80007095.3
申请日:2006-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 H01G9/2072 , H01L27/302 , H01L51/0037 , H01L51/0038 , H01L51/0047 , H01L51/4253 , H01L51/442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粘结层(3)设置在第一发电层(1)和第二发电层(2)之间。该结构通过在含有施主材料和受主材料的有机化合物溶液形成的第一发电层(1)上形成粘结层(3),然后在粘结层(3)上涂覆含有施主材料和受主材料的有机化合物溶液形成的第二发电层(2)而形成。粘结层(3)由透光氧化物或透光氮化物组成。有这样的结构,当通过溶液涂覆形成第二发电层(2)时,粘结层(3)避免了形成第二发电层(2)的溶液中的溶剂渗透到第一发电层(1)中,因而避免了由于该溶剂作用对第一发电层的结构造成破坏或使其功能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316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880010419.8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2251/5369 , Y10T428/24942
Abstract: 面发光体包括透光性基材(1),和形成在透光性基材(1)表面的光散射层(2),和形成在光散射层(2)表面的、通过光或电能发光的、有机或无机的发光体(3);在所述面发光体中,提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光散射层(2)包含粘合料(4)以及2种填充材料(5,6);在设粘合料(4)的折射率为Nb,2种填充材料(5,6)中一种的折射率为Nf1,另一种的折射率为Nf2时,满足Nf2>Nb>Nf1的关系。由于光散射层(2)包含2种填充材料(5,6),因此从光散射层(2)射向透光性基材(1)时的临界角发生变化,到透光性基材(1)的光入射率变高,光到外部的提取效率变得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133499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80007095.3
申请日:2006-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 H01G9/2072 , H01L27/302 , H01L51/0037 , H01L51/0038 , H01L51/0047 , H01L51/4253 , H01L51/442 ,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粘结层(3)设置在第一发电层(1)和第二发电层(2)之间。该结构通过在含有施主材料和受主材料的有机化合物溶液形成的第一发电层(1)上形成粘结层(3),然后在粘结层(3)上涂覆含有施主材料和受主材料的有机化合物溶液形成的第二发电层(2)而形成。粘结层(3)由透光氧化物或透光氮化物组成。有这样的结构,当通过溶液涂覆形成第二发电层(2)时,粘结层(3)避免了形成第二发电层(2)的溶液中的溶剂渗透到第一发电层(1)中,因而避免了由于该溶剂作用对第一发电层的结构造成破坏或使其功能恶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