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进气式活性炭电热再生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105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454971.3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进气式活性炭电热再生系统及其方法;该电热再生系统包括供气装置和依次串联的清洁段、中期活化段、最终活化段。清洁段、中期活化段和最终活化段均包括一个或依次串联的多个再生单元。所述再生单元包括再生炉、电极和温度传感器。再生炉内设置有再生流道腔。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再生流道腔的两侧。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再生流道腔内。本发明将活性炭的再生分为三段,在清洁段通过通入空气的方式提高活性炭上的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在中期活化段利用水蒸气重新暴露出活性炭的基本微晶表面,在最终活化段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使得活性炭上的孔隙拓宽、加深,从而提高再生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一种蜂窝活性炭含碳量测量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5217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654284.6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活性炭含碳量测量方法。蜂窝活性炭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混入一些杂质(如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等杂质对于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提高有阻碍作用。该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将被测的蜂窝活性炭放置在两块电极板之间。二、用两块电极板夹住蜂窝活性炭。三、检测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蜂窝活性炭的电阻值R,并计算得到含碳量WC=‑0.044lnR+0.9275。本发明依据申请人发现的“标准尺寸的蜂窝煤含碳量与电阻值有一一对应,且趋近于对数函数”的映射关系,提供了标准方形的蜂窝活性炭的电阻值与含碳量映射关系,从而能够快捷、无损伤地实现蜂窝活性炭的含碳量检测;从而为蜂窝活性炭品质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一种利用再生余热的分段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1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74222.7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再生余热的分段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多个活化单元。活化单元包括箱体、上料仓和下料仓。上料仓、下料仓分别设置在箱体内腔的顶部、底部。上料仓、下料仓的中心位置通过通料管道连接。上料仓和下料仓将箱体的内腔分隔为活化腔、通水腔和降温腔。活化腔位于降温腔的上方。通水腔位于活化腔与降温腔之间。上料仓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活化腔中的活性炭颗粒无法通过通气孔进入通水腔中。箱体上设置有与通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用水对再生后的活性炭进行降温,同时将降温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到活性炭中,实现对活性炭的活化,充分利用了活性炭热再生工艺的余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一种强化底部絮凝效果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059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442699.7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底部絮凝效果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该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沿水流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隔板扰流组件。每个隔板扰流组件均包括一块或并排设置的多块隔板。沿着水流方向,各隔板扰流组件内的隔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絮凝方法,增加了在底部生成涡旋强化絮凝效果的办法,使絮凝的效率更高。本发明从入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不同排隔板的间距呈从小到大的趋势,隔板与絮凝池底部的角度呈从大到小的趋势,使得絮凝池中沿水流方向产生从大到小的涡旋,既在初始絮凝阶段提高絮凝速度,又在絮凝结束阶段避免大涡旋切碎絮体。

    一种利用再生余热的分段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1052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474222.7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再生余热的分段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多个活化单元。活化单元包括箱体、上料仓和下料仓。上料仓、下料仓分别设置在箱体内腔的顶部、底部。上料仓、下料仓的中心位置通过通料管道连接。上料仓和下料仓将箱体的内腔分隔为活化腔、通水腔和降温腔。活化腔位于降温腔的上方。通水腔位于活化腔与降温腔之间。上料仓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活化腔中的活性炭颗粒无法通过通气孔进入通水腔中。箱体上设置有与通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用水对再生后的活性炭进行降温,同时将降温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到活性炭中,实现对活性炭的活化,充分利用了活性炭热再生工艺的余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降低流动阻力的往复式絮凝池廊道优化方法及所得絮凝池

    公开(公告)号:CN11202819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884616.5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低流动阻力的往复式絮凝池廊道优化方法及所得絮凝池。在往复式絮凝池的廊道弯折处会发生回流和涡旋现象,极大地损耗了流体的动能。本发明如下:一、在廊道弯折处的流场中选取一条流线作为基线;在基线上按照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取n个离散点Pi。二、分别经过n个离散点Pi作出基线的n条法线Ni;三、n条法线Ni上选取出若干个外壁特征点和内壁特征点。四、根据各外壁特征点Bi形成与廊道弯折处原外侧壁面相连的外侧优化壁面;根据各内壁特征点B′i形成与廊道弯折处原内侧壁面相连的内侧优化壁面,完成廊道弯折处的形状优化。本发明降低了流体在弯折处的流动阻力和动能损耗。

    一种强化底部絮凝效果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05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42699.7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底部絮凝效果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该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沿水流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隔板扰流组件。每个隔板扰流组件均包括一块或并排设置的多块隔板。沿着水流方向,各隔板扰流组件内的隔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絮凝方法,增加了在底部生成涡旋强化絮凝效果的办法,使絮凝的效率更高。本发明从入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不同排隔板的间距呈从小到大的趋势,隔板与絮凝池底部的角度呈从大到小的趋势,使得絮凝池中沿水流方向产生从大到小的涡旋,既在初始絮凝阶段提高絮凝速度,又在絮凝结束阶段避免大涡旋切碎絮体。

    一种分段进气式活性炭电热再生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105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54971.3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进气式活性炭电热再生系统及其方法;该电热再生系统包括供气装置和依次串联的清洁段、中期活化段、最终活化段。清洁段、中期活化段和最终活化段均包括一个或依次串联的多个再生单元。所述再生单元包括再生炉、电极和温度传感器。再生炉内设置有再生流道腔。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再生流道腔的两侧。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再生流道腔内。本发明将活性炭的再生分为三段,在清洁段通过通入空气的方式提高活性炭上的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在中期活化段利用水蒸气重新暴露出活性炭的基本微晶表面,在最终活化段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使得活性炭上的孔隙拓宽、加深,从而提高再生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降低流动阻力的往复式絮凝池廊道优化方法及所得絮凝池

    公开(公告)号:CN11202819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4616.5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低流动阻力的往复式絮凝池廊道优化方法及所得絮凝池。在往复式絮凝池的廊道弯折处会发生回流和涡旋现象,极大地损耗了流体的动能。本发明如下:一、在廊道弯折处的流场中选取一条流线作为基线;在基线上按照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取n个离散点Pi。二、分别经过n个离散点Pi作出基线的n条法线Ni;三、n条法线Ni上选取出若干个外壁特征点和内壁特征点。四、根据各外壁特征点Bi形成与廊道弯折处原外侧壁面相连的外侧优化壁面;根据各内壁特征点B′i形成与廊道弯折处原内侧壁面相连的内侧优化壁面,完成廊道弯折处的形状优化。本发明降低了流体在弯折处的流动阻力和动能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