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0059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442699.7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底部絮凝效果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该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沿水流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隔板扰流组件。每个隔板扰流组件均包括一块或并排设置的多块隔板。沿着水流方向,各隔板扰流组件内的隔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絮凝方法,增加了在底部生成涡旋强化絮凝效果的办法,使絮凝的效率更高。本发明从入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不同排隔板的间距呈从小到大的趋势,隔板与絮凝池底部的角度呈从大到小的趋势,使得絮凝池中沿水流方向产生从大到小的涡旋,既在初始絮凝阶段提高絮凝速度,又在絮凝结束阶段避免大涡旋切碎絮体。
-
公开(公告)号:CN11220675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88220.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0/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活性炭活化再生装置及其活化再生方法。把再生后的饱和活性炭转移至活化设备中进行活化会浪费能源。本发明包括外壳、沙粒、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喷水嘴。外壳的内腔中填充有沙粒。外壳内腔顶部设置有将沙粒隔绝在外的再生腔。温度传感器伸入到再生腔内。湿度传感器埋设在外壳内腔的沙粒中。外壳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喷水嘴;喷水嘴连接到外部水源。本发明利用电再生时产生的热量,将沙粒缝隙中的水气化为水蒸气,并使得水蒸气穿过再生中的活性炭,使得活性炭在再生的同时得到活化,省去了活性炭再生后送入活化炉的操作;此外,水蒸气利用电再生时逸散的热量来产生,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20675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988220.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0/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活性炭活化再生装置及其活化再生方法。把再生后的饱和活性炭转移至活化设备中进行活化会浪费能源。本发明包括外壳、沙粒、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喷水嘴。外壳的内腔中填充有沙粒。外壳内腔顶部设置有将沙粒隔绝在外的再生腔。温度传感器伸入到再生腔内。湿度传感器埋设在外壳内腔的沙粒中。外壳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喷水嘴;喷水嘴连接到外部水源。本发明利用电再生时产生的热量,将沙粒缝隙中的水气化为水蒸气,并使得水蒸气穿过再生中的活性炭,使得活性炭在再生的同时得到活化,省去了活性炭再生后送入活化炉的操作;此外,水蒸气利用电再生时逸散的热量来产生,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57799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0749633.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放电式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通道,以及安装在净化通道内的多个引弧放电装置。所述的引弧放电装置包括电机、转轴、金属丝和转盘;两个转盘正对且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与净化通道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转盘的相对侧面均设置有多根金属丝。金属丝的内端与对应的转盘固定。工作状态下,两个转盘上的金属丝之间有电压。当两个转盘反向转动时,两个转盘上的金属丝能够发生接触和分离,并发生引弧。本发明利用接触引弧的方式,产生间断性电弧,并利用该电弧对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由于本发明不产生高电压,且工作过程中仅产生的电弧的区域会有局部高温,整个净化通道保持在较低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7799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49633.2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放电式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通道,以及安装在净化通道内的多个引弧放电装置。所述的引弧放电装置包括电机、转轴、金属丝和转盘;两个转盘正对且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与净化通道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转盘的相对侧面均设置有多根金属丝。金属丝的内端与对应的转盘固定。工作状态下,两个转盘上的金属丝之间有电压。当两个转盘反向转动时,两个转盘上的金属丝能够发生接触和分离,并发生引弧。本发明利用接触引弧的方式,产生间断性电弧,并利用该电弧对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由于本发明不产生高电压,且工作过程中仅产生的电弧的区域会有局部高温,整个净化通道保持在较低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005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42699.7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底部絮凝效果的絮凝池及其絮凝方法。该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沿水流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隔板扰流组件。每个隔板扰流组件均包括一块或并排设置的多块隔板。沿着水流方向,各隔板扰流组件内的隔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絮凝方法,增加了在底部生成涡旋强化絮凝效果的办法,使絮凝的效率更高。本发明从入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不同排隔板的间距呈从小到大的趋势,隔板与絮凝池底部的角度呈从大到小的趋势,使得絮凝池中沿水流方向产生从大到小的涡旋,既在初始絮凝阶段提高絮凝速度,又在絮凝结束阶段避免大涡旋切碎絮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