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684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13540.7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屏蔽房屏蔽层整体磁导率测试方法,涉及磁性材料磁性能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在长方体屏蔽房上与x向垂直的壁面上的两个棱边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穿线孔和多个第二穿线孔,再先后在通过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绕设多个串联后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再利用励磁电源对初级线圈供电,利用磁通量检测仪检测次级线圈中的磁感应通量,并通过多个测定值,绘制(B,H)曲线,求其斜率,从而得到长方体磁屏蔽房的磁导率,能够提高长方体型磁屏蔽房磁导率测量的准确性,减小磁屏蔽房屏蔽效能分析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415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09680.7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屏蔽装置内部磁场补偿的线圈设计方法,涉及磁性材料磁性能测量技术领域,用于磁屏蔽装置内部磁场补偿的线圈设计方法通过将立方体的目标区域离散化为多个目标点,并测量多个目标点的实际磁场值,以平面线圈在多个目标点产生的与测量值等大方向的磁场值为最终目标,结合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约束方程求解平面线圈的流函数,从而得到平面线圈的绕线图。该方法能够对磁屏蔽装置工作区域内的磁场进行精准补偿,提升磁屏蔽装置内的均匀区域和均匀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531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34074.1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屏蔽房、剩磁补偿模型和基于剩磁补偿模型的磁屏蔽房剩磁分布调节方法。其中,所述磁屏蔽房的六面壳体上分别布置有一个独立的剩磁调节线圈,每个剩磁调节线圈对应连接独立的电流源,按照三轴空间分布体系,六个剩磁调节线圈包括两个X轴方向的线圈、两个Y轴方向的线圈和两个Z轴方向的线圈。用于上述磁屏蔽房的剩磁调节分布方法,首先建立剩磁补偿模型;再基于三轴剩磁空间分布,求解剩磁最小、分布线性度最高的六个补偿电流;通过向六个独立的剩磁调节线圈通入调节电流,完成剩磁的分布调节。本发明的剩磁分布调节方法,可在较小磁屏蔽房内,实现大补偿区域内剩磁的有效调节,显著提高磁补偿技术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013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83092.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IPC: H01F27/3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六面体磁屏蔽装置的消磁线圈结构,包括消磁线圈和由六块板拼接而形成六面体的屏蔽主体,所述屏蔽主体的每个面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沿对角线平行设置的消磁线圈,相对的两个面的消磁线圈相互平行,六个面的消磁线圈逐个串联设置,每个面的内侧和外侧的消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且相对的两个面的外侧的消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上述方案能够保证消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在屏蔽主体的内部均匀分布的同时,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磁屏蔽装置的穿线孔较多以及多余引线干扰导致的屏蔽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简化消磁线圈的接线方式,降低磁屏蔽装置整体结构的复杂度,有利于加快磁屏蔽装置的研制进度以及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772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0704.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谐波减速器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扰动抑制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建立带有谐波减速器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转矩方程和框架电机的电压方程,基于该方程构建框架伺服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随后设计干扰观测器观测框架伺服系统中的干扰力矩,并设计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本发明公开的带有参数可变矩阵的干扰观测器可有效解决带有谐波减速器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中由于齿槽力矩和运动误差引起的速度波动问题,抑制系统的扰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优异的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98071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554301.3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磁屏蔽室门体开合的三轴磁补偿线圈结构,包括屏蔽室、门体、X向补偿线圈、Y向补偿线圈和Z向补偿线圈,门体包括转动连接至屏蔽室的转接侧,X向补偿线圈以X轴为轴线而环设于屏蔽室的前侧和后侧,Y向补偿线圈以Y轴为轴线而环设于屏蔽室的左侧和右侧,Z向补偿线圈以Z轴为轴线而环设于屏蔽室的上侧和下侧,至少一组Y线圈或至少一组Z线圈设有从转接侧而延伸至门体侧面的绕接部。上述方案通过环绕于屏蔽室外侧的X向、Y向、Z向补偿线圈形成主动磁补偿线圈,同时通过绕接部的设置,在不影响门体开合的情况下,使得主动磁补偿线圈通电后产生的补偿磁场具备高均匀度和大均匀区的特点,进而使得屏蔽室具备较好的磁屏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1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323313.7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低温磁屏蔽装置,包括:磁屏蔽主体和磁屏蔽上盖,两者均由磁屏蔽单元层、低温单元层以及退磁线圈单元组成。磁屏蔽单元用于屏蔽外界磁场,由外到内依次为金属屏蔽层、高磁导率屏蔽层以及超导屏蔽层。低温单元层内设有液氮或液氦,从而能够为磁屏蔽单元层提供低温环境。退磁线圈用于消除磁屏蔽单元层中的剩磁。磁屏蔽主体为“凹”字型的筒状结构,磁屏蔽主体的内部设有工作区;磁屏蔽上盖为反“凹”字型结构,从而与磁屏蔽主体相互配合,使得工作区内形成封闭的常温零磁空间。本发明不仅能够为待测的高精度磁传感器提供一种极低的磁场测试工作环境,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超导屏蔽无法提供常温零磁空间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994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008096.2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自由度超导位移探测器,包括六自由度超导磁力弹簧振子、与六自由度超导磁力弹簧振子连接的超导回路、与超导回路连接的电流检测器、与电流检测器连接的可调增益放大器、与可调增益放大器连接的加减法器以及与加减法器连接的数据采集系统;六自由度超导磁力弹簧振子包括六块线圈基座、由六块线圈基座围成的腔体、位于腔体中的一个超导块以及设置在每个线圈基座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两个超导线圈,每个超导回路由一个超导线圈与对应的一个电感La串联组成,通过超导线圈与超导块的相互作用,实现六自由度位移探测功能,结构简单,仅使用单个超导块实现六自由度位移探测的功能,大幅简化多自由度超导位移探测器的研制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9807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54301.3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磁屏蔽室门体开合的三轴磁补偿线圈结构,包括屏蔽室、门体、X向补偿线圈、Y向补偿线圈和Z向补偿线圈,门体包括转动连接至屏蔽室的转接侧,X向补偿线圈以X轴为轴线而环设于屏蔽室的前侧和后侧,Y向补偿线圈以Y轴为轴线而环设于屏蔽室的左侧和右侧,Z向补偿线圈以Z轴为轴线而环设于屏蔽室的上侧和下侧,至少一组Y线圈或至少一组Z线圈设有从转接侧而延伸至门体侧面的绕接部。上述方案通过环绕于屏蔽室外侧的X向、Y向、Z向补偿线圈形成主动磁补偿线圈,同时通过绕接部的设置,在不影响门体开合的情况下,使得主动磁补偿线圈通电后产生的补偿磁场具备高均匀度和大均匀区的特点,进而使得屏蔽室具备较好的磁屏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2304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2450.7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屏蔽室消磁线圈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磁屏蔽室消磁线圈系统包括系统本体,系统本体包括布置在磁屏蔽室上的四组消磁线圈,所述磁屏蔽室为立方体结构,每组消磁线圈均采用一根消磁电缆制成,所述消磁电缆穿过磁屏蔽室并进入到磁屏蔽室内壁面上形成内部走线,所述消磁电缆形成内部走线后穿出磁屏蔽室并位于磁屏蔽室外壁面上形成外部走线,所述内部走线沿着磁屏蔽室的棱边布置,所述外部走线沿着磁屏蔽室的棱边布置且与内部走线对应,该消磁线圈系统的消磁效率高,并且用到的消磁线圈数量少,且本发明提出的该消磁线圈系统的结构比分布式消磁线圈系统的结构简单,复杂度降低,消磁线圈在安装的过程中简单方便,高效便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