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8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501976.0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89 , H01M50/20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模块,其能够抑制电池模块的重量增加并且实现提高搭载效率。电池模块具有:层叠体,其层叠有多个充电电池;以及侧约束构件,其与层叠体的第一表面对置,沿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表面是相对于层叠体的下表面为铅垂方向的面,且是沿层叠方向的面,第一表面与侧约束构件通过接合构件而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9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380045386.1
申请日:2013-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 B62D25/087 , B62D25/088 , B62D27/02
Abstract: 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设于左右的车身侧部(12)之间的后搁板(44);接合于后搁板(44)而构成第1闭合截面部(55)的搁板横梁(51);接合于第1闭合截面部(55)而构成第2闭合截面部(62)。第1闭合截面部(55)由后搁板(44)及搁板横梁(51)构成。而且,第2闭合截面部(71)的主要部分从第1闭合截面部(55)连续到左车身侧部(12)。(71)的主要部分的搁板构件(61)及搁板支架
-
公开(公告)号:CN101883651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0880118885.8
申请日:2008-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高效率地铸造没有缺欠或气孔的制品的铸造装置。使密封销(18)上升,而通气路(13)的垂直部(13a)与水平部(13b)相连,浇口部(12)成为向大气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空气送入浇口部(1)的上部空间,将熔融铝填充在模腔(10)内。此时从砂型芯(8)产生的气体的大部分经由流路(11)、浇口部(12)及通气路(13)排出。排出模腔(10)内的气体时,熔融金属通过流路(11)进入浇口部(12)。此时,所述传感器(14)对熔融金属的流入进行检测。接受该检测信号而驱动液压缸(21)使密封销(18)下降,从而关闭通气路(13)的垂直部(13a)。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熔融金属经由通气路(13)喷出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468711.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第一横梁,其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封装体,其收纳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设置;连结托架,其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所述底板的紧固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于所述第二横梁,其中,所述连结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所述连结托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前方侧的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第二横梁连结。由此,能够保护蓄电池封装体免受因侧面柱碰撞等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93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80045386.1
申请日:2013-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 B62D25/087 , B62D25/088 , B62D27/02
Abstract: 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设于左右的车身侧部(12)之间的后搁板(44);接合于后搁板(44)而构成第1闭合截面部(55)的搁板横梁(51);接合于第1闭合截面部(55)而构成第2闭合截面部(71)的主要部分的搁板构件(61)及搁板支架(62)。第1闭合截面部(55)由后搁板(44)及搁板横梁(51)构成。而且,第2闭合截面部(71)的主要部分从第1闭合截面部(55)连续到左车身侧部(12)。
-
公开(公告)号:CN101920727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96446.8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4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通过备用轮胎托架收纳备用轮胎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0)具有框架部(72)和轮胎罩(73)。在轮胎罩(73)的外表面形成有埋入槽部(94)。在该埋入槽部(94)中埋设框架部(72)。框架部(72)的左右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左右的前支承部(31)上。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后支承部(33)上。通过后支承部(33)使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备用轮胎(25)配置在轮胎收纳位置(P1)和轮胎拆装位置(P2)。
-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468711.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第一横梁,其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封装体,其收纳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设置;连结托架,其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所述底板的紧固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于所述第二横梁,其中,所述连结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所述连结托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前方侧的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第二横梁连结。由此,能够保护蓄电池封装体免受因侧面柱碰撞等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71473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80060821.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前腿横梁(18)、蓄电池封装体(25)和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71~74)。前腿横梁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15)。蓄电池封装体收纳于底板的下方且具备第二横梁(50)。第二横梁相对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底板的开口部的紧固连结螺栓(82)紧固连结于第二横梁。
-
公开(公告)号:CN101863289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24082.2
申请日:2010-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7 ,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加强杆的紧固构造,安装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载荷的传递效率良好,能够自由地改变一端以及另一端的截面的纵横。车辆用加强杆(11)的紧固构造(12),在一方的车身结构框架(左侧的后侧架(16))上紧固一端(21),在另一方的车身结构框架(右侧的后侧架(16))上紧固另一端(22),加强杆(11)从一端(21)到另一端(22)以同一形状形成闭合截面,在一端(21)内嵌入传递紧固力的套环,在另一端(22)内嵌入传递紧固力的套环。钩安装托架(25)形成为闭合截面,以该钩安装托架和车身结构框架(后侧架(16))将一端(21)以及另一端(22)夹持紧固。
-
公开(公告)号:CN112714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80060821.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前腿横梁(18)、蓄电池封装体(25)和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71~74)。前腿横梁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15)。蓄电池封装体收纳于底板的下方且具备第二横梁(50)。第二横梁相对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底板的开口部的紧固连结螺栓(82)紧固连结于第二横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