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进气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4991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580076888.X

    申请日:2015-0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进气构造,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能够降低进气量的损失,并且能够抑制水或高温的空气侵入到进气管道内。车辆的进气构造(1)将从形成在车辆前部的导入口(30)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配置在散热器(5)的上方的进气管道(7)中,该车辆的进气构造(1)具有:纵壁部件(11),其被设置成在导入口(30)的车辆后方沿车辆大致上下方向延伸,从导入口(30)导入的外部空气与该纵壁部件(11)碰撞;以及进气引导部件(12),通过在纵壁部件(11)的车辆后方在该进气引导部件(12)与纵壁部件(11)之间设置间隙而形成供外部空气流入的流入口(120),并且该进气引导部件(12)从流入口(120)通过散热器(5)的上方直到车辆后方而向上方倾斜地延伸,从而将外部空气引导到进气管道(7)中。

    车辆的进气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4991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580076888.X

    申请日:2015-02-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进气构造,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能够降低进气量的损失,并且能够抑制水或高温的空气侵入到进气管道内。车辆的进气构造(1)将从形成在车辆前部的导入口(30)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配置在散热器(5)的上方的进气管道(7)中,该车辆的进气构造(1)具有:纵壁部件(11),其被设置成在导入口(30)的车辆后方沿车辆大致上下方向延伸,从导入口(30)导入的外部空气与该纵壁部件(11)碰撞;以及进气引导部件(12),通过在纵壁部件(11)的车辆后方在该进气引导部件(12)与纵壁部件(11)之间设置间隙而形成供外部空气流入的流入口(120),并且该进气引导部件(12)从流入口(120)通过散热器(5)的上方直到车辆后方而向上方倾斜地延伸,从而将外部空气引导到进气管道(7)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