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8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1032498.4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单细胞真核藻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基于单细胞真核藻类的特性,优化了细胞核的提取与染色方法,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并与高通量二代illumina测序技术相结合,综合评估藻细胞的基因组大小,明确基因组的特征。该技术方法优化了传统植物流式细胞分析,利用甲醇去除了藻细胞色素和细胞壁的干扰,大大的提高了PI的染色效果,提高了流式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目前较为前沿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分析了待测物种基因组结构特征,可为后续物种的遗传结构研究和全基因组测序的组装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11216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70871.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黄丝藻综合炼制生物产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丝状微藻-黄丝藻的同一种生物质原料联合生产棕榈油酸、金藻昆布糖、生物柴油和纳米纤维素。微藻生物质资源的全方位利用使得微藻产业中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纳米材料更好的耦合,有效地增加经济效应。本发明首次建立一条高效的、合理的黄丝藻生物质资源的生物炼制技术路线,即先用稀酸处理微藻生物质,提取胞内多糖,且使得细胞壁结构疏松,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油脂抽提,而最后的剩余藻渣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该技术路线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61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910073504.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JNU35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该藻株名为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JNU35,于2018年9月7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北京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38。同时提供了一种所述雨生红球藻JNU35的培养方法,可快速积累生物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雨生红球藻JNU35的虾青素诱导方法,通过对两步法策略的创新优化,有效平衡了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的同步快速积累,极大地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可显著降低虾青素生成的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5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970857.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涉及微藻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总脂的提取、棕榈油酸的浓缩等步骤。本发明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E.cf.polyphem)生产棕榈油酸具有绿色、安全的优势,而原料来源不受地理限制、无季节限制、全年持续采收,可以满足巨大的原料缺口。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浓缩微藻棕榈油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成本低且棕榈油酸纯度高,可适合大规模生产,为促进微藻来源的棕榈油酸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11216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970871.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黄丝藻综合炼制生物产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丝状微藻‑黄丝藻的同一种生物质原料联合生产棕榈油酸、金藻昆布糖、生物柴油和纳米纤维素。微藻生物质资源的全方位利用使得微藻产业中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纳米材料更好的耦合,有效地增加经济效应。本发明首次建立一条高效的、合理的黄丝藻生物质资源的生物炼制技术路线,即先用稀酸处理微藻生物质,提取胞内多糖,且使得细胞壁结构疏松,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油脂抽提,而最后的剩余藻渣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该技术路线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50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70857.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6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涉及微藻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总脂的提取、棕榈油酸的浓缩等步骤。本发明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E.cf.polyphem)生产棕榈油酸具有绿色、安全的优势,而原料来源不受地理限制、无季节限制、全年持续采收,可以满足巨大的原料缺口。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浓缩微藻棕榈油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成本低且棕榈油酸纯度高,可适合大规模生产,为促进微藻来源的棕榈油酸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61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073504.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JNU35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该藻株名为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JNU35,于2018年9月7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北京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38。同时提供了一种所述雨生红球藻JNU35的培养方法,可快速积累生物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雨生红球藻JNU35的虾青素诱导方法,通过对两步法策略的创新优化,有效平衡了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的同步快速积累,极大地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可显著降低虾青素生成的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8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32498.4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单细胞真核藻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基于单细胞真核藻类的特性,优化了细胞核的提取与染色方法,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并与高通量二代illumina测序技术相结合,综合评估藻细胞的基因组大小,明确基因组的特征。该技术方法优化了传统植物流式细胞分析,利用甲醇去除了藻细胞色素和细胞壁的干扰,大大的提高了PI的染色效果,提高了流式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目前较为前沿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分析了待测物种基因组结构特征,可为后续物种的遗传结构研究和全基因组测序的组装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