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黄丝藻生长、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28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0903978.3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黄丝藻生长、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具体涉及微藻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培养过程如下:步骤1、将藻种转接于装有mBBM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光照摇床振荡培养;步骤2、将步骤1中的藻种接入气升式柱状玻璃光生物反应器;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藻种转接至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先在MgSO4·7H2O浓度增至为0.375g/L的mBBM培养基中培养9天后,再更换至无硫的mBBM培养基中高光条件下培养。本发明通过两步法的培养方式可显著提高黄丝藻油脂和棕榈油酸产率,为利用黄丝藻高效生产油脂和棕榈油酸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种提高微藻源岩藻黄素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7920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14769.2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微藻源岩藻黄素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由藻种室获得长耳齿状藻藻种,将长耳齿状藻转接于装有mL1液体培养基培养瓶中,静置培养;2):将步骤1)培养的长耳齿状藻藻种转接至装有mL1液体培养基的1000mL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3):将步骤2)长耳齿状藻藻株接入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中;4):将步骤3)获得的藻种通过新鲜mL1液体培养基洗涤后,按照OD750=0.60±0.02的初始接种密度转接至20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中;5):调整红光和蓝光的功率使其比例分别为1:9、2:8、3:7、4:6、5:5、6:4、7:3、8:2和9:1;6)培养过程中每天定时测定生物质浓度,为开发平价岩藻黄素产品、满足人们健康和高品质生活奠定基础。

    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JNU35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34361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073504.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JNU35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该藻株名为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JNU35,于2018年9月7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北京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38。同时提供了一种所述雨生红球藻JNU35的培养方法,可快速积累生物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雨生红球藻JNU35的虾青素诱导方法,通过对两步法策略的创新优化,有效平衡了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的同步快速积累,极大地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可显著降低虾青素生成的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一种适用于单细胞真核藻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8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32498.4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单细胞真核藻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基于单细胞真核藻类的特性,优化了细胞核的提取与染色方法,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并与高通量二代illumina测序技术相结合,综合评估藻细胞的基因组大小,明确基因组的特征。该技术方法优化了传统植物流式细胞分析,利用甲醇去除了藻细胞色素和细胞壁的干扰,大大的提高了PI的染色效果,提高了流式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目前较为前沿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分析了待测物种基因组结构特征,可为后续物种的遗传结构研究和全基因组测序的组装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原位絮凝分离微藻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66063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228929.5

    申请日:2013-06-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絮凝分离微藻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向培养有微藻的培养液中加入酸液,调节pH值至酸性,使微藻絮凝沉降,静置分层后,分离上清液,得到分离后培养液及微藻。分离后微藻培养液通过碱液中和、调节后,循环用于培养微藻。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试剂来源广泛、成本廉价、效率高、能耗小、30min沉降分离率达到90%以上的优点。

    一种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1859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10109898.7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藻株逐步放大培养后,并按接种比例20-30%,计算所需藻液的量;待藻液光密度OD750达到2.5时,转入户外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选用尿素或硝酸盐为氮源,氮元素浓度为2-6mM,控制培养光强为100-600μE/m2s,培养周期8-12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生产EPA的方法,可以实现EPA的高效生产。

    一种实现微藻规模化培养的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04462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53992.5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微藻规模化培养的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主体跑道池、藻液喷淋单元、搅拌系统及藻液循环系统,其中:所述搅拌系统包括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置于所述主体跑道池内,使藻液在所述主体跑道池内流动;所述藻液喷淋单元通过金属支撑架固定在所述主体跑道池内,所述藻液喷淋单元包括喷淋器和透明幕墙,所述喷淋器分散流下的藻液,所述透明幕墙防止藻液喷溅并阻止藻液与外界环境接触;所述藻液循环系统连通所述主体跑道池和所述藻液喷淋单元,并驱动藻液在所述主体跑道池和所述藻液喷淋单元之间循环。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方案,可用以实现微藻的低成本高密度培养。

    一种实现藻液内外循环的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9602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51491.3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藻液内外循环的光生物反应器,包括低位平板光生物、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中位光生物反应器及外循环管,其中: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和所述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内侧通过所述中位光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和所述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外侧通过所述外循环管道连通;所述高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设有通气管路;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设置有两组通气管路,其中一组位于低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底部,另一组靠近所述低位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上表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耦合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系统,其结合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和垂直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各自的优势,可实现高附加值微藻的低成本高密度培养。

    一种实现产油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96024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51480.5

    申请日:2011-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41/12 C12M4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现产油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包括倾斜甬道、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液流气升系统、液位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系统,倾斜甬道的低位端位于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上方,液流气升系统包括鼓气装置、高位槽和循环管道,高位槽的进液口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出液口、高位槽的出液口位于倾斜甬道的高位端上方,鼓气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循环管道,液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藻液的液位,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藻液的温度。本发明利用气升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进行藻液循环,并充分考虑产油微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特性,可实现产油微藻低成本高密度培养。

    一种利用适冷型丝状黄藻-段殖黄线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67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1453446.6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适冷型丝状黄藻‑段殖黄线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具有无机盐培养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藻种室获得藻种后,转接于液体无机盐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静置培养5‑7天;将步骤S1中的藻株接入含有所述无机盐培养基的柱状玻璃光生物反应器后,鼓气培养5‑7天;将步骤S2获得的藻种通过过滤、无菌水洗涤后,转接至所述柱状玻璃光生物反应器中,并分别设置不同的初始氮浓度和培养温度;通过步骤S3的鼓气培养后,通过静置沉淀收集藻体,然后真空冷冻干燥获得冻干藻粉。本方优势在于利用适冷型段殖黄线藻生产棕榈油酸及提高棕榈油酸产量,可以实现棕榈油酸在更大温度范围区域的高效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