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7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594059.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电池循环老化衰退决策主动再制造时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单体不一致性的动力电池性能衰退状态量化的表征;解析模型与孪生数据融合的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的决策;通过分析有关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决策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动力电池多尺度结构下单体不一致性对其整体性能衰退状态的影响规律;在提取动力电池单体性能参数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klar理论映射为动力电池整体性能衰退状态,进一步采用循环老化衰退机理和孪生数据融合的方法对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上下限进行决策,从而为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动态预测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提供重要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820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71700.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结合相分离制备表面微纳结构图案化有机薄膜的方法及有机薄膜,首先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微纳结构图案化的母模,随后对母模表面硅烷化处理,并使用PDMS倒模以获得具有对称微纳结构的复制模具,配制一定浓度的聚合物铸膜液,将铸膜液均匀刮涂在PDMS模具上,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完成气相致相转换过程,随后将成型的聚合物薄膜与PDMS模具一同移入去离子水中,获具有微纳结构图案的聚合物薄膜。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制备具有可设计可重现表面微纳结构的聚合物薄膜,该膜具有优异的分离和防污性能。本发明将3D打印技术与相转换技术相结合,具有设计精准、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0783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1594059.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电池循环老化衰退决策主动再制造时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单体不一致性的动力电池性能衰退状态量化的表征;解析模型与孪生数据融合的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的决策;通过分析有关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决策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动力电池多尺度结构下单体不一致性对其整体性能衰退状态的影响规律;在提取动力电池单体性能参数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klar理论映射为动力电池整体性能衰退状态,进一步采用循环老化衰退机理和孪生数据融合的方法对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上下限进行决策,从而为延长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动态预测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时域提供重要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12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560884.1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循环老化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动力电池循环老化程度;采用再制造作为回收途径,降低回收成本,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再利用,通过构建动力电池数字孪生模型,并通过构建动力电池循环老化电容衰退趋势的方程,以方程绘制不同服役时间所对应的动力电池性能衰退曲线,再以曲线的拐点,将动力电池随服役时间循环老化的各个时间段,包括平稳期、急剧期以及报废期反映出来,通过急剧期开始和结束的拐点,作为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的上下限,以此对应服役时间段,来匹配达到该服役时间段的动力电池,能够更加准确的实现对该服役时间段内动力电池的主动再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1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60884.1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循环老化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动力电池循环老化程度;采用再制造作为回收途径,降低回收成本,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再利用,通过构建动力电池数字孪生模型,并通过构建动力电池循环老化电容衰退趋势的方程,以方程绘制不同服役时间所对应的动力电池性能衰退曲线,再以曲线的拐点,将动力电池随服役时间循环老化的各个时间段,包括平稳期、急剧期以及报废期反映出来,通过急剧期开始和结束的拐点,作为动力电池主动再制造的上下限,以此对应服役时间段,来匹配达到该服役时间段的动力电池,能够更加准确的实现对该服役时间段内动力电池的主动再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91253.8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利用与储能功能一体化太阳能幕墙,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边框部、吸热件、传热组件和热电转换组件;边框部能够形成容置吸热件、传热组件和热电转换组件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供传热工质容置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流通管,传热组件的传热端与吸热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热电转换组件的一端至少部分区域与传热组件的高温部或吸热件接触;本方案可同时实现两种太阳能的热利用方式,实现太阳能的高效转换和储存,提升建筑节能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同时,解决幕墙表面热量带走不均匀的问题,避免热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内应力以及对应的连接开裂等问题,减少组件维护成本,提升组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21682199U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20157965.0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光热发电及储能功能的幕墙覆层,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边框部、吸热件、传热组件和热电转换组件;边框部能够形成容置吸热件、传热组件和热电转换组件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供传热工质容置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流通管,传热组件的传热端与吸热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热电转换组件的一端至少部分区域与传热组件的高温部或吸热件接触;本方案可同时实现两种太阳能的热利用方式,实现太阳能的高效转换和储存,提升建筑节能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同时,解决幕墙表面热量带走不均匀的问题,避免热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内应力以及对应的连接开裂等问题,减少组件维护成本,提升组件使用寿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