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53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61963.3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蔡宇 刘凤杰 蓝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将脂质材料包裹于以大黄素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混合形成的有机相的外层,并用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进行表面修饰;其中,所述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脂质材料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比为2.5~4∶20~25∶30~50∶7~9,所述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6~8。该大黄素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的粒径较小,包封率高达60%以上,其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可用于提高大黄素生物利用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96561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70214.4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白蛋白溶解在水中,得到白蛋白溶液;在白蛋白溶液中加入乙醇,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热、搅拌后取上清液,上清液经脱水处理后,得到白蛋白纳米粒。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采用超纯水溶解白蛋白,并在白蛋白溶液中加入乙醇破坏白蛋白表面的水化层,通过加热使白蛋白形成凝胶状结构,同时搅拌剪切力和水中气体、乙醇蒸气的空化作用使白蛋白断裂聚合形成纳米粒。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不仅缩短纳米粒形成时间,还能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简化工艺,即可以得到低粒径、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的白蛋白纳米粒。

    槲皮素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7053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33035.9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槲皮素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槲皮素纳米制剂由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蛋黄卵磷脂、二硬脂酰基聚乙二醇2000组成,其中,槲皮素、聚乳酸强基乙酸共聚物、蛋黄卵磷脂、二硬脂酰基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比为:2‑3∶10‑20∶40‑60∶2.5‑15。通过将槲皮素负载于纳米制剂,显著提高了槲皮素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用性,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有效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的活力和并诱导其自噬作用,从而抑制了MCF‑7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适合用于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

    一种补骨脂素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

    公开(公告)号:CN117653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61712.5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蔡宇 刘凤杰 蓝萌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骨脂素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的制剂处方。除含有0.7质量份补骨脂素外,该制剂加入5质量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载体结构的刚性支撑,赋予脂质层机械稳定性;加入8质量份大豆卵磷脂形成脂质单分子层,补骨脂素和聚合物包裹于其疏水核心中;加入1.5质量份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嵌入脂质单分子层中形成聚乙二醇化隐形层,保持空间稳定性和体内长循环,加入泊洛沙姆188作为乳化剂。该制剂粒径较小,分散性好,包封率高达65%以上。

    大黄素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70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52352.5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素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的应用,其用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大黄素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由大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脂质材料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按照质量比3‑4∶20‑25∶40‑50∶8‑9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大黄素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以在血液循环中稳定存在,并在肿瘤部位积累,其通过胞吞进入乳腺癌耐药细胞,通过内涵体或溶酶体降解脂质外壳和聚合物包裹层,释放游离大黄素,游离大黄素通过与靶受体的疏水口袋结合,影响IL‑6/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可用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进而可用于改善乳腺癌耐药性的信号通路调节剂,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