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4414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110277009.3

    申请日:2011-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目的在于将大容量的尿素水箱设置在能容易放入或取出的位置,从而能提高供给尿素水时的作业性。燃料箱(12)的结构为,使第二板件(14)的上面板(14A)的前突缘部(14A1)比第一板件(13)的前面板(13B)向外侧伸出。其结果,在前面板(13B)的前面侧形成在上、下方向投影在上面板(14A)的前突缘部(14A1)的范围的前剩余空间部(15A)。尿素水箱(24)以其后侧部分进入前剩余空间部的状态附加地配置在燃料箱(12)上。因此,尿素水箱(24)通过利用形成于燃料箱(12)上的前剩余空间部而使后侧部分进入该前剩余空间部(15A),从而能够不减小物品容纳箱(16)地增大箱容量。

    工程机械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4414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277009.3

    申请日:2011-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目的在于将大容量的尿素水箱设置在能容易放入或取出的位置,从而能提高供给尿素水时的作业性。燃料箱(12)的结构为,使第二板件(14)的上面板(14A)的前突缘部(14A1)比第一板件(13)的前面板(13B)向外侧伸出。其结果,在前面板(13B)的前面侧形成在上、下方向投影在上面板(14A)的前突缘部(14A1)的范围的前剩余空间部(15A)。尿素水箱(24)以其后侧部分进入前剩余空间部的状态附加附加地配置在燃料箱(12)上。因此,尿素水箱(24)通过利用形成于燃料箱(12)上的前剩余空间部而使后侧部分进入该前剩余空间部(15A),从而能够不减小物品容纳箱(16)地增大箱容量。

    离心式空气过滤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63362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510103198.7

    申请日:2005-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备在液压挖掘机中且在机体内部具有过滤元件的离心式空气过滤器。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向机体施加的振动、机体内灰尘从出口管的流出的离心式空气过滤器。其结构为,在机体(10)内配置形成过滤元件的外部元件(17)和内部元件(18),并具有密封位于出口管(13)侧的外部元件(17)端部的第1密封部件(20)和密封位于出口管(13)侧的内部元件(18)端部的第2密封部件(22),同时具有限制内部元件(18)移动的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例如由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一侧且与出口管(13)的台阶部连接设置的里侧伸出部(24)构成。

    离心式空气过滤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63362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510103198.7

    申请日:2005-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备在液压挖掘机中且在机体内部具有过滤元件的离心式空气过滤器。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向机体施加的振动、机体内灰尘从出口管的流出的离心式空气过滤器。其结构为,在机体(10)内配置形成过滤元件的外部元件(17)和内部元件(18),并具有密封位于出口管(13)侧的外部元件(17)端部的第1密封部件(20)和密封位于出口管(13)侧的内部元件(18)端部的第2密封部件(22),同时具有限制内部元件(18)移动的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例如由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一侧且与出口管(13)的台阶部连接设置的里侧伸出部(24)构成。

    工程机械的冷却装置配设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690379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08828.2

    申请日:2005-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的冷却装置配设结构,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少部件数量的同时,缩小热交换器的配置空间的工程机械的冷却装置配设结构。其在液压挖掘机的回转体(2)内配置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油冷却器(7)和散热器(8)以及冷却油冷却器(7)和散热器(8)的冷却风扇(10),使散热器(8)的两侧部分别与作为构成发动机室(4)的构件的前侧壁构件(4a)、后侧壁构件(4b)相对来配置散热器(8),在该散热器(8)的两侧部分别形成第1突起部(8a)、第2突起部(8b),具备密封第1突起部(8a)和前侧壁构件(4a)之间的缝隙的第1密封构件(11),及密封第2突起部(8b)和后侧壁构件(4b)之间的缝隙的第2密封构件(1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