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动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436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80054840.8

    申请日:2017-09-26

    Abstract: 在人工操作制动回路(11)的第一蓄能器(15F、15R)与自动制动回路(24)的第二蓄能器(25)之间设置工作油补给装置(40)。该工作油补给装置(40)在作业人员进行人工操作制动的工作时,将蓄积于所述第二蓄能器(25)的工作油向所述第一蓄能器(15F、15R)进行补给。由此,能够抑制人工操作制动工作时的制动压力的提升速度慢的情形。因此,在车辆用制动系统中,能够提高人工操作制动的制动能力,能够提高可靠性。

    用于自卸车的车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58750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080067874.9

    申请日:2010-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 B60P1/286

    Abstract: 为实现具有重量轻和足够刚性的车体5,因而减缓对有效载荷区所允许的有效载荷的限制,从而增加所允许的有效载荷并提高自卸车拖运工作的效率。[解决方案]车体设有土/沙防粘装置,例如斜板14-16,该土/沙防粘装置设置在由底壁7、前壁8和左、右侧壁9限定的有效载荷区的拐角部分中;钢制肋条17a-17c,设置在位于外侧并相对斜板14-16的钢制构件之间的空心部25a-25c中,例如,底壁7、前壁8和左、右侧壁9中关联的各个壁,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到关联的壁以加固它们,并分别朝向斜板14-16竖立地延伸设置。

    车辆用制动系统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4366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780054840.8

    申请日:2017-09-26

    Abstract: 在人工操作制动回路(11)的第一蓄能器(15F、15R)与自动制动回路(24)的第二蓄能器(25)之间设置工作油补给装置(40)。该工作油补给装置(40)在作业人员进行人工操作制动的工作时,将蓄积于所述第二蓄能器(25)的工作油向所述第一蓄能器(15F、15R)进行补给。由此,能够抑制人工操作制动工作时的制动压力的提升速度慢的情形。因此,在车辆用制动系统中,能够提高人工操作制动的制动能力,能够提高可靠性。

    自卸卡车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9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080067202.8

    申请日:2010-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 B60P1/2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卸卡车,其能够保证大额定有效载重同时阻止运输的物体从侧壁的部分上方散落。自卸卡车在框架3上设有倾斜主体5。倾斜主体5具有由底壁、前壁8和一对侧壁9限定的用于在其中装载要运输的物体的有效负载部分,和连接到有效负载部分的前壁8并覆盖在驾驶室4上的遮棚10。包含于主体5的有效负载部分内的成对侧壁9的各个的顶部14的前端部分15被设置在与遮棚10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各侧壁9的顶部14的前端部分15通过焊接连接到遮棚的上表面16的后端部分17,各侧壁9的顶部14的后端部分18被设置在低于前端部分15的高度位置,成对的侧壁9的各个的顶部14形成为包括向后倾斜的轮廓的结构。

    用于自卸车的车体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9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80068007.7

    申请日:2010-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 B60P1/286

    Abstract: [问题]为实现具有重量轻和足够刚性的车体,因而减缓对有效载荷区所允许的有效载荷的限制,从而增加所允许的有效载荷并提高自卸车拖运工作的效率。[解决方案]车体5设置有斜板14-16,其设置在由底壁7、前壁8和左、右侧壁9限定的有效载荷区的拐角部分中;还设置有钢制肋条17a-17c,其设置在这些斜板14-16和设置在外侧并相对斜板17a-17c的底壁7、前壁8和左、右侧壁9中关联的壁之间的空心部25a-25c中,其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到关联的壁以加固它们,并且具有从斜板14-16的表面延伸出的背脊17a1-17c1。这些背脊17a1-17c1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到关联的壁。

    用于自卸卡车的车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26920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180073839.2

    申请日:2011-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车体框架(3)的自卸卡车(1)的车体结构。车体结构设置有朝向车体框架后方定位的铰接销(5),借助铰接销被倾斜地设置在车体框架上并且适于装载负载(9)的车体(2A),以及布置在车体的外表面的加强元件。车体至少由底板(62a)、前板(62b)、侧板(62c)、以及遮蓬(62d)构成。加强元件包括侧板加强件(61),其将位于侧板和前壁之间的细长接头的上部连接到位于侧板和底板之间的细长接头的部分。后者部分被定位于车体纵向方向上的与负载(9)重心位置(G)横向对应的位置的后方。

    用于自卸车的车体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91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080068007.7

    申请日:2010-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 B60P1/2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卸车的车体,为实现具有重量轻和足够刚性的车体,因而减缓对有效载荷区所允许的有效载荷的限制,从而增加所允许的有效载荷并提高自卸车拖运工作的效率,车体(5)设置有斜板(14-16),其设置在由底壁(7)、前壁(8)和左、右侧壁(9)限定的有效载荷区的拐角部分中;还设置有钢制肋条(17a-17c),其设置在这些斜板(14-16)和设置在外侧并相对斜板(17a-17c)的底壁(7)、前壁(8)和左、右侧壁(9)中关联的壁之间的空心部(25a-25c)中,其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到关联的壁以加固它们,并且具有从斜板(14-16)的表面延伸出的背脊(17a1-17c1)。这些背脊(17a1-17c1)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到关联的壁。

    用于自卸卡车的车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826920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80073839.2

    申请日:2011-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车体框架(3)的自卸卡车(1)的车体结构。车体结构设置有朝向车体框架后方定位的铰接销(5),借助铰接销被倾斜地设置在车体框架上并且适于装载负载(9)的车体(2A),以及布置在车体的外表面的加强元件。车体至少由底板(62a)、前板(62b)、侧板(62c)、以及遮蓬(62d)构成。加强元件包括侧板加强件(61),其将位于侧板和前壁之间的细长接头的上部连接到位于侧板和底板之间的细长接头的部分。后者部分被定位于车体纵向方向上的与负载(9)重心位置(G)横向对应的位置的后方。

    自卸卡车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9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080067202.8

    申请日:2010-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P1/28 B60P1/2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卸卡车,其能够保证大额定有效载重同时阻止运输的物体从侧壁的部分上方散落。自卸卡车在框架3上设有倾斜主体5。倾斜主体5具有由底壁、前壁8和一对侧壁9限定的用于在其中装载要运输的物体的有效负载部分,和连接到有效负载部分的前壁8并覆盖在驾驶室4上的遮棚10。包含于主体5的有效负载部分内的成对侧壁9的各个的顶部14的前端部分15被设置在与遮棚10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各侧壁9的顶部14的前端部分15通过焊接连接到遮棚的上表面16的后端部分17,各侧壁9的顶部14的后端部分18被设置在低于前端部分15的高度位置,成对的侧壁9的各个的顶部14形成为包括向后倾斜的轮廓的结构。

    制动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5215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880015054.1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制动系统的自动制动辅助系统(24)的构成包括第二蓄能器(25F、25R);前侧第二管路(28)以及后侧第二管路(29);第二制动阀(30F、30R);第一电磁切换阀(32);第一往复滑阀(33F、33R);和控制器(37)。在前侧第二管路(28)设有第二电磁切换阀(34F)和压力传感器(35F),在后侧第二管路(29)设有第二电磁切换阀(34R)和压力传感器(35R)。控制器(37)在基于由压力传感器(35F、35R)检测到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和向第一电磁切换阀(32)或者第二制动阀(30F、30R)供给的动作信号判断为第二制动阀(30F、30R)没有进行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切换控制第二电磁切换阀(34F、34R)。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