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75865A
公开(公告)日:2002-10-23
申请号:CN02107591.3
申请日:2002-03-18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nventor: 前岛幸彦
IPC: H01L21/70 , H01L21/3065 , C23F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 H01L21/31122 , H01L21/32136 , H01L27/11502 , H01L28/60
Abstract: 一种形成电容器元件的方法,在介电层上形成阻挡层以后,下电极层,铁电层和上电极层以此顺序在阻挡层上被形成。然后,具有所希望的电容器元件图形的蚀刻掩模在上电极层上被形成。利用蚀刻掩模,上电极层,铁电层,下电极层和阻挡层经干法蚀刻,被有选择地蚀去。在步骤(g)中,使用包含氟(F)作为其组元之一的蚀刻气体有选择地蚀去阻挡层。掩模层在同一步骤(g)中通过蚀刻作用被深腐蚀,因此,消减或蚀去掩模层。暴露电容器上电极的接触孔的纵横比,通过掩模层保留的厚度能被减小。应用具有较小阶梯覆盖或较差填孔性能的处理过程(例如DC溅射过程)能形成所希望的电容器元件。这表示以铁电材料作电容器电介质的精细电容器元件能被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89947C
公开(公告)日:2002-08-28
申请号:CN98115026.8
申请日:1998-05-23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L21/00 , H01L21/3065 , H01L21/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7 , H01L21/02164 , H01L21/0217 , H01L21/02216 , H01L21/02219 , H01L21/02271 , H01L21/31612 , H01L21/76801 , H01L21/76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容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防止形成绝缘膜覆盖电容的CVD或干法腐蚀工艺期间漏电流增加和耐介质击穿性降低。在该方法中,在第一绝缘膜上形成电容的下电极。第一绝缘膜一般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或其上方。在下电极上与之重叠地形成电容的介质或铁电膜。在介质或铁电膜上与之重叠地形成电容的上电极。在不含等离子体的气氛中,在可防止氢因加热而活化的衬底温度下,通过热CVD工艺形成第二绝缘膜覆盖电容。第二绝缘膜的原材料具有在热CVD工艺期间分解原材料过程中不产生氢的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201250A
公开(公告)日:1998-12-09
申请号:CN98115026.8
申请日:1998-05-23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PC: H01L21/00 , H01L21/31 , H01L21/30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7 , H01L21/02164 , H01L21/0217 , H01L21/02216 , H01L21/02219 , H01L21/02271 , H01L21/31612 , H01L21/76801 , H01L21/76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容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防止形成绝缘膜覆盖电容的CVD或干法腐蚀工艺期间漏电流增加和耐介质击穿性降低。在该方法中,在第一绝缘膜上形成电容的下电极。第一绝缘膜一般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上或其上方。在下电极上与之重叠地形成电容的介质或铁电膜。在介质或铁电膜上与之重叠地形成电容的上电极。在不含等离子体的气氛中,在可防止氢因加热而活化的衬底温度下,通过热CVD工艺形成第二绝缘膜覆盖电容。第二绝缘膜的原材料具有在热CVD工艺期间分解原材料过程中不产生氢的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6C
公开(公告)日:2004-05-05
申请号:CN98125137.4
申请日:1998-11-26
Inventor: 前岛幸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 H01L21/28568 , H01L28/75
Abstract: 在集成电路电容器的制造中,在基片上形成基底氢壁垒层,为非导电的或导电的。然后形成下部电极层和铁电/电介质层并选择地刻蚀。在电介质层上形成一非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顺序淀积上部电极和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非导电氢壁垒层覆盖除上部电极的一部分外的电容器,导电氢壁垒层覆盖无非导电氢壁垒层的部分。因此基底壁垒层、非导电氢壁垒层和导电氢壁垒层一起整体覆盖电容器。电介质层包括铁电或高介电系数的金属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218293A
公开(公告)日:1999-06-02
申请号:CN98125137.4
申请日:1998-11-26
Inventor: 前岛幸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 H01L21/28568 , H01L28/75
Abstract: 在集成电路电容器的制造中,在基片上形成基底氢壁垒层,为非导电的或导电的。然后形成下部电极层和铁电/电介质层并选择地刻蚀。在电介质层上形成一非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顺序淀积上部电极和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非导电氢壁垒层覆盖除上部电极的一部分外的电容器,导电氢壁垒层覆盖无非导电氢壁垒层的部分。因此基底壁垒层、非导电氢壁垒层和导电氢壁垒层一起整体覆盖电容器。电介质层包括铁电或高介电系数的金属氧化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