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电容器元件的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75865A

    公开(公告)日:2002-10-23

    申请号:CN02107591.3

    申请日:2002-03-18

    Inventor: 前岛幸彦

    Abstract: 一种形成电容器元件的方法,在介电层上形成阻挡层以后,下电极层,铁电层和上电极层以此顺序在阻挡层上被形成。然后,具有所希望的电容器元件图形的蚀刻掩模在上电极层上被形成。利用蚀刻掩模,上电极层,铁电层,下电极层和阻挡层经干法蚀刻,被有选择地蚀去。在步骤(g)中,使用包含氟(F)作为其组元之一的蚀刻气体有选择地蚀去阻挡层。掩模层在同一步骤(g)中通过蚀刻作用被深腐蚀,因此,消减或蚀去掩模层。暴露电容器上电极的接触孔的纵横比,通过掩模层保留的厚度能被减小。应用具有较小阶梯覆盖或较差填孔性能的处理过程(例如DC溅射过程)能形成所希望的电容器元件。这表示以铁电材料作电容器电介质的精细电容器元件能被实现。

    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806C

    公开(公告)日:2004-05-05

    申请号:CN98125137.4

    申请日:1998-11-26

    Inventor: 前岛幸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H01L21/28568 H01L28/75

    Abstract: 在集成电路电容器的制造中,在基片上形成基底氢壁垒层,为非导电的或导电的。然后形成下部电极层和铁电/电介质层并选择地刻蚀。在电介质层上形成一非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顺序淀积上部电极和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非导电氢壁垒层覆盖除上部电极的一部分外的电容器,导电氢壁垒层覆盖无非导电氢壁垒层的部分。因此基底壁垒层、非导电氢壁垒层和导电氢壁垒层一起整体覆盖电容器。电介质层包括铁电或高介电系数的金属氧化物。

    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18293A

    公开(公告)日:1999-06-02

    申请号:CN98125137.4

    申请日:1998-11-26

    Inventor: 前岛幸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55 H01L21/28568 H01L28/75

    Abstract: 在集成电路电容器的制造中,在基片上形成基底氢壁垒层,为非导电的或导电的。然后形成下部电极层和铁电/电介质层并选择地刻蚀。在电介质层上形成一非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顺序淀积上部电极和导电氢壁垒层并选择刻蚀。非导电氢壁垒层覆盖除上部电极的一部分外的电容器,导电氢壁垒层覆盖无非导电氢壁垒层的部分。因此基底壁垒层、非导电氢壁垒层和导电氢壁垒层一起整体覆盖电容器。电介质层包括铁电或高介电系数的金属氧化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