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器的密封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87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94771.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散热器的密封性检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测试台架,包括多个测试工位,每个测试工位用于分别放置至少一个待测试工件;供液装置,包括驱动件和连接管路,连接管路将驱动件与待测试工件连接并将待测试工件之间串联连接,驱动件被配置为向待测试工件提供测试所需的液体;指示件,放置于测试工位,被配置为接触液体后显示标识。本申请可以保持待测试工件之间压力一致,设置一个供液装置,就能同时完成对多个待测试工件的测试,测试效率高;能够快速识别出漏水的待测试工件,且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能够有效规避不合格产品流转,且有效缩短批量检测周期,简化了测试系统和测试工艺,降低了生产的总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真空钎焊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61958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69488.6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真空钎焊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板面上,以与板面沟槽等距的方式围绕板面沟槽布置钎焊溢流槽;第二步骤:在板面上安放钎料;第三步骤:对钎料进行加热以执行工件与板面的焊接。所述真空钎焊方法用于铝合金板面的真空钎焊。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板面上,沿着每个沟槽的两侧分别等间距地布置与该沟槽线路一样的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第二钎焊溢流槽。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距离所述沟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距板面上的沟槽距离为5~8mm。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的宽度为6~8mm。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的深度为0.3mm。

    带状线谐振法介电性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961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7486.9

    申请日:2015-01-29

    Abstract: 一种带状线谐振法介电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制造叠层测试样品;将叠层测试样品夹在测试夹具中;利用加压装置对测试夹具均匀施压,以去除叠层测试样品中的残留空气;将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固定在第一位移台和第二位移台上,分别通过同轴传输线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上,在视觉放大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分别与测试夹具之间的最佳耦合;使矢量网络分析仪激发带状线谐振器产生谐振,通过第一耦合装置和第二耦合装置将谐振信号传递至叠层测试样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接收从叠层测试样品获取的测试结果数据,并将测试结果数据传递至控制处理装置;利用控制处理装置对测试结果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叠层测试样品的介电性能。

    流道的加工方法和液冷板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616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01170.4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流道的加工方法和液冷板。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钻孔工艺对第一基板进行加工,用于在第一基板的内部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贯穿的第一流道;采用铣削工艺对第一基板进行加工形成容纳腔,容纳腔能够连通多个第一流道中的相邻两个第一流道;采用铣削工艺对第二基板进行加工,用于形成密封件,密封件设于容纳腔内,密封件的内侧与容纳腔的内壁能够共同限定出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一流道连通。上述的加工方法能够优化工艺拆分结构,合理规避工艺盲区和工艺风险,能够有效规避焊接的薄弱区域,大幅度减少产品整体的焊接面积,有利于提高产品工艺路线的整体容错率,降低流体在流经第一基板时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真空钎焊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61958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210369488.6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真空钎焊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板面上,以与板面沟槽等距的方式围绕板面沟槽布置钎焊溢流槽;第二步骤:在板面上安放钎料;第三步骤:对钎料进行加热以执行工件与板面的焊接。所述真空钎焊方法用于铝合金板面的真空钎焊。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板面上,沿着每个沟槽的两侧分别等间距地布置与该沟槽线路一样的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第二钎焊溢流槽。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距离所述沟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距板面上的沟槽距离为5~8mm。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的宽度为6~8mm。所述第一钎焊溢流槽以及所述第二钎焊溢流槽的深度为0.3mm。

    装夹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73561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70653.X

    申请日:2012-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夹装置包括:真空吸盘、布置在所述真空吸盘的工件放置表面的密封垫圈、用于固定所述真空吸盘上布置的工件的压板、附接在所述真空吸盘上的接头、与所述接头相连的压力开关、以及与所述压力开关相连的真空泵。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真空泵之间布置了过滤装置。装夹装置还包括作为能量传递部分的皮带轮和电动机。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装夹装置可产生足够的综合吸附力,使零件牢牢的固定在夹具体上,使零件与夹具体接触部位各点受力均匀,保证加工后刚性较弱的中心区域紧贴工作台面,消除工件刚性较弱的中心区域在加工过程中向上翘曲变形的难题,保证大截面薄壁零件尺寸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