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玉米PB群选育耐旱父本种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388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614343.1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玉米PB群选育耐旱父本种质的方法;步骤为:通过PB群抗旱性玉米种质与父本材料混粉,构建种质改良基础群体并自交产生S1代;S1代在苗期进行穗行间抗旱性筛选,筛选后抗旱性穗行分两份分别移栽,根据旱区种植后穗行抗旱性的鉴定结果,选取与之对应种植于正常灌水区的穗行进行自交,得到S2代并形成DH1系;取少量DH1系形成测配群体TC1,测配群体TC1及其亲本DH1系进行多环境抗旱性表型鉴定,分别建立全基因组选择模型;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模型预测大量DH1系的表型,筛选出的优良自交系即选育出耐旱的玉米父本种质。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解决现有玉米父本种质的选育周期长、选择效率低、产量和耐旱性难以平衡的问题。

    一种基于标记显性效应权重的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10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5428.3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标记显性效应权重的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取玉米杂种优势群每个群代表性自交系3‑4份,所有代表性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形成杂种群体;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亲本利用SNP芯片进行基因型鉴定,获取单个SNP显性效应对杂种群体杂种优势的贡献值;计算杂种优势遗传距离,建立指纹数据库;获取待测玉米自交系SNP标记信息,计算待测自交系和杂优群代表性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遗传距离,划分待测自交系的类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效率,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育种家提供决策依据,减少组配的盲目性,对育种家进行农作物育种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种基于玉米PB群选育耐旱父本种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388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14343.1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玉米PB群选育耐旱父本种质的方法;步骤为:通过PB群抗旱性玉米种质与父本材料混粉,构建种质改良基础群体并自交产生S1代;S1代在苗期进行穗行间抗旱性筛选,筛选后抗旱性穗行分两份分别移栽,根据旱区种植后穗行抗旱性的鉴定结果,选取与之对应种植于正常灌水区的穗行进行自交,得到S2代并形成DH1系;取少量DH1系形成测配群体TC1,测配群体TC1及其亲本DH1系进行多环境抗旱性表型鉴定,分别建立全基因组选择模型;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模型预测大量DH1系的表型,筛选出的优良自交系即选育出耐旱的玉米父本种质。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解决现有玉米父本种质的选育周期长、选择效率低、产量和耐旱性难以平衡的问题。

    一种早熟玉米育种用精准点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180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05440.4

    申请日:2024-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熟玉米育种用精准点播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架、支撑轮、点播装置,支撑架的底部端面设有支撑轮,支撑轮与支撑架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0度,点播装置设有三个,且点播装置安装在支撑架的端面,支撑架包括支撑框架、扶手支架、锁定装置,支撑框架的端面与扶手支架的端面焊接连接,扶手支架的底部端面与支撑轮的顶端焊接连接,锁定装置设有两个分别连接于锁定装置右侧端面,本发明将伸缩折叠漏斗往外拉动,并将密封盖开启,将玉米育种倒入到伸缩折叠漏斗的内端,可以将玉米育种精准的往装料盘的内部进行导入,能够快速将玉米育种导入到装料盘的内部,加快装料盘装料的速度,提高玉米育种的效率。

    一种外来种质导入当地优异种质的作物育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14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22401.0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来种质导入当地优异种质的作物育种方法,包括步骤:对外来种质进行基因型和多点表型评价,获取预选外来种质;将预选外来种质与预选当地优异种质进行若干轮杂交,形成前育种桥接群体;对前育种桥接群体进行基因型和多点表型评价,获得将预选优异前育种桥接种质,并将预选优异前育种桥接种质与当地优异种质复合杂交进行种质群体改良;将群体改良后的优异种质用于现有优异种质的改良。能够有效的拓宽现有育种种质的遗传背景,拓宽后的种质渗入了更多的优异等位基因,有效的提升了作物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增益。

    一种早熟玉米杂交种新玉15号的制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3832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299824.8

    申请日:2015-06-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是一种早熟玉米杂交种新玉15号的制种方法。本发明是利用异源姊妹系HD103与原母本H114杂交,产生姊妹种H1314作为母本,武314作父本配制杂交种新玉15号,从而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同时保持姊妹系杂交种子配制的新玉15号与原来新玉15号在产量、稳产性、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的一致性。本发明的突出优点为:该品种制种产量高,新玉15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温光条件和环境差异反应迟钝,抵卸干旱、瘠薄、风灾、高温、病害的能力强,从而确定了稳产性能。田间均表现出果穗均匀一致、无空秆、不秃尖,品质佳、半马齿型、粒色黄色、角质型。

    一种鲜食玉米收获机用链式茎秆切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3638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169268.7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食玉米收获机用链式茎秆切割装置,其结构包括角度调件、导杆、处理装置、控制器、电机,在玉米生长状态下进行摘穗,在摘穗辊和摘穗板的作用下,果穗柄被拉断,由于内外摘辊高度差的作用,果穗落入果穗箱,框体上的安装板上安装有切削刀,弯刀在链轮和链条的作用下与切削刀互相配合运动来完成对玉米茎秆的切割,弯刀和切削刀形成一个闭合的剪切,将进入切割刀具的鲜食玉米茎秆完全剪断成一段一段的碎块,增加切割茎秆的成功率,避免出现茎秆剪切不彻底的情况,切碎后秸秆进入秸秆收割仓内。

    一种新疆地区冬小麦后免耕复播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064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170626.X

    申请日:2019-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疆地区冬小麦后免耕复播饲料油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的:免耕:选取前茬小麦播种方式为1管4,12cm等行距种植的小麦地块;播种:复播饲料油菜的行距为36+24cm;播期和播量:播种量9-15kg hm-2,播种时按照1kg种子与10kg过磷酸钙的比例混匀,播种深度为≤1cm,播种后自然回土;灌水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田间收获:(1)使用机械收获,将油菜与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按照3:7的比例混合后青贮;(2)用作绿肥,苗高30-50cm左右时翻耕入土还田后耱实;(3)直接放牧,在饲料油菜的初花期,直接放牧,牲畜粪便还田。

    一种机采棉环保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159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410280704.9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采棉环保栽培管理办法,包括如下步骤:1)播种:适期早播,采用2.05米可控全生物降解高效回收地膜,76厘米S型等行距配置的方式播种。2)头水前揭膜:在滴灌第一次水之前机械揭膜。3)揭膜后棉花行间中耕作业。使用本发明的栽培管理方法,76厘米S型等行距种植模式充分的利用了田间的光热资源,保证了棉花个体优势得到了高效的发挥;采用可控全生物降解高效回收地膜结合头水前揭膜的种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棉田残膜污染;揭膜之后可以进行行间的完全中耕作业,改善棉花生育后期的土壤条件,促进棉苗根系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水平。

    滴灌条件下麦后免耕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5307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56900.5

    申请日:2013-08-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37 A01G22/00 A01G25/023

    Abstract: 滴灌条件下麦后免耕复播青贮玉米栽培方法,属于作物的种植方法,主要是解决了北疆地区光热资源的周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及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该方法是,冬麦用现有的播种技术进行播种,对行距进行调整,在准备复播的麦行间,扩大其行距至20cm,以利于免耕播种机作业,保证了复播作物的密度和整齐度,有利于复播作物的高产。调整后的复播作物株行距,利于水分的高效利用,试验表明,采用此方法,复播作物产量较常规翻耕漫灌增加11.9%,生育期耗水量节省了3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9.1%。本发明适用于伊犁地区及天山北坡乌伊公路沿线的广大北疆地区,为北疆地区种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