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65380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080013535.2
申请日:2010-03-25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08 , C21D9/08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性及淬火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电焊钢管,其能够加工成复杂的形状,而不进行球化处理;能够提高冷加工及淬火后的疲劳特性,而不进行渗碳处理。该钢管以质量%计,含有:C:0.15~0.55%、Si:0.01~0.30%、Mn;0.5~1.5%、Ca:0.0010~0.0030%、S:0.0005~0.0050%、O:0.0005~0.0050%,并且,使Ca、O及S的含量满足0.10≤[Ca](1-124[O])/1.25[S]≤2.50,使存在于母材及电焊焊接部的Ca类夹杂物的平均粒径为1.0~10μm、密度为3~300个/mm2,此外,使电焊焊接部的最高硬度和母材部的平均硬度之差ΔHv满足100~500。
-
公开(公告)号:CN1721100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84099.9
申请日:2005-07-12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21D4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高速制造具有没有薄壁部的均匀的壁厚,另外没有粗糙表面的高品质的锥形钢管的锥形钢管的制造装置,它是在将钢管P的两端分别保持在台车上的旋转轴上,一面使其旋转一面使其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并通过中间的加工辊6呈圆锥状地进行缩径加工的锥形钢管的制造装置中,使加工辊6的旋转轴相对于钢管P的旋转轴倾斜20~40°。进而,可设为覆盖加工辊6的面板7,相对于本体部1用铰链机构8定位支撑,并相对于本体部1用螺丝部件9固定,以及加工辊6的接近钢管一侧的轴承6b,设为小于远离钢管一侧的轴承6c,并通过拉杆10将这两个轴承6b、6c连结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312006C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03156689.8
申请日:2003-09-05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强度和韧性优良,而且在缝焊接部附近的韧性不会降低的高耐冲击性电焊钢管,即提供一种具有拉伸强度为1700MPa以上的高强度、横截面形状为圆型或方型的高耐冲击性电焊钢管,通过将钢中存在的Si量控制在(Mn/8)-0.07~(Mn/8)+0.07的范围内,而提高焊接部的韧性。其组成的是,在钢中以质量比计含有如下的必要成分:C:0.22~0.35%、Si:0.10~0.30%、Mn:0.5~1.50%、P:0.025%以下,S:0.01%以下、Al:0.010~0.050%、B:2~35ppm、Ti:0.005~0.05%。优选的是,通过高频淬火得到95%以上的马氏体组织,且残留奥氏体粒度号码为6号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368112C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510084099.9
申请日:2005-07-12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21D4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高速制造具有没有薄壁部的均匀的壁厚,另外没有粗糙表面的高品质的锥形钢管的锥形钢管的制造装置,它是在将钢管P的两端分别保持在台车上的旋转轴上,一面使其旋转一面使其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并通过中间的加工辊6呈圆锥状地进行缩径加工的锥形钢管的制造装置中,使加工辊6的旋转轴相对于钢管P的旋转轴倾斜20~40°。进而,可设为覆盖加工辊6的面板7,相对于本体部1用铰链机构8定位支撑,并相对于本体部1用螺丝部件9固定,以及加工辊6的接近钢管一侧的轴承6b,设为小于远离钢管一侧的轴承6c,并通过拉杆10将这两个轴承6b、6c连结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2365380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080013535.2
申请日:2010-03-25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08 , C21D9/08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加工性及淬火后的疲劳特性优异的电焊钢管,其能够加工成复杂的形状,而不进行球化处理;能够提高冷加工及淬火后的疲劳特性,而不进行渗碳处理。该钢管以质量%计,含有:C:0.15~0.55%、Si:0.01~0.30%、Mn;0.5~1.5%、Ca:0.0010~0.0030%、S:0.0005~0.0050%、O:0.0005~0.0050%,并且,使Ca、O及S的含量满足0.10≤[Ca](1-124[O])/1.25[S]≤2.50,使存在于母材及电焊焊接部的Ca类夹杂物的平均粒径为1.0~10μm、密度为3~300个/mm2,此外,使电焊焊接部的最高硬度和母材部的平均硬度之差ΔHv满足100~500。
-
公开(公告)号:CN1509922A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03156689.8
申请日:2003-09-05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IPC: B60R1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强度和韧性优良,而且在缝焊接部附近的韧性不会降低的高耐冲击性电焊钢管,即提供一种具有拉伸强度为1700Mpa以上的高强度、横截面形状为圆型或方型的高耐冲击性电焊钢管,通过将钢中存在的Si量控制在(Mn/8)-0.07~(Mn/8)+0.07的范围内,而提高焊接部的韧性。其组成的是,在钢中以质量比计含有如下的必要成分:C:0.22~0.35%、Si:0.10~0.30%、Mn:0.5~1.50%、P:0.025%以下,S:0.01%以下、Al:0.010~0.050%、B:2~35ppm、Ti:0.005~0.05%。优选的是,通过高频淬火得到95%以上的马氏体组织,且残留奥氏体粒度号码为6号以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