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高钛钢的结晶器冷却液通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9553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99543.9

    申请日:2021-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高钛钢的结晶器冷却液通量的方法,包括:S10:测定高钛钢浇铸温度范围和高钛钢在结晶器内的表面冷却速率;S20:将高钛钢浇铸温度范围内的最小值、拉坯速度、热流密度代入预设的铸坯模型中获得坯壳厚度和高钛钢在结晶器内的表面平均冷却速率;S30:比较步骤S10中获得的表面冷却速率和步骤S20中获得的表面平均冷却速率;S40:若步骤S10中获得的表面冷却速率小于步骤S20中获得的表面平均冷却速率,则比较步骤S20获得的坯壳厚度与预设坯壳厚度;S50:若步骤S20获得的坯壳厚度大于预设坯壳厚度,则提取步骤S20获得的坯壳厚度对应的热流密度;通过步骤S50确定的热流密度计算结晶器冷却液通量。本发明的方法优化了高钛钢的结晶器冷却制度的设计。

    确定连铸过程临界冷却速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077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1003823.6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连铸过程临界冷却速率的方法,包括:对具有相同含钛量的多个高钛钢样品进行加热使其熔化;使得熔化后的多个所述样品分别以不同冷却速率进行冷却,冷却至所述样品的出结晶器温度;对冷却后的多个所述样品进行淬火;获取多个所述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尺寸,并获取淬火后的多个样品的铁素体膜厚度;确定符合碳化物尺寸标准和铁素体膜厚度标准的样品,并将其对应的最低冷却速率作为具有所述含钛量的高钛钢的临界冷却速率。本发明能够确定高钛钢进入高热塑性区间的临界冷速。

    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98407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610123821.3

    申请日:2016-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钢水浇注时起,钢包至中间包至结晶器全程采用保护浇注;控制铸机拉速在0.45m/min至0.65m/min之间;步骤二、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0℃~30℃之间;步骤三、采用凝固末端大压下控制,通过增加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量,以挤压排出溶质偏析钢液,同时焊合中心缩孔,用于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步骤四、采用动态二冷控制方式,将基本水量和铸坯的平均拉速相关联;步骤五、采用后区强冷的二冷制度,同时提高冷却强度,比水量为0.40kg/t钢至0.50kg/t钢。通过本发明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大方坯生产的车轴钢铸坯中心致密度,从而改善轧材内部质量。

    重轨钢铸坯的铸造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34365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760796.5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轨钢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重轨钢铸坯的铸造方法,采用连铸机进行铸造,拉矫机的拉速控制在0.5m/min~0.75m/min之间;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0℃~30℃之间;采用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利用拉矫机的拉矫辊对铸坯的凝固末端施压,压下速率为0.8~2.4mm/min,压下区间长度为4.0m~8.0m,单辊最大压下量小于或等于6.5mm;二冷区的冷却水供应量保持稳定。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铸坯,中心致密度较高,整体质量好,能够很好地满足重轨的使用要求。

    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9840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23821.3

    申请日:2016-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6 B22D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钢水浇注时起,钢包至中间包至结晶器全程采用保护浇注;控制铸机拉速在0.45m/min至0.65m/min之间;步骤二、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20℃~30℃之间;步骤三、采用凝固末端大压下控制,通过增加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量,以挤压排出溶质偏析钢液,同时焊合中心缩孔,用于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步骤四、采用动态二冷控制方式,将基本水量和铸坯的平均拉速相关联;步骤五、采用后区强冷的二冷制度,同时提高冷却强度,比水量为0.40kg/t钢至0.50kg/t钢。通过本发明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大方坯生产的车轴钢铸坯中心致密度,从而改善轧材内部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